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有效性与完全性。方法 对20例AECOPD的住院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经鼻或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监测患者通气前后的生命体征[呼吸(RR)、心率(HR)、血压(BP)]及动脉血气(pH、PaCO2、PaO2、Sa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0例AECOPD患者中17例经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无创通气治疗降低患者PaCO2,提高了血pH、PaO2、SaO2水平,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能改善AECOPD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生理指标,较好地缓解患者的呼吸的疲劳及预防呼吸衰竭的进一步加重,减少插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吸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2、72 h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72 h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 H、Pa O2、Pa CO2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并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接收并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研究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治疗以后其心肺功能状况大大改善,同时患者的血气情况也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120例患者,经过干预治疗以后100例患者康复出院,20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为83.33%。结论对于临床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和血气情况,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间断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雾化吸入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11月我院AECOPD患者76例,对照组34例予基础治疗和NIPPV,试验组42例在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吸入14d,比较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R与治疗前比较改善,FEV1、FEV1%和FEVl/FVC与治疗前比较升高,SGRQ问卷各维度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间断NIPPV联合雾化吸入可以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临床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吸气压。结果 60例患者临床痊愈好转出院。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慢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临床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何燕青  王诚 《贵州医药》2006,30(9):798-799
我们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31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同以往未使用NIVVP治疗的31例临床相似COPD患者,就治疗前、治疗后24 h血气分析及心率、呼吸频率、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和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H、Pa O2、Pa CO2均有明显改善,FEV1/FVC、FEV1、MVV均得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明显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湘潭县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20例行常规治疗,就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Pa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24h后,pH值呈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PaO2治疗24h后均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合并出现呼吸衰竭的治疗时,其对患者代氧血症和CO2潴留的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呼吸兴奋剂,并且其可在疾病早期应用,具备无创性的特点,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操作方便,避免了气管插管给COPD患者造成的痛苦,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p H指标变化情况及两组使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 CO2、Pa O2、p H指标改善明显,且使用抗生素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常规治疗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更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经BiPAP治疗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是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可以改善通气及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2例,患者均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同时监测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O2)、pH]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将90例来某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如PH、PaO2、PaCO2等各方面指标均有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气管插管率13.3%、住院时间(12.4±3.8)d、住院病死率4.4%均优于对照组的26.7%、(18.8±5.5)d、17.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经济和社会负担严重,常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技术为我们救治COPD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5.
黄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119-120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止咳类药物、祛痰类药物以及其他对症处理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2和PaCO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中10例行气管插管,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气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M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MPPV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开始4h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aCO2也有明显下降(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应用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临床上对如何选择合适的AECOPD患者接受NPPV治疗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NPPV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提出:对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 H 7.257.35)患者临床应用NPPV研究依据最为充分,但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 H<7.25)者NPPV治疗的失败率和病死率较高。农村基层医院许多患者或其家属因恐惧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者中的价值。方法:对入选的34例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h、6h的临床指标、动脉血气分析和神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SaO2及意识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入院的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次/d,2h/次,连续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5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为9.09%(3/33),对照组为28.13%(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纠正患者血气交换障碍,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云雀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26-27,30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基础指数(BDI)、生活质量(SGRQ)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呼吸困难症状: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PaO2、PaCO2)。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的B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7天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好,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