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的X线改变与其应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颈椎生物力学的认识。方法对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过伸及过屈侧位,左、右斜位的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的旋转、椎体角位移位和椎体间滑移,只能在颈椎各侧住照片中完全显示出来。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改变与其应力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排除其它疾病而确诊为神经根型及颈型颈椎病 2 30例 ,男性 110例 ,女性 12 0例 ,年龄 31~ 73岁 ,全部病例均有颈椎正侧、左、右斜位片。这组病例临床上均有颈肩部痛和神经压迫症状。神经根型临床症状 :颈痛伴单侧上肢麻木等症状73例 ,男性 42例 ,女性为 31例 ,最大年龄 73岁 ,最小年龄 31岁。颈痛伴双上肢麻木症状 80例 ,男性 41例 ,女性 39例 ,最大年龄 6 9岁 ,最小年龄 33岁。X线表现 :颈部生理曲度改变 ,钩突关节增生变尖 ,椎体前后缘增生 ,椎间孔变窄。椎体滑移及不稳 ,出现裂隙征 ,项韧带钙化。双侧上肢有症状者多于…  相似文献   

3.
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病病人22例,入院时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结果 X线及CT上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颈椎不稳、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后纵韧带骨化.颈髓MRI信号改变包括信号无改变6例,脊髓水肿10例,髓内血肿出血6例.结论 退...  相似文献   

4.
本组120例颈椎病的X线观察呈颈椎曲度改变者82例,椎体增生91例,钩突增生31例,椎间隙变窄68例,椎间小关节改变23例,椎间孔变形22例,颈椎韧带钙化21例。X线改变以神经根型为重,其次为颈型,椎动脉型。X线表现与症状体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下颈椎不稳症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颈椎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的97例下颈椎不稳症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肩臂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部麻木、斜方肌、提肩胛肌压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颈椎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生理弯曲消失、椎体间位移大于等于3.5mm或椎体间位移1mm~3mm呈阶梯样改变.随访7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下颈椎不稳症临床上十分常见,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无特征性.除按White标准诊断下颈椎不稳定外,补充诊断标准为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椎体间位移之和1mm~3mm,并呈阶梯样改变者.诊断下颈椎不稳症的标准:①除外内科、耳鼻喉科疾病;②有临床症状,符合White诊断标准;③补充诊断标准是有临床症状,影像学符合下颈椎不稳定的补充诊断标准.治疗上除休息、枕领带牵引、配合药物治疗外,应用便携式颈椎牵引器牵引等门诊治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退行性颈椎疾病患者的X线特征 ,探讨早期诊断颈椎失稳倾向及颈椎失稳的影像学手段。方法 观察并测量 4 0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X线片 ,包括生理曲线的改变、过伸与过屈侧位椎体间位移和角位移的情况。结果  4 0例退行性颈椎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脊柱生理曲线变直、弧线中断甚至反折 ;当椎体间位移大于 3.5mm ,角位移大于 11°时 ,即可诊断颈椎失稳。结论 颈椎动态摄片是早期判断颈椎具有失稳倾向及颈椎失稳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临床选择处理手段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郭喜元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37-1039
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点。方法320例颈椎病患者均摄X线正位、侧位、双斜位片。结果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98例;颈椎不稳或前后滑脱24例;椎间隙狭窄98例;椎体骨质增生158例;椎间孔改变89例;钩椎关节改变92例;韧带钙化102例。结论颈椎顺列不佳、反曲是颈雅病的早期表现,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椎体上下缘骨质硬化、椎间孔变形、椎管狭窄是颈椎病诊断的可靠指征,韧带钙化、钩椎关节变尖或横向增生是颈椎病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颈椎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的97例下颈椎不稳症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肩臂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部麻木、斜方肌、提肩胛肌压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颈椎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生理弯曲消失、椎体间位移大于等于3.5mm或椎体间位移1mm-3mm呈阶梯样改变。随访7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下颈椎不稳症临床上十分常见,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无特征性。除按White标准诊断下颈椎不稳定外,补充诊断标准为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椎体间位移之和1mm-3mm,并呈阶梯样改变者。诊断下颈椎不稳症的标准:①除外内科、耳鼻喉科疾病:②有临床症状,符合White诊断标准;④补充诊断标准是有·临床症状,影像学符合下颈椎不稳定的补充诊断标准。治疗上除休息、枕领带牵引、配合药物治疗外,应用便携式颈椎牵引器牵引等门诊治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过屈过伸位在颈椎病X线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屈过伸位功能摄片在颈椎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过屈及过伸颈椎侧位片检查,测量其前屈角、后伸角及相对角,观察椎体向前及/或向后滑移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结果前屈角为820~1560,平均1280。后伸角为450~890,平均640。相对角360~960,平均650。过屈位见颈椎椎体前移者138例,后移者9例,部分椎体前移部分椎体后移者2例;过伸位见颈椎椎体后移者154例;过屈位见局部棘突不能分离者25例;过伸位见局部棘突不能靠近者93例。结论同常规颈椎正侧斜位片相比,过屈过伸位能发现颈椎失稳和功能改变。这对X线观察颈椎运动,记录韧带损害,颈椎失稳及用以估计治疗后功能恢复的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椎体裂隙征为颈椎病的一种X线表现,其形成原区为钩椎关节间隙变窄,其上下缘骨赘形成及关节面硬化,在颈椎侧位片上,当变窄的关节间隙和硬化的骨关节面及崔赘成轴位投影于颈椎的中下部时,即表现为横行线样透明影,酷似颈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