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红花黄色素静脉滴注,2组分别于入院次日和治疗10 d后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hsCRP、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降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陆洋  颜永进  张跃明 《重庆医学》2013,(34):4204-42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AMI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8例,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22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Cys C和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Cys C水平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hs-CRP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27,r=0.482,P<0.05),Cys C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367,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Cys C水平明显降低,三者水平与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曹占伟  于维雅 《中外医疗》2014,33(1):20-20,22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血浆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该院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到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血清肌钙蛋白T、血浆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清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T、血浆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有助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葛君  汪朝晖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039-2040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蚌医二附院2011—2014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CK-MB峰值及治疗后TIMI分级。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替罗非班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K-MB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IMI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降低CK-MB峰值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冠脉血流,可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挽救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8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清IL-17A浓度.全部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然后利用Gensini冠脉评分对其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对照组中患者要求是冠脉狭窄程度<50%.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IL-17A 水平[分别为(39.46±2.59)、(43.81±5.16)、(44.08±3.8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7.27±4.36)pg/mL](均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38.65±3.09)pg/m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三组比较,后两组血清IL-17A水平均较高(均P<0.05).而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IL-17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Gensini 得分与血清IL-17A水平不相关(n=88, r=0.043, P>0.05).血清IL-17A 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n=88, r=0.298, P<0.05).结论 血清IL-17A高水平状态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血清IL-17A水平的增高与冠脉狭窄程度并不相关,其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主要是通过介导斑块的稳定性和血栓形成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血清胆红素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已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依据入院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根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讨论。结果共纳入160例病例,其中对照组40例,ST段抬高性心梗组70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组50例,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性心梗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非ST段抬高性心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表明胆红素水平越高则冠脉病变程度越轻,胆红素具有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价值,有望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识别、危险分层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潜在炎症途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缺血修饰蛋白水平(IM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病变1支组15例、2支组23例及3支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浆Hcy联合IMA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四组受试者的血浆Hcy和IM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cy和IMA水平比较中,冠状动脉病变3支组高于2支组,2支组高于1支组,1支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联合IM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Hcy联合IMA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cy水平不同,将其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Hcy<10μmol/L)61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数以及比较H型高血压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Hcy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3组血清Hcy水平分别同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与ACS密切相关,可通过降低Hcy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钾(K)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K含量与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到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96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4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48例),正常对照54例,三组分别为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其血清K含量.结果:ST段抬高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非ST段抬高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K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K检测可以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老年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其对老年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包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A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数据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数据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VD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及VD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AD组及VD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痴呆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具有相关性,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还可以作为鉴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所有40例患者选自我院门诊就诊中以主诉胸痛在4 h之内并同意住院治疗的患者,入院后确定诊断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ACS)、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及非冠脉性胸痛组(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对三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结果 NSTEACS组和UA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NSTEACS组与UA组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NSTEACS组患者而言,治疗后其血清中hs-CRP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越低。结论 hs-CRP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恢复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 MPV)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价值和意义。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NSTEMI)、5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患者血清中hs-CRP和MPV的检出率在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中具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在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中,hs-CRP和MPV的单项检出率明显低于两指标的联合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NSTEMI组患者体内cTnI与 hs-CRP、MPV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7、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亚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245-2247,225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性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患者95例,并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三类,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UA、hs-CRP和HCY的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UA、hs-CRP、HCY的浓度,比较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三组UA、hs-CRP、HCY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AP、UAP、AMI组UA、hs-CRP、HCY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UA与HCY二者的浓度呈正相关(R=0.55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血清中UA、hs-CRP、HCY的检测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提示UA、hsCRP、HCY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测定其浓度可能为冠心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蛋白(IMA)及各炎性因子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并经临床确诊的96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Hcy、IM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各因子与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患者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与单支病变组进行比较均有明显增加,而多支病变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与双支病变组进行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且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终点事件的情况。方法: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入院治疗12 h内根据静脉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观察组(hs-CRP≤4 mg/L)与对照组(hsCRP>4 mg/L),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年时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脏终点事件的概率为23.33%(7/30),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内C-反应蛋白水平是预测心脏终点事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的改变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前后人类生长因子(H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GF、hs-CRP及s 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GF较治疗前升高,hs-CRP和s CD40L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GF低于对照组,hs-CRP和s CD40L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未合并高血压患者要差,合并高血压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2例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61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预后不良21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Killip分级≥Ⅲ级、病变支数≥2支、前壁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4 mg/L、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3 600 pmol/L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尿酸血症、Killip分级≥Ⅲ级、病变支数≥2支、血清NT-proBNP水平>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8月已确诊冠心病患者10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心肌梗死(AMI)31例;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患者68例。应用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冠心病人发生,发展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7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3例;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UAP组(P<0.05);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5);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资料完整的105例ACS患者分为三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4例,另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四组血浆中的Hcy,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三组血浆Hcy水平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却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是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ACS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应把它视为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同危险的因素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