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肠息肉264例临床与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里大肠息肉2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3.40%,其中67.33%为腺瘤性息肉;息肉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形、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份越多者,越易发生癌变;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19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4%。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份含量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安全有效,是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治疗的81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息肉的不同大小和形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结果 814例患者的2645枚息肉均成功切除,活检钳钳除492枚,高频电切除1085枚,氩离子凝固术460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53枚,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24枚,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切除6枚,分片切除术8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7枚。2352枚息肉行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1579枚,错构瘤性息肉7枚,炎症性息肉574枚,增生性息肉191枚,息肉癌变2枚,再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14例,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在有效切除息肉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高频电切摘除大肠息肉样病变(腺瘤及腺瘤癌变等)是结肠息肉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可发生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将直接影响着治疗结果,因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总结我院1998-10~2003-10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48例结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王小琼  喻德暄 《江西医药》1999,34(5):265-266
目的 研究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对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圈套摘除术,热活检钳烧灼术、圈套摘除术或息肉分块切除术加热活检钳烧灼术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除8例术后中小量出血外无穿孔等其他并发症,5颗息肉术后病理诊断局灶区癌变。结论 大肠息肉应切除,术前术后应送病检,局灶区癌变息肉应追加外科手术,内镜下电切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对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进行分层,以决定随访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高危性腺瘤112例,癌变8例,低危性腺瘤52例,无癌变病例,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低危性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低危性的癌变率较低,可根据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需要进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在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共有106枚息肉,都得到了有效治愈,没有出现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在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98枚大肠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摘除的情况.结果 798枚大肠息肉成功切除.5例术中出现即刻出血,2例术后24~48 h出现迟发性出血,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术(APC)止血成功,无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频电凝切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接受高频电凝切治疗的36例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对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随访调查复发情况。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巨大息肉直径均>3.0cm,平均直径(3.5±0.5)cm,14例有蒂和6例亚蒂息肉采取电圈套器切除,16例宽基息肉采取黏膜分块切除,息肉切除率高达94.5%,术后未发生出血和穿孔等不良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例息肉为绒毛状腺瘤,其中2例息肉伴有低级内瘤变,2例息肉伴有高级内瘤变,其中一例息肉基底高级内瘤变残留,追加开腹手术,7例为绒毛管状腺瘤,其中2例息肉伴有低级内瘤变,其中1例息肉伴有高级内瘤变并累及基底,追加开腹手术治疗,22例为管状腺瘤,其中5例发生低级内瘤变;随访调查1年内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有效微创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尼龙线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26枚息肉采用尼龙线联合高频电切治疗,另外26例30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切治疗.结果 24例尼龙线套扎后电切组无并发症发生,电切组26例出血3例.结论 内镜下尼龙线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绒毛状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1例结肠镜下疑为绒毛状腺瘤的患者,用美兰染色,进一步观察腺瘤的形态、大小、有无癌变倾向等,再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活检病理组织。确诊后经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论电子结肠镜加上色素内镜技术是诊断绒毛状腺瘤和早期发现癌变的较好方法。通过内镜下电凝、电切、微波等治疗手段能有效根治;对于腺瘤瘤体较大无法内镜下治疗的和腺瘤癌变的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万法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6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症状、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结肠息肉检出率20.50%,临床症状中腹痛多见(23.75%),直径为1.1—2cm息肉恶变率达22.58%,68枚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906枚),其中11枚伴重度不典型增生,90枚癌变。结论结肠镜下摘除结肠息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伴发结肠息肉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对结直肠癌伴发息肉的早期诊断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结直肠癌中有7例为复发性结直肠癌,于35例患者中检出息肉共95枚,其中22例有多发息肉;24例经组织病理活检,其中19例为腺瘤性息肉,1例出现癌变。结论结直肠癌伴发结肠息肉的比例较高,且多数为腺瘤性息肉,重视结直肠癌伴发息肉的处理是降低结直肠癌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良性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行ESD术的100例术前活检病理等证实为食管,食管胃结合部,胃,结肠,直肠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不典型增生或早期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ESD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包括消化道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81例,不典型增生15例,早期癌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3~87(62±12)岁。直肠病变12例,结肠病变54例,胃病变22例,胃食管结合部病变4例,食管病变8例。病灶直径0.5~4.0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行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10~110(中位数38)min,出血量0~4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3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100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有一例复发(低位直肠腺瘤并中度非典型增生,病灶大),后经外科手术治愈,余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只要掌握合适的病例,ESD治疗消化道息肉(腺瘤样增生性),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3203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情况,分析性别、年龄、息肉位置、息肉病理类型、术中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对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有78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占比2.44%,其中内镜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15.
施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3,(5):179-180,18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肠镜电凝电切摘除术的方法,评价内镜结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1月~2012年9月结肠息肉肠镜电凝电切摘除术71例治疗的疗效。结果摘除息肉共81枚。1例分2次切除,1例最多摘除3枚息肉,1例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癌变行外科手术治疗,除1例3d后迟发性出血经去甲肾上腺素灌肠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外所有病例未见并发症表现。结论结肠息肉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可避免开腹手术,成为大肠息肉患者和医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结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5 1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 ,病理检查后对息肉进行高频电凝切除。结果 息肉主要分布在左半结肠 84 .4 % (6 5 / 77)。病理检查以腺瘤为主5 1 .9% (2 8/ 5 4 )。77颗息肉全部电凝切除 ,术中出血 6例 1 1 .8% (6 / 5 1 ) ;术后腹痛 1例 2 .0 % (1 / 5 1 ) ;全部 5 1例患者无迟发的活动性出血 ,无穿孔发生。回收的息肉病理检查有 2例癌变。结论 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 ,患者耐受性好 ,可以做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别于就诊时、术后(外科手术或肠镜下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 3组在不同时间段肠镜活检样本中双歧杆菌(Bdb)和肠杆菌(EM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Bd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1个月时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EM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异常、服药史均为3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 <0.05,P<0.01).此外年龄亦为B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Bdb减少更为突出,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保胆法进行胆囊息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68例胆囊息肉患者,择日行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观察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68例患者均首次手术切除息肉,且术中无并发症,手术时间0.6~2.0h,随访1年无复发。术中所见:息肉大小2~14mm,平均10mm;数量1~6个,平均3个;腺瘤息肉16例,胆固醇息肉42例,炎性息肉8例,其他12例;合并胆结石7例。结论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维持胆囊功能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高频电电灼或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82例消化道息肉(204枚)患者,息肉均顺利切除,治愈率达100%,其中电灼切除49枚,圈套器切除155枚,术后随访2~4周未出现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但4例患者出现轻度腹痛,给予口服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内镜下高频电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