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T MRI 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显示胶质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在手术前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传入工作站,应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自的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8例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各向异性指数图(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16例Ⅰ~Ⅱ级胶质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8例Ⅲ~Ⅳ级胶质瘤浸润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病灶区与灶周水肿区的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区域的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TI 技术可在活体清晰、无创、直观地显示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DTI的MD值和FA值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DTI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手术风险和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不同血压水平的变化对无症状中年人脑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选择临床无症状中年人60名,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各组相同部位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 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行及方向。不同血压水平对相同年龄组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值能准确定量分析无症状正常人脑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结论血压的升高,可造成脑血管的缓慢损伤。即使在无症状中年人中,微小的血管性脑损伤也可在生活中隐匿性发生,并产生明显的影像学效应。研究强调了早期控制血压达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 《医学综述》2008,14(8):1259-1261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应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可以特异性地评估白质纤维,主要用于对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的诊断。在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正常时,通过分析FA图即可发现白质损伤早期的细微病理改变。在诊断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感染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肿瘤鉴别和治疗后随访有辅助作用并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文章对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对脑肿瘤性病变与相邻白质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35例脑肿瘤患者(其中星形细胞瘤17例,脑膜瘤7例,转移瘤11例)所行术前磁共振DTI及DTT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脑肿瘤的实性区域FA值均变低,呈现等信号或低信号;肿瘤的水肿区域的各向异性分数(FA)略减低,呈低信号或略低信号;脑膜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在DTT图上可见对周围白质束有不同程度的压迫,表现为白质纤维束的变形、异位,而恶性病变、转移瘤表现有对相邻脑白质的浸润及破坏,在DTT图像上相应脑白质纤维束出现中断、缺如的征象。结论磁共振DTI、DTT成像结合全脑T1解剖图像可显示脑部肿瘤与相邻白质纤维束的关系,了解肿瘤周围是否有功能性神经纤维束通过,对肿瘤切除手术方案的制定,避免手术中对功能性神经束的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 MRI成像系统对6名健康志愿者以及6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部进行常规T1WI、T2WI MRI检查及扩散张量成像,采用DtiStudio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显示脑白质纤维,并测量肿瘤周围白质及健侧对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扩散张量FA图可清楚显示脑白质内大部分主要的白质纤维束.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观察到锥体束不同程度的中断.3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锥体束、胼胝体或内囊、外囊受压、移位及浸润破坏,周围白质纤维被浸润破坏后FA值较健侧明显降低.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在活体内清楚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受损和移位,有利于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对预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脑白质结构的特点.方法 选择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51例癫痫患者,分为癫痫组和健康对照组,癫痫组又分为影像检查阴性组、颞叶癫痫组[颞叶局化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合并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组].健康对照组与癫痫组均进行全脑弥散张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DTI数据则通过基于成像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ract-based spacial statistics,TBSS)进行统计.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影像检查阴性组大脑白质纤维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均显著降低(P<0.05),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值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该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和轴向扩散系数(AD)值在各脑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颞叶癫痫组大脑白质纤维的FA值显著降低(P<0.05),RD值和MD值显著升高(P<0.05);影像学阴性组与颞叶癫痫组之间的FA、AD、RD和MD值在各脑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颞叶癫痫组内,病灶分布于大脑白质左侧相对于病灶分布于右侧的FA值在各脑区内均显著降低(P< 