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脑卒中患者51例,按居住地分为社区康复组和对照组,前者28例患者接受本院康复科医技人员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后者23例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采用NIHSS卒中量表与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比较两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的社区康复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NIH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社区康复组上述两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康复中心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联合基层医院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干预治疗的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治疗出院后脑卒中患者119例,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 接受不同模式康复治疗6个月, 采用FMA和BI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 FMA和BI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 (P<0.05) , 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三甲医院联合基层医院对患者进行管理的康复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与辖区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疗网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服务,旨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责问题。方法:从2006年7月开始,成立社区医疗网络服务部,专门负责与网络单位的服务管理,推出服务项目有双向转诊、专家下乡、医技资源共享、医疗护理骨干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健康讲座等服务项目。结果:3年时间建立牢固的医疗网络服务关系,服务项目深受网络医院与居民的欢迎。结论:二级甲等医院在区域医疗网络服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明显,为服务模式的推广起到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国俊  梁晓艳  兰丽梅 《吉林医学》2013,34(23):4652-4653
目的:探讨以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及家庭成员或陪护人员配合参与的"三位一体"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择出院后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社区康复组61例和对照组58例,接受不同模式康复治疗6个月,采用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定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的6个月康复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社区康复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患者及家庭成员或陪护人员配合参与的"三位一体"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自理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MOS-SF-36)对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3.6、95.42、99.54、100.3;出院后未坚持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9.86、99.3、97.92、96.23.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障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维持和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社区脑卒中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岚  韩卓英 《河北医学》2003,9(6):569-57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 ,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并且正趋向年轻化。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早期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降低了死亡率 ,但发病后的致残率约为 86 .5 %。因此脑卒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病人出院后的社区康复训练是康复的延伸 ,最终达到患者能够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我院自 2 0 0 0年起对已出院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并通过对家属的培训 ,获得家属的配合 ,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 ,本社区内已出院的脑卒中患者。其中女性 17人 ,…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社区脑卒中康复治疗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生命的疾病.虽然目前脑卒中的死亡率较前有减少,但是这些经过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各种后遗症,不仅患者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国外研究表明,建立健全的社区康复治疗网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我国社区康复服务开展迅速,其中以脑卒中后社区康复的相关研究最多.以下综述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哲 《吉林医学》2008,29(24):2367-2367
脑卒中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引起人类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因此,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卒中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社区康复护理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使得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率和十年存活率均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才刚刚起步,脑卒中的社区康复理论及具体的措施还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10.
社区护理及康复医疗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护理是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而产生的。它实现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进入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之中,因此,探索一个利于社区人群治病强身和医院发展的社区护理模式势在必行。1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社区护理在院长领导下进行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四名医务人员组成。其中脱产伤人(医师5人,护士11人),其余为各科兼职医务人员,负责对社区人群进行综合的、连续性医疗、卫生宣传和护理服务。社会兼职人员由居委会干部…  相似文献   

11.
陈红艳  谷林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80-180
社区康复护理已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使得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和十年存活率均显著提高。方法:①关节活动度评定:重点就是测量关节活动的范围。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③功能独立性评定。④简氏Fugl—Meye(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斜、不遂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我中心自2008年5月~2009年11月收治本类患者40例,急性期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恢复期治疗组在治疗的同时予以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社区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社区康复在全球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社区中残疾人的长期健康和康复需求问题。社区康复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正在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我国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1 康复计划的制定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情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情况外,包括:①生理状况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③心理社会状况评估;④日常生活方式评估;⑤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评估;⑥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评估; ⑦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为今后开展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提供指导.②方法 在社区中选取56例脑卒中出院恢复期患者,对其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健康指导、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定期随访.③结果 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等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④结论 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维持性社区护理干预,可以继续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干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约(80~130)/10万人,占各种疾病死因之首,致残率高达70%~80%,绝大多数患者在经历急性期住院后,带着伤残回家康复。为保证脑卒中患者在离院后得到持续的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我院于2005年1月建立本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小组,由社区服务中心护士负责定期访视和指导脑卒中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邓宪勇  余永恒 《海南医学》2016,(15):2556-2557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疾病档案的15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社区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予家庭病床服务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结束后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QLI评分分别为(34.62±8.44)分、(44.33±10.14)分、(6.23±2.38)分,与对照组的(34.23±7.79)分、(43.28±9.69)分、(5.59±2.4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QLI评分分别为(57.52±13.32)分、(72.22±23.62)分、(7.69±1.6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5±12.43)分、(65.72±22.13)分、(6.52±1.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很高,从而带来生活、婚姻、家庭、教育、就业、经济等等一些社会问题,大量患者虽然抢救得以存活,但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1].实行社区康复与护理,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9.
吴丽娟 《包头医学》2009,33(3):149-149,13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社区因脑卒中致残的群体在逐年增多,康复的需求也就增加,开展费用低、服务面广、简单易行的社区脑卒中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克丹 《中外医疗》2009,28(3):152-152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方法着重对2例出院后回到家庭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康复评估,根据评估内容,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加以实施,采取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运动、作业、言语等方面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2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社区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得到提高,心理应激、负性情绪得到纠正。结论实践经验证明,社区康复护理已经成为出血性脑卒中综合治疗方法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