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博  孙秀艳  卢艳玲 《中外医疗》2009,28(11):17-17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观效果。方法对68例106颗龈下前牙残根行后牙冠延长术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68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到ClassⅡ-I(化妆)或ClassⅡ-I标准。结论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设计方案、细致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观效果。方法对68例106颗龈下前牙残根行后牙冠延长术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关学分类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68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到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修复后2周复查,9.8%患牙的牙龈有较明显的炎症;经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97.2%的患牙在修复6个月以上复查,牙龈、牙周健康状况良好。结论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设计方案、细致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侯杰 《中外医疗》2013,(18):65-66
目的探讨针对前牙露龈笑行美学牙冠延长术,分析其具体的治疗设计、手术流程、术后愈合以及实际的修复效果。方法对18例患者,108颗前牙行牙冠延长术后再行修复治疗。判断患者牙龈及牙周等实际状况时,需结合改良Ryge标准,同时,利用Kay牙齿美学分类的相关准则来确定患者牙齿在治疗前后的实际美观程度。结果全部患者通过牙冠延长术及相关的修复治疗后,他们的露龈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美观效果都满足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在修复后2周复查时大约有11.1%患者的患牙牙龈存在明显的炎症。通过治疗与有关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等到修复超过6个月复查时,98.6%的患牙的牙龈、牙周的健康情况均良好。其中,对5例患者的随访工作长达4年多。他们的牙龈及牙周都没有出现炎症症状,其冠根比例也处于正常水平。结论采用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精准的修复设计配合严谨的手术操作,术后充足的牙龈恢复期及做好日常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配合相关的修复措施均可达到良好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美学引导模板用于上前牙残冠残根冠延长术以改善前牙修复的美观效果。方法对20例患者的28颗上前牙残冠残根行冠延长术。术前取诊断模型,在模型上用复合树脂制作引导模板。用模板记录牙齿理想的龈端和切端的位置,以模板指导手术。术后修复并评价牙周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桩核冠修复后2w时,28颗牙中有4颗牙牙龈轻度炎症;约占总牙数的14.3%。半年后28颗牙中有3颗牙牙龈轻度退缩,无炎症;约占总牙数的10.7%。牙龈轻度退缩的3颗牙美观效果可接受,患者满意修复后的美观效果。结论在手术前构思的引导模板完善了前牙冠延长术的预后,从而获得比较精确的,符合审美标准的龈外形和适当的对称美。以达到美观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85-2486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前牙残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44颗患牙)前牙残冠残根达龈下的病例行牙冠延长术,重建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桩核冠修复。结果术后6周修复时牙龈无增生,残根断面暴露符合桩冠修复标准。术后3个月~1年随访,44颗患牙中满意40颗,欠佳3颗,失败1颗,有效率达98%。修复体固位良好,牙龈未见异常,X线显示根尖及牙周情况好,无进行性骨吸收。结论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相结合是有助于患者保存折断至龈下残根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牙冠延长术的适应症. 方法 对29颗缺损达龈下3 mm的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根据牙根长度分为A组(13颗患牙,根长≥1.5 cm)和B组(16颗患牙,1.2 cm≤根长<1.5 cm),于术后6周常规修复.比较术前、术后6周、修复后1月及3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牙松动度(MD),以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29颗患牙术后牙周状况良好,总有效率为86.21%.术后各时间点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松动,B组术后56.25%出现Ⅰ度松动. 结论 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牙冠延长术与牙龈切除术对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牙龈修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86颗松动度(MD)≤Ⅰ度、牙体缺损达龈下1.5~4.0mm的上颌前牙,按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分为浅缺损组(94颗患牙,PD<2.5mm)和深缺损组(92颗患牙,PD 2.5~4mm).每组患牙均分,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牙龈修整术,术后2周常规修复,术后12个月回访.分别记录术前、术后2周及12个月后三个时点的PD、M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浅缺损组,二种术式均可显著降低PD和SBI(P<0.05),同时二种术式中MD均增加(P<0.05),但二种术式之间PD和SBI的降低和MD的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缺损组,牙冠延长术组PD和SBI的降低值均高于牙龈切除术组(P<0.05),但前者MD增加的数值较后者明显(P<0.05).结论 当牙体缺损位于龈下且不侵犯生物学宽度时,可采用牙龈切除术进行牙龈的修整;当牙体缺损位于龈下且侵犯生物学宽度时,采用牙冠延长术修整牙龈疗效较好,但因术后MD有增大趋势,故选择适应症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陈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04-104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及桩冠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残根残冠病例。经检查患牙牙龈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检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小于2mm,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周临时冠,4周后桩冠。结果:牙冠延长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1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后残根桩冠牙龈炎比例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应用残根桩冠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对前牙残根的保存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0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通过一年半的临床观察,观察患牙术前术后的茵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及龈缘位置的变化。