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31例经鼻内镜手术及病理报告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症状体症均消失。结论采用鼻内境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较之传统柯-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01—2006—12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无一例并发症,57例一次性治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有效方法,手术中应尽量扩大鼻窦的自然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及定期复查可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鼻内镜对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使其直径达1.0cm以上,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3次。结果:随访6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辅以大扶康液冲洗术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63例患者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1年,全部痊愈,少数有轻度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鼻窦真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不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93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定期冲洗窦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在鼻腔-鼻窦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变应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在诊治鼻腔鼻窦真菌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内镜技术在鼻腔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非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应鼻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获治愈,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在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技术可减轻患者的侵损性操作,并缩短诊治时间,避免或减少复发。鼻内镜技是诊断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鼻腔和鼻窦的真菌感染逐渐增多。对于真菌性鼻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Caldwell-Luc)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行CT检查或病理确诊,在全麻或局部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并定期鼻腔冲洗和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44例(73.3%),好转13例(21.7%),无效3例(5%)。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6.67%),复发2例(3.3%);并发症为眼部并发症、鼻腔粘连和窦口闭锁等。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彻底,能保护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治愈率高,复发少。  相似文献   

16.
两性霉素B鼻腔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后,应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6例,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临床症状改善不满意,术腔黏膜恢复不良,后改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结果随访6个月~2年,14例术腔上皮化,症状缓解或消失,2例术腔未上皮化,症状不能缓解,有效率87.5%。结论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恢复不良的患者给与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可作为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 经病理明确真菌感染, 术后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及鼻内镜检查随访。结果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侵犯上颌窦(67.72%)、蝶窦(23.42%), 以头痛(61.39%)、鼻塞(41.77%)为主要临床表现, 鼻窦CT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影内可见钙化点, 病理可见真菌菌丝,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 鼻内镜手术可以彻底治疗, 预后好, 复发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耳鼻喉科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筛选58例展开分析,运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均分成例数相等的两组,包括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纳入29例。参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疗效、治疗情况、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对研究结果实施统计后发现,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参照组,鼻腔内镜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且并发症率较低,有利于改善鼻腔内镜评分和疼痛情况,值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S)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3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病例,包括额叶脑脓肿、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并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病理确诊为毛霉菌感染,术后与神经内科协作进行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及定期鼻内镜复查,局部换药、鼻腔深海盐水冲洗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治疗十分棘手,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窦原发灶,结合全身抗真菌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NIFRS 是鼻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药物及鼻窦穿刺冲洗治疗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手术是彻底治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经鼻内镜行上颌窦置管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