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病.总体发病率为每年4.3/10万.老年人发病率较高,40岁以上起病者占70%~80%。临床表现特点是存在发作“扳机点”。目前T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且各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致病的。  相似文献   

2.
张建文  郭政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4):416-419,I0001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7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单纯冠状动脉结扎组(I组)和迷走神经刺激预处理冠状动脉结扎组(VS组)。S组大鼠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Ⅰ组大鼠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VS组大鼠实施迷走神经刺激3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各组在手术后计时3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酶免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蛋白和基因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SP和CGRP的表达。结果Ⅰ组大鼠缺血区心肌SP/SP mRNA和CGRP/β-CGRP mRNA的水平较S组升高(P<0.05),VS组低于Ⅰ组(P<0.05),但仍高于S组(P<0.05)。非缺血区各组的变化趋势类同缺血区,但各扎闭冠状动脉组SP/SP mRNA和CGRP/β-CGRP mRNA的水平均低于相应组缺血区的水平(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预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SP和CGRP的表达,提示迷走神经刺激预处理可能参与缺血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液压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损伤组(126只)及对照组(42只)。损伤组随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每组42只大鼠。3种损伤组及对照组,分别再随机分为0.5、2、6、12、24、48、72 h各7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对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给予0.5~1.0atm、1.5~2.0 atm、2.5~3.0 atm液压冲击力,制成轻、中、重3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相应观察时间点对损伤组及对照组行心脏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SP、CGRP的含量。结果创伤性脑损伤(TBI)中SP与CGRP血浆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879,P<0.01)。变化规律基本都是损伤后立即升高,随之迅速下降,12 h或24 h之后缓慢回升。不同程度TBI组及对照组之间SP、CGRP血浆总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中相同程度不同时间点之间SP、CGRP血浆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I中损伤程度和时间对于SP、CGRP血浆含量有交互效应。SP血浆含量中度组0.5 h时最高,重度组24 h时最低。CGRP血浆含量中度组2 h时最高,重度组24 h时最低。结论TBI中SP与CGRP在血浆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且与损伤程度有关,通过测定SP及CGRP血浆含量可以间接推测TBI病变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毛支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CGRP、P物质含量,探讨NANC神经及其神经递质CGRP、P物质在毛支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毛支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了32例毛支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CGRP、P物质浓度,并以20例正常婴幼儿血浆CGRP、P物质浓度作为对照。结果毛支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浆中SP与CG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急性期患儿血浆中SP与CGRP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表明毛支炎患儿可能存在eNANA神经功能亢进。结论本研究表明毛支炎患儿可能存在eNANA神经功能亢进,导致其分泌P物质、CGRP增多,引起气道张力增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毛支炎患儿特有的喘憋、呼气性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致头晕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129例患者,21例患者未服用卡马西平治疗,74例患者服用卡马西平每日剂量<600 mg,34例患者服用卡马西平每日剂量≥600 mg。通过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及三叉神经根出口区周围的血管结构,探讨不同卡马西平使用剂量、不同脑供血不足状态、不同三叉神经血管结构与卡马西平致头晕的关系。结果:未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未出现头晕,服用卡马西平每日剂量<600 mg与每日剂量≥600 mg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较脑供血不足和脑梗死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与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未接近神经、血管接近神经未压迫、血管压迫神经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供血不足是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致头晕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而药物剂量、神经血管结构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致头晕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党群  郭春艳  王佩显 《天津医药》2001,29(8):509-511
1 引起高血压的单基因异常 近年来,人们已发现许多单基因异常可以引起高血压,比如: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11-β羟化脱氢酶缺陷(AME综合征),11-β羟化酶缺陷,17-α羟化酶缺陷,上皮细胞钠通道β或γ亚单位突变(Liddle综合征),上皮细胞钠通道α或β亚单位突变(假性醛固酮增多症),钠-氯同向转  相似文献   

7.
人龋病牙髓中肽能感觉神经纤维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玉梅  杨若愚  孙保存 《天津医药》2002,30(7):I002-I003
目的:研究龋病发展过程中人牙髓内感觉神经纤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变化特点,以探讨龋病病变程度对牙髓神经纤维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不同程度的龋病牙髓中CGRP、SP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4组牙髓中CGRP数量随龋病进展而增多,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牙髓中SP数量中龋时明显增多(P<0.05);而深龋时反而减少。结论:正常牙髓中存在SP、CGRP,其数量与龋坏深度呈正变关系,龋坏早期,神经肽对龋源性刺激做出了反应,随着龋坏的发展,局部免疫应答增强。龋源性刺激可能引起末梢神经纤维释放SP、CGR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大黄素(emodin)对P2X2/3受体介导的三叉神经痛的作用影响。方法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CCI-ION)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应用von Frey细丝法测试机械痛敏阈值,观察大黄素对三叉神经痛(TN)大鼠机械痛敏阈值的影响。结合原位杂交、PT-PCR、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蛋白印迹等方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TG)中P2X2/3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4 d,Ⅲ组(TN模型组)和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假手术组)、Ⅳ组(TN模型+大黄素干预组)相比较,大鼠手术侧眶下神经面部感觉区域机械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大鼠TG中P2X2/3受体表达明显升高(P<0.01);Ⅰ、Ⅱ、Ⅳ组之间相比,大鼠手术侧眶下神经面部感觉区域机械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Ⅳ组TG中P2X2/3受体的表达较Ⅲ组低(P<0.01)。结论 P2X2/3受体涉及到三叉神经痛,大黄素对P2X2/3受体介导的三叉神经痛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英 《河北医药》2002,24(5):368-370
近年来肾小管间质损害在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常常伴随小管间质的损伤,肾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形态学特点。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密切相关,决定着肾脏疾病的预后。动物实  相似文献   