结果患牙术后的PLI、BI、PD、松动度和龈缘位置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周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前牙残根的保存和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对前牙缺损至龈下的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颗因外伤、龋坏而导致牙断面至龈下的残冠残根实施牙冠延长术后行纤维桩及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评价牙龈、牙周、修复体边缘与龈缘的位置关系及纤维桩核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随访18个月,35颗牙取得满意效果,2颗牙失败。结论:牙冠延长术后行桩冠修复对前牙缺损至龈下的残根残冠的保留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海燕  彭利伟  郭东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46-147,155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后的基牙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例残冠残根达龈下和15例临床牙冠颌龈距过小且被选为固定义齿基牙的病例,行冠延长术,然后于6~8周后进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检查义齿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固位体边缘、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结果固定义齿修复后3、6、12个月随访复诊,义齿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固位良好,边缘密合,牙龈无红肿。实验牙与对照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残冠残根及临床牙冠颌龈距过短者作为基牙,冠延长术是提高固定修复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玲  周丽珍  杨丽俊 《海南医学》2010,21(19):26-28
目的评价前牙龈下残根牙冠延长术后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23颗上前牙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患者,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牙冠延长术延长临床牙冠长度后再应用纤维桩系统进行桩核及烤瓷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估纤维桩核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6例患者的基牙无松动,未发生根折,纤维桩树脂核桩冠完好,无松动,无脱落,牙龈组织健康,牙槽骨无吸收,骨硬板连续一致。结论对于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病例,采用牙冠延长术和纤维桩核系统进行桩冠修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带翼桩冠在上前牙龈下残根残冠修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上前牙冠折位于龈下〉3mm的桩冠修复方法,探讨化于龈下的上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难点,分析铸造桩核加带翼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的原理。方法:对23例(26个牙)上前牙根面位于超过龈下〉3mm左右的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后,采用铸造桩核加两侧邻牙带翼金属烤瓷熔附金属冠修复。结果:经3个月至5年的临床观察,修复冠稳固,固位和抗力效果良好.结论:根面化下超过龈下3mm或冠根斜折的上前牙残根、残冠可完全保留,进行带翼桩冠修复。外观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暴露前牙龈下残根进行桩冠修复的两种方法,即牵引法与牙冠延长术,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总结,在临床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良冠修复体所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不拆除修复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及冠延长术,同时配合中药漱口,对比治疗前后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探诊深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菌斑指数是(2.50±0.51),术后4周是(1.52±0.57);治疗前出血指数是(3.44±0.95),术后4周是(3.25±0.84);治疗前探诊深度是(3.89±2.01)mm,术后4周是(1.35±0.47)mm.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78颗上前牙内倾、龈线低、露龈笑要求改善美观的患者采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比较患牙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患牙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张苹  张琼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35-137
目的探讨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疗法在保存残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残根牙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对象,将人选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残牙修复疗法,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优良比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47%和95.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3%和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6、3.88、3.88;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Ⅰ度、Ⅱ度、Ⅲ度冠桥松动比率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04、3.22、6.08;P〈0.05)。结论对于折断面位于龈下的残根,当处于患牙适应证范围内时,采用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保存天然残根,降低患牙并发症,又可最大程度上维持修复体美观性,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薛松涛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199-200,203
目的:探讨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6年收治的186例残根残冠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根管治疗后行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4 a,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6个月~4 a随访时,186颗患牙中170颗修复成功,8颗牙根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4颗出现瘘管,2例核桩因继发龋脱落;2例因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治疗断缘位于龈下的冠根联合折断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门诊因龋病和外伤等导致的冠根联合折断牙患者20例(23颗患牙),对其实施了牙冠延长术,并且术后6周做冠修复,观察其临床牙断端暴露效果。结果20例23颗牙成功19颗牙,成功率82.61%,其中断缘各位点距龈缘的距离(PD)≤4 mm的10颗牙有9颗牙术后断端暴露3~4 mm,牙周探诊深度为2~3 mm,成功率90%。4 mm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