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林凤  刘改香 《陕西中医》2012,33(1):101-102
<正>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中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药物疗效的发挥情况的体现。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剂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的,它较西药剂型的研制更为复杂,更有独特之处,因此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探讨是有必要的。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进行剂型研究中药剂型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所以,它的研究必须与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辨证施洽、方剂、药性等理论密切联系起来,这是研究中药剂型的重要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进行剂型研制,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西医多用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以“活血化瘀”为主,配以清热解毒和行气止痛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因此,运用中医理论指导研究中药剂型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创制出高效的剂型。那种盲目  相似文献   

3.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田栓磊  金华  于虹 《中医教育》2010,29(5):41-42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课程是重点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用的一门中医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中医类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上承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下接方剂学及临床各科,是培养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思维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各分支知识学习的临床理论指南课。  相似文献   

4.
读了马玉良同志的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急需准确定义“一文,唤起了共鸣,故提笔参于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加,以求获得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概念。一、关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中药学讲义》1960年出版,说“由于中医用药治病,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便把这些药物称为中药。”由于上述概念使一些人感到不理想,故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药学》1979年版,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这些药  相似文献   

5.
药类法象是中医用以探索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其特点是把药物的基本功能、功效应用与药物气味厚薄、质地色泽、采收时节、入药部位和药材生熟应用等不同方面联系起来,形成物从其类、同类相求、同形相趋的法则,并用此指导临床用药。这极大地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学内容,找出了一种指导临床用药的规律,使临床药物学由经验积累用药向在理论指导下用药转变和提升。这种探索对丰富和发展中药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思辩的方法,由于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和概念上的不确定性,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故当今应以去粗取精之态度来利用之。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有关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这对于进一步揭示中药的性质,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大有裨益。中医学关于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理论,是对中药性能的高度概括,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各种中药均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和作用,陈士铎谓之“偏性”,“……药物未有不偏胜者也,人之阴阳气血,亦因偏胜而始病。用偏胜药以治偏胜之病,则阴阳气血两得其平,而病乃愈。然则奇方妙在药之偏胜,不偏胜则不能去病矣。”可见,中医最初用单味药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的理论指导下,主张以偏纠偏,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自和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等基本用药规律。现代药理证实,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化学  相似文献   

7.
试论按摩手法的辨证施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用药物,针灸用针艾,按摩用手法,三者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的,只是各有特色而已。各种按摩手法,如同各种中药的单味药物,药性有寒热温凉,按摩手法有轻重缓急;药有四气五味,按摩手法有力度方向。药物依据辨证用药规律而形成配方,按摩手法依据辨证施术规律而形成了“手法套路”。药物的配方经过反复使用,选其显效者而成为协定处方;手法套路经过反复使用,选其显效者而形成手法常规。这些都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中医临床药历的概念、中医药历的基本内容,以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规范中医药历等内容。同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医临床药历进行了临床实践和探索,使中医药历能突出明确的辨证、中医诊断及治则,增加体质辨识、中草药处方分析和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宣教,以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临床工作实际并能够体现中医辨证用药的规范化药历文本,使最终形成的中医药特色药历文本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提高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传统的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手段和研究成果,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从而阐明中药生产、储存、供应、制剂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及如何使中药在体内发挥最大效用,以确保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分析维吾尔医用药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法收集《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收载的425味维吾尔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618味药材及饮片,利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常用维吾尔药药性数据库""中药药性数据库",并将二者共同收载的130味药物作为"中医、维吾尔医共用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维吾尔药中热性药物275味(64.7%);"中医、维吾尔医共用药"中有63味药物维吾尔医、中医对其寒热药性认识相同;维吾尔药大多无毒,有毒性的药物37味(8.7%),"中医、维吾尔医共用药"中有10味药物维吾尔医认为无毒、中医认为有毒;维吾尔药有代用药的359味(84.5%),有矫正药的343味(80.7%)。结论中医、维吾尔医同源一体。多数维吾尔药具有性热、无毒、有矫正药及代用药的特点,其成因与新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日较差大的自然环境及独特的用药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中药复方进行整体性治疗,是中医学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并经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其疗效是确切的。本文所涉及的中药复方,包括传统的经古方,也包括根据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经验所组成的新复方。就前者而言,是在中医药独特的医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组方法则而形成的方剂,其组方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用药理论(包括复合用药)是不同的。在现代中药复方研究中,应当以传统的中医方剂研究为重点。但无论是传统方剂抑或现代中药新复方,其治疗疾病的原理,必然有别于现代医学的药物作用原理,多是通过多种途径和环节,作用于多个靶点产生整合…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是按照中医临床治病的需要,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运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中药配伍、方剂组合、炮制技术、制剂工艺等理论来配制和生产的。中成药制剂是按中医辨证论治使用的。因此,中成药剂型改革工作离不开中医临床用药的实践,中医临床用药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故中成药剂型改革工作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药传统之主流理论是指:一、从历史上看,长期占据中药理论之主导地位,为主要的、多数的中医药著作所采用,作为论述药物功能,解释临床疗效的主要依据之理论;二、从现代来讲,被编入历版大学本科中医教材之中药理论。符合此二条者,即可称为中药传统主流理论。主流理论之外的中药理论,即为传统的中药非主流理论。按新版大学本科中药教材所编,主流理论之主要内容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七情和合,有毒无毒,归经引经等[。1]然而中药理论丰富多彩,并不限于教材所编。教材之外,另有许多传统的非主流的中药理论,如以形用药、以质用药、以意用药,及药性之动静、燥润、刚柔、有情无情等。这些理论曾经,并继续在发挥着描述药物性状,解释药物功能,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可能有人会认为,因非主流理论不够科学,故而未能成为主流理论。而其实,主流理论又何尝科学?中药主流理论并非尽善尽美,还比较粗疏,对于中药的多种性能功效,主流理论并不能尽释之、概括之,自相矛盾之处尚多。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也不足以单凭其理论指导用药。对新发现的中药功能也不能及时,恰当的加以总结。对此,一些医家已有所认识。如徐大椿在《本草百种录》中所言:“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对人亦必试验...  相似文献   