10.
HPV16致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es,HPV)是一类分子长度大约为 8kb左右的小分子环状双股DNA病毒。通过DNA序列分析 ,至今已发现人乳头瘤病毒大约有 70多型 ,不同型HPV常常分布于不同组织的上皮表面 ,大约有 2 0多型HPV嗜好感染粘膜上皮 ,特别是生殖道的粘膜上皮[1] 。大量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 ,人乳头瘤病毒 16型(HPV16 )与生殖道肿瘤密切相关 ,在宫颈癌活检组织中 ,HPV16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2 ] 。动物致癌实验发现 ,HPV16及其E6E7基因可明显诱导小鼠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B组只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所得结果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用爿。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只给予卡马西平与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两组相比,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5.0%,而单用卡马西平的总有效率为87.5%,联合用药比单用卡马西平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比单用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率高,而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80例,同时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22例,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加蛛网膜粘连松解1例,术中均严密缝合硬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81例患者中,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80例,蛛网膜粘连1例,术后1天疼痛完全消失70例,术后1周疼痛完全消失8例,另外3例延迟缓解,术后无颅内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结论 显微手术行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根据情况可同时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疗效好,安全可靠,应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在CT引导下,所有患者行半月神经节穿刺,A组患者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 P <0.05),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 P <0.05)。 B组治疗后1周、2个月、4个月和8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睡眠评分明显高于A组( P <0.05)。 B组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 P <0.05),其他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T引导下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况建国  邹安琪  夏亮  江志群 《江西医药》2005,40(11):689-690
目的 总结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6例三叉神经痛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2例,良好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T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1月在该院及其他正规医院门诊就诊的TTN患者71例,随机分为葵花盘片组(31例)和卡马西平片组(40例)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估其疼痛程度,明确该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的改变,并且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葵花盘片组在疗程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显效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64.52%;卡马西平片组在疗程后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75.00%。葵花盘片组和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显效率显著高于葵花盘片组(P0.05),但葵花盘片组治疗TTN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结论葵花盘片治疗TTN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感觉根切断(Dandy术)与微血管减压(MVD)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Dandy术35例,MVD术5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本组无重度残疾和手术死亡.与MVD术相比,Dandy术缓解率更高,而失败率更低,术后的复发率也更低.Dandy术的面部感觉异常、角膜感觉减退的发生率高于MVD术.结论 Dandy术干扰小、复发率低、疗效可靠,可放宽其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消退素D1的抗三叉神经痛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消退素D1(30、90、270 μg/kg)组和苯妥英钠阳性对照组,采用脑内注射青霉素G钾致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考察消退素D1抗三叉神经痛作用。健康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消退素D1(30、90、270 μg/kg)组和苯妥英钠阳性对照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眶下神经致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考察消退素D1抗三叉神经痛作用。结果 消退素D1(30、90、270 μg/kg)能够显著延长大鼠出现疼痛反应(发生尖叫、甩头和后肢抓挠面部)的潜伏期,减少大鼠60 min内的疼痛反应时间;能够显著升高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眶下神经致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疼痛反应阈值。结论 消退素D1具有抗三叉神经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不同定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定位方法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155例患者根据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为CT定位下徒手穿刺卵圆孔组,B组为立体定向CT引导下穿刺卵圆孔组,C组为立体定向CT-MR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组.分别对三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33.87%,显著低于B组(92.98%)、C组(100%);术中心血管反应发生率A组48.39%,显著高于B组(14.04%)、C组(8.33%);手术时间A组亦显著长于B、C组.手术并发症方面A组发生率33.87%,B组21.05%,C组16.67%,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主要为面部感觉减退,其他并发症A组显著高于B、C组.预后优良率A组80.65%,显著低于B组(94.74%)、C组(100%),术后复发率A组11.29%,显著高于B组(1.75%)、C组(0%).结论 CT定位下徒手穿刺卵圆孔操作方法简单,但穿刺存在较大肓目性,术中患者痛苦较大,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高,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复发率偏高.立体定向CT引导下穿刺卵圆孔定位准确,术中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仍为间接定位方法,不能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如患者存在卵圆孔变异则手术难度较大.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直接精确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及穿刺路径,消除了穿刺盲区,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