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微循环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对56例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进行微循环监测,并据此进行治疗指导及疗效判定。 资料与方法 56例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44例,女12例。年龄62~86岁。按年龄分3组:甲组62~69岁,17例;乙组70~79岁,32例;丙组80~86岁,7例。于  相似文献   

2.
刘学俊 《医学信息》2001,14(7):436-436
中风是目前世界上第二种导致死亡的最危险疾病。它的后遗症会造成长期病残。减少中风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而识别和控制病因更为重要。目前仅三分之二的中风患者能知道危险来自于增高的血浆胱氨酸。血浆胱氨酸的高低可能是引起和减轻缺血性中风的因素 ,但是最初研究的结果是有争论的。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是胱氨酸与缺血性中风某种病理生理学亚型有关。我们对首发缺血性中风的 2 19例住院患者和 2 0 5例随机选择的社区对照组进行年龄、性别和邮码的分类。采用规定的标准 ,在单盲形式下 ,对中风病例进行病因学亚型的分类 ,并测出通常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化学发光法检测446例中老年体检者血清Hcy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血清Hcy水平的差别,比较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结果 446例体检者血清Hcy平均水平为(16.60±7.58) μmol/L,男性高于女性,80岁以上年龄组血Hcy水平最高.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血清Hcy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冠心病及脑卒中组血清Hcy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冠心病组与脑卒中组之间血清Hcy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导致血清Hcy水平有差异,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汉、维、哈族高粘血症对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入选汉、维、哈三个民族高粘血症患者共 16 19例并与正常组 5 0 0例对照及部分老年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对比。结果 :汉、维、哈三个民族之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P <0 .0 1)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占高粘血症的 5 0 %。结论 :高粘血症是老年人易患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近年来由于重视对高血压的防治,出血性中风此例相对减少,但缺血性中风竟占70~80%,因此对它的预报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利用电子计算机探索对缺血性中风进行数值预报。预报因素除选用常规的临床诊断指标和血压外,还增加了血液流变,血脂分析和血糖指标共13项。对419例正常人进行体检,随机选择男性80例,女性54例作为对照组,缺血性中风组根据脑血栓形  相似文献   

6.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相关因素的关系.对5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128例脑卒中、脑梗死、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院时测定血浆Hey水平,血清TC和TG水平,并分析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和吸烟史.结果表明脑卒中组、脑梗死组、心绞痛组和急性心梗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四组中Hcy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G、TC;Hcy水平与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之间均无相关(P>0.05).Hcy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作用,血浆Hcy水平的测定应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观察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病理生理改变.血液粘度的改变主要反映的是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疾病的程度、疗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数越高、疾病的程度越重;在治疗过程中其反映的指数越低,而疗效越好.因此,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激光医学已普遍应用于临床.经大量研究及临床观察证实,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ntravascular laser Irradiation onBlood·ILIB),可明显改善血液粘滞度.笔者自94年以来,用ILIB对65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在缺血性脑血管病 ( CVD)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糖蛋白 ( GP) Ib/ IX/ V复合物系von Willebrand因子受体 ,高切应力状态下其在血小板初期激活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此受体的基因变异与 CVD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作者对无血缘关系的 2 0 0例有缺血性 CVD的病例及对年龄、性别校正后的 31 7例对照组进行了分析 ,前者平均年龄为 58.2± 7.7岁 ,后者为59.0± 3.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东京 Keio大学医院门诊部定期随访患者。依据国立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制定的第 次脑血管病分类 ,CVD于发病时由神经科医师做出诊断。CV…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活化情况,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缺血性中风以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 110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血流变学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就二种诊断技术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作一客观评价与探讨。方法 :将患者分为脑梗塞组 40例、冠心病组 40例、健康对照组 30例。采用WX 8型微循环显微镜、LBY N6型旋转血液粘度计及相应电脑分析软件。清晨空腹先行甲襞微循环检测 ,再采血做血液流变学测定 ,并输入微机进行盲法比较与统计学处理。结果 :脑梗塞与冠心病组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与血流变学组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甲襞微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  相似文献   

