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维拉帕米处理组(V)、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V+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给药后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的变化。另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上述4组,利用甩尾实验分别观察给药后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痛阈值的改变。结果:维拉帕米单独用药对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热水和冰水痛阈值均无显著影响;氯胺酮能够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并且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升高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甩尾痛阈值;而维拉帕米能够进一步增强氯胺酮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和升高小鼠甩尾痛阈值的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显著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陆英煎剂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霞  吴铁松  郑敏 《今日药学》2012,22(8):481-483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陆英煎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 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实验分为陆英煎剂组、盐酸曲马多组、生理盐水组,灌胃给药.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陆英煎剂组和盐酸曲马多组对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小鼠醋酸致痛引起的扭体次数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 陆英煎剂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比盐酸曲马多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氟烷(isoflurane,Iso)镇痛作用与小鼠脊髓5-HT1A受体的关系。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Iso建立镇痛模型。分别以甩尾法、热板法、醋酸扭体法(15min内)评估小鼠鞘内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p-MPPF(6μg和3μg)对Iso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单独鞘内注射p-MPPF对小鼠甩尾潜伏期、热板痛阈、扭体次数无影响(P>0.05)。与Iso镇痛组(Iso组)相比,合用药组(Iso+M6组,Iso+M3组)甩尾潜伏期与热板痛阈均缩短(P<0.01或P<0.05);Iso+M6组扭体次数较Iso组增多(P<0.05),Iso+M3组无变化(P>0.05)。结论 Iso体表镇痛作用与激动小鼠脊髓5-HT1A受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痹痛宁片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和小鼠琼脂肉芽肿炎症模型;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结果:痹痛宁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琼脂肉芽肿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提高热板法致痛小鼠的痛阈值,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以及降低扭体次数.结论:痹痛宁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七乳香合剂(Sanqiruxiang composition,SQRXC)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Wistar 大鼠,雌雄兼有50只,昆明小鼠,雌雄兼有180只,热板法镇痛实验选取雌性小鼠8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组、SQRXC 低剂量组、SQRXC 中剂量组和 SQRXC 高剂量组,观察痛阈值。扭体法镇痛实验,选择小鼠50只,雌性各半,分组同热板法镇痛实验,观察各组潜伏期、扭体次数和镇痛百分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抗炎实验,选择小鼠50只,雌雄兼有,分组同热板法镇痛实验,观察小鼠耳肿胀度、肿胀抑制率。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抗炎实验,选取大鼠50只,分组同热板法镇痛实验,观察大鼠足掌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跌打丸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结果SQRXC 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小鼠的热痛阈(P <0.05),明显降低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扭体反应动物数(P <0.05)。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或<0.01)。结论SQRXC 具有很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haloperidol,HA)对曲马多(TRamadol,TR)镇痛效应的影响,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分生理盐水NS组,单用TR、HA,HA与TR合用组,用甩尾法和扭体法实验,观察HA对TR镇痛小鼠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氟哌啶醇单独用药能提高小鼠对热刺激致痛的痛阈(P〈0.05),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氟哌啶醇与曲马多联合应用较两药单用,小鼠的痛阈提高(P〈0.05)、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氟哌啶醇有镇痛作用,与曲马多合用,镇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经前安胶囊的主要药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安胶囊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药效学基础。方法:观察其对小鼠自发活动、醋酸致痛扭体次数、热板痛阈值、出血及凝血以及对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经前安胶囊能够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减少小鼠醋酸致痛扭体次数,提高热板痛阈值,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对子宫平滑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结论:本品具有镇静、镇痛、止血及调经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癀片外用对小鼠镇痛模型的有效成分,为新癀片镇痛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给药组、全方中等剂量吲哚美辛组、全方缺吲哚美辛群药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 d,给药后40 min醋酸造模,立即观察并记录小鼠出现扭体的潜伏期和20 min内小鼠发生扭体反应的次数。雌性ICR小鼠50只,根据基础痛阈值分为5组,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和240 min测定痛阈值。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给药组和全方中等剂量吲哚美辛组的潜伏期均延长(P <0.05),扭体次数降低(P <0.05)。而全方缺吲哚美辛群药组潜伏期较模型组有所延长,扭体次数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给药后30 min到给药后240 min,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的痛阈值较模型组有所延长(P <0.05)。而全方中等剂量吲哚美辛组和全方缺吲哚美辛群药组的痛阈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癀片中的吲哚美辛和中药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共同参与小鼠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柴胡静脉乳剂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致痛模型,研究柴胡静脉乳剂的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柴胡静脉乳剂可以降低由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提高小鼠热板试验痛阈值。