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个体化持续改进对于提高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2017和2019年1月至4月某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数据,其中2017年1至4月(改进前)73例,2019年(1至4月)改进后52例。对比分析在两时间段诊治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门-球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改进后,门-球时间由(85.37±15.34)min降至(72.66±19.98)min(P<0.01);穿刺-球囊扩张时间由(24.31±8.61)min降至(16.68±8.36)min(P<0.01);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时间由(102.88±41.23)min降至(93.64±39.41)min(P=0.038);住院时间由(10.06±3.20)d降至(8.87±2.50)d(P=0.024);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达标率由67.31%(35/52)上升为78.08%(57/73,P=0.028);改进后患者预后不良比例由27.40%(20/73)降至11.54%(6/52,P=0.043)。结论:个体化持续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卢凤燚 《妇幼护理》2023,3(12):2912-2914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医 院胸痛中心收治 22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14 例。对照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常规 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并发症、心功能。结果 观察 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再发梗死率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 LVEDD、LVESD 低于对照组(P<0.05),LVEF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胸 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2月,我院改进绿色通道流程,实施外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转运到导管室的救治流程。即由心内科医生和护士全程参与院前转运,在院前转运中,直接启动导管室准备工作,加强与相关科室间协作,抵达医院后,患者直接进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改进流程以来,共有182例患者接受救治,成功救治178例,4例死亡,成功率98%。与旧流程(患者入院后先入急诊科再入导管室)相比,182例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了60.8 min,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认为实施院前转运过程中直接启动导管室准备工作,宜规范护理路径,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优化绿色通道流程,以避免院内时间延迟,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时间分段法将122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流程时间和院内急救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首诊-完成首次心电图时间、完成首次心电图-导管室完成术前准备时间、肌钙蛋白完成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首诊至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院内急救死亡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缩短了患者急救时间,降低院内急救死亡率,提升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救护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后2017年5月—2018年4月40例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样随机抽样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前2016年5月—2017年4月4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大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期间病人病死率和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胸痛中心为STEMI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缩短了病人急诊滞留和D-to-B时间,使其能够尽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规范病人救治流程,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做好转运前风险评估,环环相扣,降低了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院内病死率,让病人、家属及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例患者根据有无胸痛护士参与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无胸痛护士参与,实施急诊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有胸痛护士参与,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抽血时间、肌钙蛋白T(cTnT)检测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口服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抽血时间、cTnT检测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口服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多个时间节点,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勋 《华西医学》2011,(12):1868-1869
目的总结非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48例非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的首发症状、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5岁30例,〈40岁3例,41~64岁15例。首发症状为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24例,大汗淋漓5例,呼吸困难4例,剧烈咳嗽1例,头晕头痛2例,烦躁不安6例,手臂痛3例,低血压2例,心律失常1例。急性心肌梗死部位以后壁及下壁为主。结论通过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特点的分析,需重视非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或漏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3月STEMI患者5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5例和对照组2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EMI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护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胸痛中心的救治模式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从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诊的3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措施,分析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0级(0.00%)、1级(0....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PTCA支架植入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的心电血压的监测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术。结论:术前积极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从胸痛中心数据平台获取数据资料,连续入选某院胸痛中心认证前(2018年6月—2019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48例,设为对照组;胸痛中心认证后(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37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处置情况[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D2B时间(病人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导丝通过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达标率、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达标率、D2B时间达标率、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达标率]和救治情况(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报告时间、D2B时间、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首份心电图时间达标率、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达标率、D2B时间达标率、FMC-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院内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9);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STEMI病人的总缺血时间,降低病人院内死亡率和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治疗的8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入院时间,将胸痛急救体系建立前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建立后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与传统常规诊疗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胸痛中心成立运行后收治的确诊ACS 4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ACS 43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门急诊分诊到就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cTnI)检查时间、进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D2B time)、救治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胸痛中心运作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的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和肌钙蛋白检查时间显著少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显著提高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急性胸痛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协调、院前与院内衔接、院内救护、心理护理等方面总结与优化了绿色通道在救治4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绿色通道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急诊接诊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上升,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中能显著提高介入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332-1333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进行介入治疗,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另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低(P<0.05);而在心绞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价方面明显提高(P<0.05或P<0.0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林捷  颜彦  施鸿毓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767-770
目的:检测胸痛中心的建设是否有助于急性心梗救治效率的提高,及对预后产生有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01—2018-12期间通过胸痛中心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收治并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CPC组,2015-01—2016-12期间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作为非CPC组(对照组)。研究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C组对患者的救治更加及时,救治效率得到了显著性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住院病死率由之前的4.6%减少到3.2%且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年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由15.8%降低到了10.5%,术后血压心率等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梗救治效率,并对病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