11.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球蛋白 ,主要作为凝血因子 参与凝血。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并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目前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并就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对中风病证侯的研究受到十分重视 ,为了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 ,内在规律的量值化 ,及疗效评定的科学化 ,从临床角度探讨中风中医证型与血清INS、Gluc的关系。现笔者对 14 4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扫型进行了血清INS、Gluc的测定 ,并加以分析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所选择患者均系本科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冶的缺血性中风患者 ,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 (CI)者 14 4例 (男 90 ,女 5 4 ) ,年龄 3 3~ 94岁 ,平均 6 4± 11岁 ,健康对照组 3 0例 (男 19,女 11) ,系排除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110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与血流变学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就二种诊断技术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作一客观评价与探讨. 方法: 将患者分为脑梗塞组40例、冠心病组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 采用WX-8型微循环显微镜、 LBY-N6型旋转血液粘度计及相应电脑分析软件. 清晨空腹先行甲襞微循环检测, 再采血做血液流变学测定, 并输入微机进行盲法比较与统计学处理. 结果: 脑梗塞与冠心病组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与血流变学组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甲襞微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诊断符合率均不低于血流变学技术, 且相应指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r值>0.40, 部分指标表现为高度正相关, r>0.70, P<0.05. 结论: 甲襞微循环技术与血流变学检测均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指标, 二者分别从不同角度, 以不同方式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病程演变和病情发展的内在联系, 对预防发病、判断病情程度、评价疗效、推断愈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且二种技术存在互代的可能性; 与血流变学相比, 甲襞微循环技术还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操作更为简便、费用更为低廉, 更易为患者接受等诸多优点,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网站(2012-03-02)报道,脂肪摄取与发生中风之间的连结一直并未那么直接,过去曾有两项大型研究认为反式脂肪与缺血性中风没有关连,但最近一项美国研究发现,更年期妇女摄取高单位的反式脂肪会增加中风风险,不过服用阿司匹林将有助降低风险。研究团队分析妇女健康行动观察研究(WHIOS)中超过1 000人缺血性中风案例,主要是依据87 025人健康的更年期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衡水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的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医疗和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我院采集的体检标本58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贝克曼DxC 600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两项、肾功三项、血脂四项和血糖的检测,并将性别及年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36例体检人群中,各项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甘油三酯28.31%,总胆固醇19.1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7.9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01%,谷丙转氨酶6.21%,谷草转氨酶3.10%,尿素氮2.56%,尿酸4.49%,肌酐0.58%,血糖7.06%.男性职工的谷丙转氨酶和尿酸的异常检出率稍高于女性;而女性职工血脂血糖的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老年组.结论 衡水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都有一定的异常检出率,通过定期体检,可以使其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降低由此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血清瘦素 (Leptin)水平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 ,这一类疾病又称代谢综合征 ,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为探讨血清Leptin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关系 ,我们对 96例各种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4 0例  相似文献   

17.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球蛋白,主要作为凝血因子I参与凝血。研究发现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可能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目前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就其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诊死亡的病因构成和救治情况,提高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同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年至2010年1月550例经急诊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以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本次发病至死亡时间、抢救地点及时间、抢救措施等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死亡年龄为64.5岁,以60~70岁年龄段最多。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猝死、恶性肿瘤等,其中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占77.2%,院内猝死占10.5%,诊断不清占5.8%。结论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占急诊死亡的大部分,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院内猝死的发生,高度重视急诊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急诊ICU(EICU)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自1984年至1994年观察心脑血管疾病828例的微循环,发现微循环障碍时白色微血栓、红细胞聚集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疾病组828例,其中男665例,女163例。年龄45至91岁,平均年龄62.3岁。其中脑血栓形成急性期23例;脑血栓后遗症58例;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3例;高血压1期164例、刀朝“例、批期11例;冠心病、心绞痛7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38例;高脂血症213例;“中风先兆”者26例。对照组62例,其中男42例,女ZO例。年龄45至67岁,平均584岁。经胸透、心电图…  相似文献   

20.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来预报中风的发生,但尚无统一标准。今将本院1991年至1992年资料完整的高血压病及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51例,用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较,来探讨中风预报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51例患者均系女性,年龄38~90岁。其中高血压病26例,缺血性脑中风25例。高血压病按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缺血性脑中风根据病史、体检,并经脑CT检查确诊。 二、方法:上述两组病人入院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用LIAM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