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的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中国各地空巢老人809位,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其抑郁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子女探望频率、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显著(P<0.001),农村空巢老人GDS平均得分高于城镇(P<0.01),抑郁的发生与一般资料、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显著相关(P<0.05)。结论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在一般资料、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应针对其不同特点给予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内蒙古赤峰市三个城区的665例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孤独感、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情感反应、沟通、情感介入、问题解决、总的功能是影响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而主观支持也是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利用度也是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建设和完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需要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孤独感与其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量表(LIFE-H)、孤独感量表中文简化版(ULS-8)量表对318例空巢老人进行测量,同时收集这些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分析影响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结果空巢老人孤独感与其活动和社会参与程度存在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活动评分中的交流维度、社会参与评分中的职业和人际关系维度、子女数量等是空巢老人孤独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不同年龄和性别空巢老人虽然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存在差异,但并未发现对孤独感产生直接影响(P0.05)。结论空巢老人孤独感与其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间存在相关性,降低其孤独感可以从鼓励老人参与社会入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离退休老人的空巢状况,分析相关因素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高校离退休教师386人,其中空巢老人329人。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沙高校离退休老人的空巢率为85.2%,与子女分住意愿的比例为90.4%;高校离退休空巢老人孤独感评分与非空巢老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在有/无配偶间、夫妻关系及与子女关系好/差间、与子女居住不同距离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议老年人们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老年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家人和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减少其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带来的孤独体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空巢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和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对贵州省5个地市的639名农村中老年人(空巢411人,非空巢228人)进行调查。结果空巢中老年人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空巢,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空巢;空巢中老年人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空巢中老年人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1.56%。结论农村空巢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较高,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养老院老人与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QOL)、社会支持、抑郁与孤独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212名社区空巢老人和160名养老院老人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养老院老人与社区老人在QOL(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差异显著(P<0.05)。两者在QOL(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对支持利用度、抑郁分值、孤独分值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社区空巢老人QOL与社会支持要好于入住养老院老人,应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及家庭应多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80例有抑郁症状的空巢老人,分成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用GDS、UCLA孤独量表(UCLA)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进行测试,比较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干预后的结果与同期的对照组及104名无抑郁的空巢老人(无抑郁组)比较.结果 ①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DS、UCLA和MUNSH无显著差异;②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的GDS总分、UCLA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MUNSH总分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6个月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③干预组干预后的GDS总分、UCLA总分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MUNSH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④干预组干预后的GDS总分、UCLA总分高于无抑郁组(P<0.05),MUNSH总分与无抑郁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空巢老人的抑郁和孤独感,增强其幸福感,但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及社会支持程度的相互关系及养老意愿。方法使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养老生活问卷对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r=-0.298,P<0.01)。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单身独住的空巢老人(P<0.05)。养老意愿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倾向选择单独居家养老,子女则是与父母同住共同照顾。结论应增加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改善老人的抑郁情绪,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子女需要加强和老人的沟通,尊重老人的养老意愿和精神需求,为构建和谐康健的家庭关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空巢中老年人人格、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地区空巢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外倾性、神经质及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空巢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孤独感与常模差异显著(P<0.05);外倾性、神经质人格与非空巢老人差异不显著(P>0.05);外倾性、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共同回归显著(P<0.05);外倾性对孤独感的回归显著(P<0.01)。结论北京市空巢中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平均水平低,减少空巢中老人的孤独感是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外倾性人格对北京市空巢中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较神经质人格更大,性格内倾者更易体验到孤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孤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212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社区空巢老人年龄大者、无配偶者、文化程度低者、独居者、体育活动频率低者、一年内住过院者、自我健康评价差者其孤独评分较高(P<0.01)。性别、有无子女、经济收入与孤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尤其是高龄、无配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汉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多阶段随机抽取武汉市72个居委会或自然村中1 852名空巢老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空巢老人抑郁现状,并分析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抑郁438例(23.65%)。其中,轻度抑郁283例,中度抑郁107例,重度抑郁48例。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消费水平、合并慢性病、医保、体育锻炼均对抑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有影响(均P0.05);中、重度抑郁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抑郁组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正常组;轻、中、重度抑郁组积极应对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消极应对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中、重度抑郁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GSES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混合应对呈正相关(P0.05)。结论武汉地区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较高,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曲靖市麒麟区2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社会支持差异显著(P<0.05),男女之间、子女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高、月经济收入高、户口在城市、在婚、与配偶同住、有照料人员及有宗教信仰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P<0.01)。结论加强社会支持对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基本情况资料问卷对云南省省内≥60岁的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925名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得分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月经济收入、有无照料人员、有无宗教信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得分低于正常值,也低于老年人群社会支持总分,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抑郁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社会支持总分能显著预测老年抑郁得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间水平到高度孤独者占81.32%,不同程度孤独感的老年人积极、消极应对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极应对与孤独感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改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可减少其孤独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 487名黔南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及家庭支持功能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家庭关怀度量表对社区老人进行测评。结果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孤独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及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人孤独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家庭支持度可减少孤独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情绪、主观幸福感(SWB)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空巢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Connor和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250名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焦虑、抑郁的得分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高分组SWB得分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1);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与SWB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抑郁(β=-0.805)、SWB(β=0.395)进入回归方程(F=46.754,P=0.000)。结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与焦虑抑郁情绪、SWB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及与疾病关系,以及引起社会关注农村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随机对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老年居民(空巢/非空巢)进行心理现状与疾病相关性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185名农村老年居民,其中空巢老人(空巢组)90名(占48.6%),非空巢老人(非空巢组)95名(占51.4%).与非空巢组相比,空巢组老人普遍有孤独感、睡眠障碍,生活无乐趣、交往朋友数量明显减少(P<0.05).空巢组老人脂肪肝、肾功能不全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空巢组,而非空巢组老人的脑卒中后遗症、老年痴呆症、冠心病患病率则明显高于空巢组(P<0.05).结论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山东省老年人抑郁症状、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322名老年人进行抑郁症状、孤独感与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 1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较高,所能体验到的情感支持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抑郁得分为轻度。2老年人在社会支持各因素、抑郁症状及孤独上,年龄、居住地、婚姻、居住安排、经济保障、慢性病、有无养老保险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老年人精神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家、社会﹑子女要共同关注老年群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