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按摩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联合颈椎按摩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治疗,每日3~4次,每次1滴。10天后观察眼部症状、视力、屈光、眼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颈椎按摩更能有效缓解视疲劳症状,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损伤及副作用少等优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视疲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68例患者口服柴葛解肌汤,随机抽取34例设为对照组,34例为中药组,对照组联合针刺耳穴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共治疗视疲劳患者68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疗效好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柴葛解肌汤能明显改善视疲劳患者眼部自觉症状,在灌服中药汤荆的基础上,辅助针刺耳穴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特定穴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联合臭氧介入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方法同治疗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VAS积分均有显著改变(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傍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以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和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夹脊穴傍针刺法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综合疗效,是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81例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经4周治疗后,参照疗效评定标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定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组的的临床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结论针刺治疗对脑卒中肩-手综合症明显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林宝涛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3,15(1):53-54,72
目的 评价障眼明片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视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障眼明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视疲劳症状评分、泪河高度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4周及8周后,2组视疲劳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视疲劳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U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BUT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泪河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泪河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障眼明片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视疲劳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河高度,改善视疲劳症状,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头穴为主综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进行头穴为主的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HDS2R、MMSE康复评分.结果针刺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DS2R、MMSE的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0%,其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以针刺头穴为主综合治疗VD,可改善患者的智能水平,康复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梅核气"的疗效.方法针刺中脘、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结合口服药物,治疗30例病人,并与单纯性针刺或口服药物各30例进行对照.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及针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3%、60.00%、93.33%(P<0.05,P<0.01).结论针药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方治疗视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张宏教授创立的针刺调神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视疲劳症状积分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疲劳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为96.67%和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调神方和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均可以有效缓解视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症状,但针刺调神方治疗效果更明显,更具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隔药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隔药灸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选取血海、犊鼻等局部穴位,配合辩证取穴,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于局部穴位给予隔药灸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指数评分、临床体征积分,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综合分析以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和临床体征积分均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隔药灸对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热针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电热针组)34例,对照组(毫针组)30例,各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76.67%,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热针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福  杨明珊 《河北医学》2006,12(5):440-441
目的:观察针刺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经验穴)、肩井、大椎、陶道、太冲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8例老年性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单纯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4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眩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等穴是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腹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腹针组)30例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30例,分别用腹针和一般针刺的方法治疗,观察其对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0.0%,腹针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组(P<0.05).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肢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非器质性失眠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针刺百会、神庭、本神、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治疗组留针20 min,对照组留针40 min。2组均连续每日针刺1次,周六日休息,共治疗20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在治疗前、治疗10,20次后分别记分,并对其PSQI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0次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总PSQI评分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自身治疗前与治疗20次后总PSQI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针20 min和留针40 min对针刺治疗失眠患者疗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现察针刺结合矫形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比较针刺结合矫形按摩、针刺、矫形按摩3种疗法的疗效. 结果 针刺结合矫形按摩组有效率93.3%,针刺组有效率88.67%;矫形按摩组有效率83.33%. 结论 钟刺结合矫形按摩手法,加之动静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通关开窍、利咽健吞针刺治疗方法。结果经15,30d治疗,吞咽功能比较,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 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9%,对照组分别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敷贴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首次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中药敷贴加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用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治疗、针灸、理疗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面瘫恢复时间2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敷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姜春华截喘方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春华截喘方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常规西药加姜春华截喘方加减)和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姜春华截喘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