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晁莉 《现代保健》2011,(31):50-5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合并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7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魏酸钠0.3g+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l次/d,尼莫地平30mg,每6小时1次,口服14d为l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由(28.6±5.20)分,下降为(18.2±6.8)分;较对照组由(27.8±5.7)分,下降为(23.14±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病死率(9.85%)低于对照组((17.6%)(P〈0.05)。结论阿魏酸钠合用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较传统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卒中单元实施前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对照组,卒中单元实施后3年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观察组,疗程为4周,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伴高血糖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0例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1.1mmol/L;强化组35例,予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并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对照组NIHSS、mRS评分分别为(8.29±2.74)、(2.96±0.74)分,强化组分别为(6.83±3.16)、(2.02±0.6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强化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并控制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6.40±6.91)U/d比(51.70±9.86)U/d、(4.30±0.87)d比(6.60±1.24)d],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2,35)比25.7%(9/35)、0比8.6%(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伴高血糖的疗效更好,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符合动脉溶栓标准并在进行动脉溶栓过程中全脑血管造影提示血管开通的91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压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血压干预组将患者收缩压在入院前基础血压的基础上提升20mmHg左右,对照组则一般不干预血压。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标准(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治疗后24h,血压干预组NIHSS评分[(3.72±4.80)分]较对照组[(6.24±4.80)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0d时,血压干预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89.4%)较对照组(70.5%)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继发性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过程中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的患者适当提高收缩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7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高压氧与舱外高流量氧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共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69例)和舱外高流量氧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即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以及康复治疗。高压氧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舱外高流量氧组加用舱外高流量氧治疗。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患者生活状态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舱外高流量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高压氧组[98.6%(70/71)比91.3%(6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和舱外高流量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5.6±1.8)分比(28.2±2.5)分和(10.4±1.7)分1:L(2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舱外高流量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压氧组[(10.4±1.7)分比(15.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舱外高流量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高压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行舱外高流量氧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干预组出院后执行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并采用患者的依从性及血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情况和再次卒中情况作为效果观察指标。结果干预组出院后6、12个月的依从性得分[分别为(24.57±4.27)、(25.51±4.82)分]、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8.1%、84.5%)、LDL—C达标率(分别为96.6%、91.4%)以及出院后6个月的TC达标率(9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31±3.48)分、(13.8±3.19)分、64.3%、59.3%、75.0%、59.3%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12个月内卒中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血压、血脂的达标率,降低卒中复发率,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14天检测血浆脑钠肽;治疗第14天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入院当天血浆脑钠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3,14天血浆脑钠肽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53.47±32.01)ng/L比(187.45±40.21)n矶和(111.02±38.27)ng/L比(139.71±29.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7,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3.84.4±6.00)分比(16.59±4.62)分和(9.23±4.48)分比(13.02±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0%(27/30)比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尿激酶动脉溶栓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和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结果rt-PA静脉溶栓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88.0%(44/50)比66.0%(33/50)],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6.0%(3/50)比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1,3,10,30d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溶栓后3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不仅血管再通率高,且溶栓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异位妊娠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氯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3.68%、对照组64.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13.42±5.72)d、对照组(19.47±8.7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87.09%、对照组54.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48例,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T定位血肿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手术全部成功,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2%(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5.0%(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59.9±1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1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成功率高,死亡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00,P=0.0253)。试验组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万青  龚小玲 《现代保健》2014,(21):117-119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评ADL,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针灸加低周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0例(电针灸加低周波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电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76.320±17.781)分vs(55.477±16.356)分,P〈0.05】;②生活能力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67.289±15.311)分vs(53.509±14.355)分,P〈0.051。结论电针灸加低周波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疗效。方法入选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3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33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加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的差异,并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增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电针疗法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就诊的167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分成常规康复组(A组,n=50)、磁疗训练组(B组,n=57)及音乐电针训练组(C组,n=60)三组。记录三组PSQI评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C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P<0.05);2A、B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及B、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脑中卒后睡眠障碍患者失眠状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采用背景音乐治疗。两组常规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相同。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治疗组NIHSS、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IHSS、FMA和MBI评分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康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6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纽各6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GMFCSI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有52例总儿可独立行走,占82.5%,对照组有39例,占61.9%(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脑性瘫痪患儿实施家庭廖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针刺组和结合组,每组40例.所有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康复组和针刺组的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结合组的NDS和BI评分是(4.90&#177;3.52)、(74.20&#177;10.50),与康复组(10.50&#177;3.20)、(47.50&#177;15.80)和针刺组(8.30&#177;3.65)、(62.70&#177;12.60)比较,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早期干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