0.05),RD值均显著升高(P<0.05),2组MD值和A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影像表现阴性的癫痫患者还是颞叶癫痫患者,其大脑白质纤维束均存在广泛性的损伤;颞叶癫痫病灶虽然局限,但可影响大脑网络连接,且颞叶癫痫波及的相关大脑网络连接所在的脑区还是比影像学阴性表现组广泛,即特发性广泛性癫痫的脑区范围明显局限,并且受病灶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与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MRI头颅扫描检查的正常者45例,按年龄分为3组:25~35岁(青年组,15例)、45~55岁(中年组,15例)和65岁以上(老年组,15例),行脑部MR横轴位检查,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丘脑等部位作为兴趣区(ROI),测量其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大脑左右半球对应部位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部位的脑白质FA值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胼胝体压部和膝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各年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组和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前肢、内囊后肢的FA值也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但只有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和尾状核头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白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在用DTI技术观察和诊断脑疾病,必须考虑到患者年龄因素以及与年龄有关的脑白质微细结构的相应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健康右利手年轻人脑白质投射纤维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定量分析健康右利手年轻人脑白质投射纤维在左右侧之间和不同部位之间各向异性的差别.方法 应用GE 3.0 T MRI仪对31例健康右利手年轻志愿者行常规颅脑MRI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重建DTI的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及1-容积比(volume ratio anisotropy,1-VR)3种各向异性图,选择4个层面测量脑白质投射纤维6个部位的FA、RA、1-VR值,比较各向异性在左右侧之间和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结果 (1)投射纤维在脑桥的FA、RA值左侧大于右侧(FA:P=0.032,RA:P=0.033),脑桥的1-VR值左右侧无差别(P=0.289),其余5 个部位FA、RA和1-VR值左右侧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2)6部位FA、RA和1-VR值的顺序为大脑脚>内囊后肢>内囊膝部>内囊前肢、脑桥>半卵圆中心.结论 健康右利手年轻人在脑桥区投射纤维FA、RA值有左侧优势,脑白质投射纤维不同部位之间的各向异性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由于胶质瘤为起源于脑实质的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及白质纤维分界不清.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制于二维的MRI、CT或者中枢系统白质解剖图谱的原因,学习者很难将脑胶质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比邻关系、三维立体结构、脑白质纤维的破坏程度相联系起来.本研究将脑白质纤维及肿瘤主体三维重建技术引入到手术教学中,结合术中导航技术,能够将肿瘤病灶与周围白质纤维的关系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展示.将传统二维、平面的教学方式变为三维、立体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青年医师对脑组织解剖结构的认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不走过场束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共44例.行常规T1WI、T2WI、增强T1WI及扩散张量成像.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临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分析各测量值与肿瘤的相关性.利用DTI数据进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应用价值和各向异性程度?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8例,分为2组,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400 s/mm2和700 s/mm2,测量颈髓各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采用SPSS11.5软件对获取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b = 4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9 0 ± 0.072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1 1 ± 0.058 4;采用b = 7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8 3 ± 0.073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8 2 ± 0.065 1?不同b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同组横轴位颈髓平均FA值大于矢状位颈髓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值 = 400 s/mm2颈髓DTI图像和FA图优于b值 = 700 s/mm2? FA值可定量分析颈髓各节段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及走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监测Ⅱ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隐匿性脑损伤。方法31例无认知障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平均年龄(58±4)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匹配的26例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脑部扩散峰度成像及认知力评估,比较组间脑不同区域平均弥散率(MD值)、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平均峰度(MK值)差异。结果在正常对照组(NC)和病例组(TDM)间,FA(双侧均值)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值(双侧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为枕叶白质区、豆状核、丘脑;MK值(双侧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为顶叶脑白质、枕叶脑白质及豆状核、外囊。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认知力改变之前确实存在脑实质微结构改变,弥散峰度成像能够对这一变化进行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脑白质纤维解剖技术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视放射的结构进行观察与测量,为眼科、神经外科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 5例成人大脑标本,用脑白质纤维剥离技术对视放射及其毗邻白质结构进行剥离、观察、测量及分析;DTI技术对10名健康志愿者行视放射纤维极其毗邻白质结构成像,并进行重建.结果:脑白质纤维剥离技术和DTI技术可清晰显示视放射的Meyer袢其毗邻白质纤维结构.Meyer袢距颞角前方、颞极后方、枕极分别为(4.44±0.55),(25.40±2.19),(105.1±4.10) mm,外矢状层距侧脑室外侧壁距离为(3.35±0.45) mm.DTI技术显示Meyer袢距颞角前方、颞极后方、枕极分别为(4.89±0.93),(26.67±2.27),(101.8±2.89)mm,外矢状层距侧脑室外侧壁距离为(3.38±0.47) mm; Meyer袢距颞角前方、颞极后方、枕极的距离,外矢状层距侧脑室外侧壁距离,分别用脑白质纤维剥离技术与DTI技术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072,0.054,0.874).结论:DTI技术可显示正常人的视放射纤维,与解剖学标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颞叶手术术前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路阳  洪楠  杜湘珂 《中国医刊》2005,40(3):40-41