结论柴胡静脉乳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模型,研究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大叶秦艽与麻花秦艽的镇痛作用。结果大叶秦艽、麻花秦艽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率;提高热板法引起小鼠的痛阈值及延长光电甩尾法所致的潜伏期;显著地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100只昆明种小鼠按试验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大组:50只用于热板法试验(雌性),另50只用于扭体法试验(雌雄不拘).各组再随机分为5个小组,即KN组(氯胺酮与生理盐水合用组)及KL1、KL2、KL3、KL4组(氯胺酮分别与纳洛酮1、10、100、1000 ng/kg合用组).分别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 与KN组相比,KL1和KL2组小鼠HPPT显著增大(P<0.05),同时KL1、KL2和KL3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1).KL4组与KN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剂量纳洛酮(1~100 ng/kg)能够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而1000 ng/kg纳洛酮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松扎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各组大鼠从手术后d1~14每天腹腔注射相应不同的药物,N、S和M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K组大鼠给予10μg.g-1的氯胺酮溶液,V组大鼠给予5μg.g-1的维拉帕米溶液,V+K组先给予维拉帕米(5μg.g-1)溶液,20 min后再给予氯胺酮溶液。在手术前1 d和手术后1、3、7、11 d和14 d给药后10 min分别用Hargreaves法测量热缩足潜伏期,VonFrey细丝测量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结果在手术前各组之间的痛觉无差异,在手术和给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降低,而氯胺酮改善了CCI大鼠的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超敏,维拉帕米单独给药对CCI大鼠的痛觉无影响,但联合用药时维拉帕米增强了氯胺酮的镇痛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增强氯胺酮拮抗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口服孟鲁司特10mg,每晚1次顿服,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日2次吸入;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哮喘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26/3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ACT评分显著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轻中度哮喘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使用能更迅速地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嗜酸细胞比例<0.04,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浓度为正常范围]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期间全部病例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晚一次,共4个月。随访1年。测定血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观察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年来反复喘息发作人数和总平均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喘息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5.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综合治疗,观察组加服孟鲁司特钠,6个月以下2.5mg/d,6个月以上4mg/d,每晚服用1次,疗程至症状和体征消失,观察气促、咳嗽、肺部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减轻喘憋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10只 ,分别ip生理盐水10ml/kg(对照组) ,异丙酚100mg/kg 或氯胺酮100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异丙酚明显抑制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P<0.01),氯胺酮明显降低大脑皮层和脑干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P<0.01) ,但对海马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1)。结论异丙酚、氯胺酮的全身麻醉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昂丹司琼对氯胺酮麻醉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跳台法和Morris水迷宫法分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每个实验中的4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昂丹司琼80 mg/kg(O组)、氯胺酮60 mg/kg(K组)和氯胺酮60 mg/kg+昂丹司琼80 mg/kg(KO组)四组.结果 用药后第1、2天,与NS组相比,K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多,逃逸潜伏期延长(P<0.01);与K组相比,O组、KO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逃逸潜伏期缩短(P<0.01或P<0.05).第3、4天,各组间潜伏期、错误次数及逃逸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昂丹司琼可改善氯胺酮麻醉引起的小鼠短期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高渗海水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鼻-鼻窦炎所致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鼻-鼻窦炎所致的UACS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渗海水喷鼻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采用鼻阻流涕视觉模拟量表(VAS)、咳嗽评分法、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和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海水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鼻-鼻窦炎所致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抗惊厥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惊厥小鼠不同脑区Na+,K+-ATP酶、Ca2+-ATP酶以及NOS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抗惊厥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NS)组、氯胺酮25mg·kg-1(KetⅠ)和50mg·kg-1(KetⅡ)组。空白组直接断头取脑。其余各组分别ip相应药物,5min后ip士的宁1.5mg·kg-1诱发惊厥,观察惊厥小鼠行为学变化,并于给士的宁30min后断头,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皮层额、顶、枕脑区的Na+,K+-ATP酶、Ca2+-ATP酶和NOS酶活性。结果氯胺酮组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KetⅡ组惊厥持续期较KetⅠ组明显缩短。与空白组相比,NS组和KetⅠ组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有降低,KetⅡ组顶、枕区Na+,K+-ATP和Ca2+-ATP酶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KetⅡ组TNOS酶活性降低约1/3(P<0.05),各组对iNOS活性均无影响。结论氯胺酮抗惊厥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顶枕区的Na+,K+-ATP和Ca2+-ATP酶活性、降低cNOS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