14.
归经是中药作用的定位概念,亦被称为中药作用的方向性、选择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作用定位与中医病证定位的认识密切相关。中医病证定位方法较多,脏腑病证定位和经络病证定位乃其核心。与此相应,形成了以经络标示药物作用定位和以脏腑标示药物作用定位两大主流系统,而从明末至今脏腑定位渐居主导地位。当今对归经理论的认识和标定仍存混乱,因而需要解决中医病证定位规范化、中药作用定位规范化及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围绕着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创新药物研制的切入点应重点放在中医临床;组分组合和成分组合创新药物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组分组合和成分组合不能替代饮片配伍;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制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中药应该制定中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不应该一味追求和迎合国际标准;中药创新药物的服务对象应重点放在中国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 ,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选用恰当的药物定量配伍而成 ,是中医辩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 ,复方药效和临床研究发展迅速 ,复方化学研究已开始起步 ,中药复方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点[1 ] 。但迄今为止 ,中药复方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理、药效方面 ,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较少 ,尚未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复方研究实例。1 难题要求药物成份具体、用量准确、机理清楚的西医用药概念已深入人心 ,与强势的西药共存 ,人们很自然就会在用药前将两者进行比较进而选择 ,而中药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理论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医药理论就没有中药特征,或者说失去中医药理论,中药就不成其为中药。中药如何用于临床?即在什么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其结果是绝然不同的。如果按照西医药理论使用中药,脱离中医药理论来应用,那就未免南辕北辙,不能视为中药。谈到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文章认为必须对中医、中药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8.
炮制,古称“炮炙”,又叫“修治”、“修事”,是按照中医中药理论,根据医疗制剂调剂的要求和药材本身的特性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制作处理的技术。它是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是中医临床长期辨证用药经验的总结。没有合格的炮制品,临床治疗实难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进一步认识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所起的作用十分必要。笔者浅谈体会,错误之处,望同道斧正。1炮制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中药炮制是为了适应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中医用药多为复方,以多种…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物警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融合中医传统安全用药知识与现代药物警戒的方法论,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行为指南,有力地保障了临床的安全用药,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主要分析论证中药临床药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药物风险和安全评价以及中药临床药师所应遵循的实践指南之间的关系,进而阐释中药临床药师与药物警戒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临床合理用药、处方合理性的审核、临床用药的监护以及用药与科普宣教之间的紧密性、必要性、重要性及实践性。由此论证开展药物警戒工作,对促进中药药物警戒研究,提升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中药临床药学安全观与合理用药,进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及有效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作用及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为中国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医用药目前在临床仍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对中药组成成分的质量控制也并不完善,这是导致中医治疗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中药组分构成质量控制管理,科学控制中药配方中的有效和有害组分比例,对提高用药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保障诊疗安全有重要意义。文章即从中药质量控制理论的发展、"组分构成"理论的演变、理论基础发展等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