目的研究磁共振脑扩散张量成像在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结构方面的作用.方法共有30名健康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接受脑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结果男性志愿者的各向异性(FA)值约为0.59~0.78,女性约为0.44~0.78,其中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在两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内囊则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结论脑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性反映神经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损害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值的相关性,分析其合并记忆损害的神经病理基础.方法 对30例抑郁症患者和3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健康志愿者,采用1-Back工作记忆任务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2组平均正确反应时和部分各向异性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平均正确反应时[(612.45±54.08)ms]相比,抑郁症组平均正确反应时[(720.25±57.02)ms]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症组双侧额叶、扣带回前部、扣带回压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部分各向异性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双侧额叶白质部分各向异性值与平均正确反应时呈负相关关系(r=-0.604,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白质区域神经纤维的异常,这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工作记忆损害的的神经病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三维结构磁共振成像(3D)技术,探讨重性抑郁症首复发患者脑容量及脑白质神经纤维差异状况.方法 40例重性抑郁症患者(首发20例,复发20例)及年龄、性别及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0例健康对照者,均经DTI及3D扫描,数据处理采用基于像素的全脑分析技术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全脑范围内探讨脑结构状况.结果 复发抑郁症组右额中层、左颞中回及左脑岛区域的白质各向异性值较首发抑郁症组降低( P <0.005,像素集合>30);白质容量未发现差异脑区( P <0.005,像素集合>30);灰质容量方面,复发抑郁症组的右侧海马体积较首发减小( P <0.005,像素集合>30).结论 复发较首发抑郁症患者部分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加重,但尚未涉及白质容量的减少;灰质容量则有部分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0~70岁年龄段正常汉族人颅脑各区域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特点,建立正常中老年人群颅脑ADC值变化趋势的基准。方法选择30例无阳性颅脑病征的正常汉族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使用GE Medical System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部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测量额叶灰质、白质、壳核、丘脑及小脑感兴趣区ADC值,分析各年龄组不同区域脑组织ADC值的关系。结果同一年龄的正常中老年人不同部位的脑组织ADC值不同,其中以额叶灰质最高,其次为壳核、额叶白质与丘脑,小脑最低(均P<0.05)。不同部位脑组织左右两侧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中老年人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壳核、丘脑与小脑ADC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且40-60岁上升趋势较缓,60岁之后除小脑外,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壳核、丘脑上升趋势加快。结论正常中老年人群同一部位脑组织的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0岁之后总体上升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及FA值对脑膜瘤术前手术路径和范围的指导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变的评价作用。[方法]对25例(1例多发)确诊良性脑膜瘤患者行术前常规MRI、DTI检查和术后二月余行常规MRI、DTI检查,原始数据用GE-fun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及重建弥散张量3D纤维束(DTT)图,分析术前脑膜瘤与白质纤维束关系和术后白质纤维束破坏程度和患者临床表现改变程度。结果根据3D纤维素图像对其中13例患者术前颅骨切口位置重做修订,皮质切口范围缩小处理;8例患者肿瘤切除范围进行了重新设定,并最大程度避开功能区。手术区白质纤维束术前表现为受压变形、移位、稀疏及中断,术后25例白质纤维束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23例1、2级患者临床基本无症状,1例3级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下降,白质纤维束受损明显;1例4级白质纤维束受损程度严重较稀疏,伴有较大范围完全中断;白质纤维束损伤严重程度与肌力级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手术区所测F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关系不确定。结论 DTI可为脑膜瘤变术前制订安全手术计划,提高病变的切除率,术中更好保护正常脑组织,减少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障碍;DTI和DTT对观察脑组织的损害程度、预测术后恢复程度和对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步进式视觉累加实验(PVSAT)功能磁共振研究,MR弥散张量三维脑白质纤维束成像,正常成人不同年龄段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差异研究,人脑视皮层定位、定量脑功能成像研究,正常脑池段后组脑神经及相关动脉MRI与断层标本解剖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小儿偏瘫型脑瘫白质纤维束中改变及对疾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4例脑瘫偏瘫患儿作为偏瘫组,2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行头部MRI和DTI检查。观察患侧及健侧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的改变,并比较各向异性图。结果偏瘫患儿患侧脑白质纤维束DTI异常,与患儿健侧相比白质纤维束明显减少、稀疏,FA值与健侧比,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TI有助于临床对小儿脑瘫偏瘫型做出早期诊断,定期复查DTI对康复疗效可做出客观影像学评价,DTI比MRI对脑瘫的病变评估更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