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剂量头孢噻肟预防剖宫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虹  康国峰 《天津医药》2003,31(8):529-529
选择性剖宫产术不属于绝对无菌手术 ,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1]。本院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方法为术后输抗生素3d。近年来 ,笔者采用术前单剂量静脉输头孢噻肟 (凯福隆 )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院1998年11月—2001年11月对81例剖宫产产妇术前给予单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实验组 ) ,取同期常规术后应用抗生素68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术前均无内外科合并症 ,体温正常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109/L ,血红蛋白>90g/L ,无胎膜早破 ,无产程延长 …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8,(2):309-310
目的:评价青霉素钠与头孢噻肟联用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18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青霉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脑脊液指标复常时间的差异,以及治疗后脑脊液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复常时间及脑脊液指标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及白细胞计数测得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青霉素钠与头孢噻肟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明显,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为产科常用的手术,一旦发生感染,轻则浅部切口化脓,重则宫腔感染,切口裂开,可发生产褥晚期大出血、腹膜炎、败血症等,故剖宫产预防感染是值得重视和讨论的问题[1]。近年来有作者主张术前一次性用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本文就术前静点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预防择期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效果,与术后静点青霉素对比,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产科于2000-08-2001-05在具有剖宫产指征住院待产的孕妇中,选出100例做为研究对象,选择条件为:①孕妇全身情况良好,无内外科合并症;②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择期进行剖宫产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3d血常规检测中WBC、N%、Hb三项指标及用药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林高  项小婵  李佳  林洁 《中国药房》2010,(16):1496-1498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291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A组(n=140)、B组(n=151),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B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并发症、体温、伤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方小丽  陈峥峥 《河北医药》2012,34(19):2942-2943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阴道分娩困难或胎儿紧急情况下快速分娩的手术,是产科最大的手术,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因此术后难免会发生切口感染。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不良后果。资料显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16%[1]。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现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我院进行剖宫产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等数目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包括切口疼痛、切口红肿、切口硬结以及切口积液等。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比较可见明显性差异,于统计学这一方面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剖宫产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其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提倡剖宫产实施横切口,有些人对此尚报一些异议,我们将临床上观察到的横切口的利弊加以比较,发现横切口具有更多的优点,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01~1999-06我院共收分娩产妇354例。其中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42例,74例为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68例为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剖宫产率为40.11%。手术指征无改变,横切口的选择是随机进行的。横切口组年龄20~40岁,孕周35~45+4周,初产妇68例,经产妇6例。纵切口组年龄19~38岁,孕周35+2~42周,初产妇63例,经产妇5例。1.2 方法1.2.1 横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将我院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产妇4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4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2组肥胖、妊娠期合并基础疾病、阴道感染、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和瘢痕子宫的再次剖宫产情况。结果观察组肥胖、妊娠期合并基础性疾病、阴道感染、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及瘢痕子宫再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阴道检查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产妇体质量,积极控制妊娠期合并症,提高产妇自身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或肛门检查,控制已有的生殖道感染,对于胎膜早破者应严密监测,必要时给予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尽量由手术水平较高的医师进行手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6):1224-1225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婴产妇12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产妇则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用药后术前、术后2 d和术后4 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血红蛋白(Hb)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用药后体温升高的发热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采用头孢唑林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优于头孢呋辛。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官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方法:我院2000年2月-2005年2月行剖宫产1630例,其中对术后52例切口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滞产、胎膜早破、过度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贫血、手术时间过长、麻醉效果不满意、缝合止血不当、术中出血过多(出血超过1000ml)等因素易致切口感染。结论:有感染因素存在的产妇术前、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切口感染。减少病人精神及肉体痛苦,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33):4655-4657
目的:观察肺癌根治术围术期使用不同剂量头孢噻肟预防术后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按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头孢噻肟2 g组(26例)和头孢噻肟4 g组(35例)。头孢噻肟2 g组患者于术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如手术时间超过3 h,术中静脉滴注头孢噻肟2 g,术后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2 g,术前后用药时间需间隔12 h,用药总时间不超过48 h。头孢噻肟4 g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肟钠4 g(用法同头孢噻肟2 g组)。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术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根治术围术期给予小剂量头孢噻肟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安全性较好,符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4年间行剖宫产手术198例,腹部切口感染21例。结果肥胖、妊娠合并症、手术时间长、破膜时间长等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剖切口感染比率。结论即使发现和术前提前预防可能性的感染。即使发现处理,拆除缝线,局部清创。每天更换敷料,全省及切口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王力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4):262-263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头孢噻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头孢噻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左氧氟沙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为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头孢噻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0.0%,细菌清除率88.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9):1648-1651
切除术术后感染也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极为重要。预防术后感染是否采用抗菌药物应视预防目的和手术部位而定,预防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并参考医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通过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其头孢噻肟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综述头孢噻肟对阑尾切除术术后预防切口感染是否存在优势(如抗菌谱、药动学、临床疗效、耐药状况以及药物安全性)的文献,并对其做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3):706-708
目的:评价甲硝唑对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3月间收治的需剖宫产的产妇9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患者剖宫产术后给予甲硝唑液无菌纱布擦拭宫腔以及冲洗宫腔预防,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擦拭宫腔以及冲洗宫腔。结果:治疗组产妇用药后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率为2.08%和术后患病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0.42%和1 8.75%(P<0.05);治疗组产妇用药后WBC、ESR、CRP测得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预防用甲硝唑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疗效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唐未坤 《河北医药》2015,(6):908-910
近二十年来,由于麻醉和手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胎儿监护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率呈全球性上升趋势,2010年WHO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5%[1]。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手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抗菌素已经被广泛使用于预防剖宫手产后感染,但手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感染、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以及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依然在不断增加,可达3%~20%,严重者导致全身感染,发生败血症、晚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术且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术后无切口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体质指数、肛查或阴道检查的次数、手术时间、备皮时间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单人房与抗生素应用例数、血红蛋白浓度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通过对剖宫产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对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破宫产产妇围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用药情况,了解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12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的剖宫产产妇64例,均进行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常规用药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的剖宫产产妇64例,采用手术过程中在产妇断脐后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和术后用药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及切口感染率情况。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明显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产妇断脐后对剖宫产产妇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可为今后临床医学中预防性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2):306-308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施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76例,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44例);断脐后Ⅰ组产妇给予青霉素钠治疗,Ⅱ组产妇给予头孢唑啉治疗,Ⅲ组产妇给予头孢替安与奥硝唑联用治疗,Ⅳ组产妇不给予任何抗菌药物治疗,比较4组产妇用药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用药后4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产妇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Ⅳ组(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应遵循有效、经济和安全原则;首选药物为头孢唑啉,其初始剂量应偏大,以提高血药浓度和避免细菌的耐药;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熟练掌握剖宫产指征,这对提高术后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