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相似文献   

2.
气血为病,相互影响,但有先后、主次之不同。因此在治疗上就应区别其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恢复气血的生理功能。针对气血相关的病变,常用治法有六:  相似文献   

3.
朱良春从湿论治风湿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在<内经>称为痹,在<金匮要略>中称风湿,又名历节病.虽然病名各异,但都是对经络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的肌肉、关节疼痛、麻木、肿胀等症候的总括.<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在《黄帝内经》里已有详细的论述,如《玉真要大论》云:“……先必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至和平。”这就是说,治疗疾病的关键之一,就是疏其气血,使其通调畅达而至正常。《阴阳应象大论》亦云:“审其阴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血实者宜决之,正是揭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内经》以下的历代医家,对瘀血为患之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变化。至清代,王清任、唐容川对活血化瘀的应用更是独树一帜。王清任所创几首“逐瘀汤”是人所共赏的名方。目前,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应用更是广而又广。活血化瘀这一独特治疗方法的应用,同样是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适当和其他治法配合,灵活掌握。在和血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养血和血,务使其气血畅通。非必要时,决不可持峻猛之剂,盂浪从事。现将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炳凡研究员治疗疑难病证重视主症 ,强调病机 ,主张病证结合 ,“疏其气血 ,令其条达”。  相似文献   

6.
4 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方法 辨治各种病证,或从气治,或从血治,或气血双治。处方用药多从“通”字着眼,以调气血而安脏腑为治疗原则。若病邪阻遏气血属实证者,则用疏通法;若因脏腑虚弱致使气血不通者,则用通补法。其目的在于通过调畅气血达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姚勤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8):394-394,396
刘炳凡研究员治疗疑难病证重视主症,强调病机,主张病证结合,“疏其气血,令其条达”。  相似文献   

8.
西苑读书记     
条达考“条达”二字不见于《内经》原文。《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调达”,是泛指五脏气血的和调通畅,非仅指肝而言。至王冰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一语时,始用了“条达”一词:“达,谓  相似文献   

9.
血虚一证治疗多取养血为法。笔者自1993年以来,在辨治以血虚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症证同时,常配合运用活血法,以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10.
王邦才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郁证、癥瘕、灯笼病等,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不破坏血府逐瘀汤格局的前提下,疏调气血,或活血而不耗血,行气又无伤阴;或通气而不滞,活血而不瘀;或化成形之瘀血于无形。疏其气血,令其调达,气通血活,而致和平。  相似文献   

11.
王灿辉教授认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治疗临床诸证多从气血着手,疏其血气,令其条达,则病无以生,着眼于通畅气机,平衡气血,可力挽沉疴.临床治疗中应用益气和血之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多因误治,失治或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延误而致。因其病程长,肝损伤明显,经常反复,缠绵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祖国医学提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湿热疫毒结日久,耗伤气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出现胁痛,黄疸,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慢肝血瘀见症。《素问·调经篇》谓“五脏之血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至真要大论》亦谓: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久病必虚,久病必瘀,肝内及全身微循环产生障碍是形成慢性肝病的病理基础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慢性肝炎,肝内汇管或小叶内可见炎性细胞浸…  相似文献   

13.
理血剂主要由理血章节的药物组成,具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以及制止出血等功用。理血剂是根据《内经》“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和“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而立法的。属“八法”中“消法”范畴。一、活血化淤剂药物配伍 1.要配伍行气药:因为气血关系至为密切,无气则血无以运,  相似文献   

14.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气血由弱转强、继之由盛转衰的过程。气血的变化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著名医家朱丹溪在《血证论》中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失和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中医养生一贯重视人体气血的动态平衡,强调养生就要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传统中医学家发明了运动、理疗、调节饮食、药物养治等诸多调和人体气血的养生之法,帮助人体气血和谐,"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经治疑难病证颇多。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疑难病证以气血为纲,根据疑难病证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治则,自成诊治疑难病证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就正于业内。  相似文献   

16.
血气一名营气,出于中焦,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人体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诚如《灵枢·本脏篇》曰:“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大凡目之视,指之摄,掌之握,足之步,耳之听,唇舌之辨味等,皆血气之功用也。是故血气调达周流,则人体和平康泰;反之,血气不疏,则诸症丛生。基于上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于病机十九条后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然后世注家每着眼于“疏”字,又以唐·王冰“疏其壅塞,令上下无碍”(《黄帝内经素  相似文献   

17.
气血为病,相互影响,但有先后、主次之不同。因此在治疗中就应区别其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恢复气血的生理功能。针对气血相关的病变,常用治法有六:1 补气生血法 适用于气虚所致的血虚证。由于脾、肾气虚有别,因此又可分为补脾益气生血法和益肾填精化血法。代表方剂有当归补血汤,十补丸。以人参、党参、  相似文献   

18.
胡劲松 《中医正骨》2005,17(3):49-50
损伤始终是伤科最主要的问题,对于损伤的病机,从<内经>以降,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的观点总不外气血二字.比较典型的观点是应该气血兼顾,如<杂病源流犀烛>说:"跌扑闪挫,猝然身受,气血俱伤病也".<正体类要>提出:"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也有人主张损伤专从血论,如<玉机微义>、<医学入门>就持此观点.现代中医伤科教材就有早期行气活血,中期调和气血,晚期补益气血.但是无论从临床实践上看,还是从医学理论分析,仅仅从气血两方面不能全面地概括损伤的病机,愚以为理伤宜从气血津精论治,这样更能全面概括损伤的病机,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关于理伤从气血论治的相关论述已有许多,以下就津液和精两个方面在损伤病机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颜德馨教授在长达五十年临床中擅以活血化瘀治疗疑难杂症,被誉为“医林怪杰”。颜老运用活血化瘀,基于《内经》“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之指导思想,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而达平则不病之目的。颜老运用活血化瘀并非活血药物之简单堆砌,而有其独到之组方规律,散风化瘀即为常用方法之一。颜老常谓“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向上”“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大凡头痛诸  相似文献   

20.
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情志、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跌扑损伤及饮食失常等多种因素引发。临床根据辨证论治,以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为主要治则,经期止痛治标为要务;非经期结合寒热虚实,寒者温而通之,热者清而通之,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经净痛止后应审病求因以固本,以防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