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初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初次行CAG检查时被确诊为冠心病,在此期间完成第2次CAG检查。根据两次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和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次冠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3.4±19.5)个月。第2次冠脉造影检查时71例(58.2%)患者有冠脉病变进展,51例(41.8%)患者无冠脉病变进展。与无进展组患者相比,进展组患者基线吸烟者比例更高(59.2%vs.39.2%,P=0.03),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0.97±0.25 mmoL/L vs.1.18±0.25 mmoL/L,P=0.029),基线冠脉造影三支病变者更多(38.0%vs.15.7%,P=0.007),更多患者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8.7%vs.70.6%,P=0.01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DL-C水平(OR=0.167,95%CI:0.033~0.854,P=0.032),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接受PCI治疗(OR=3.281,95%CI:1.268~8.491,P=0.014),基线时冠脉三支病变(OR=4.289,95%CI:1.447~12.712,P=0.009)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OR=1.029,95%CI:1.007~1.052,P=0.01)是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DL-C水平、基线冠脉造影时接受PCI治疗、三支病变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是冠心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冠脉事件入院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冠脉事件入院患者201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1.04 mmol/L为低水平组(A组)1,.04~1.54 mmol/L为适当水平组(B组),≥1.55 mmol/L为高水平组(C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组和A组比较,年龄较大(P〈0.05)、女性居多(P〈0.01)、总胆固醇水平较高(P〈0.01)。冠状动脉新增单支病变率、支架内再狭窄率A组高于B组(P〈0.05)。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新增单支病变率、支架内再狭窄率呈负相关。结论 HDL-C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冠脉事件有预测价值,HDL-C水平降低对PCI术后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ACS的老年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2012年中国PCI治疗指南对术后的LDL-C达标率进行分析,并以此分为达标组40例与未达标组50例,筛选出影响LDL-C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LDL-C水平达标占44.4%。女性、年龄、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与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达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高血压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达标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流出道缩短分数(LVOT)、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心绞痛、再梗死及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的达标率尚不理想,多种因素影响达标率,在临床实际中需要严格规范降脂药物治疗,加强降脂管理,对提高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比(HR)1.04,95%可信区间(CI)0.98~1.08,第2组HR 1.16,95%CI 1.08~1.20,第3组HR 1.27,95%CI 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固醇(R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943例,根据患者残余胆固醇(RC)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RC低水平组(≤0.28 mmol/L,n=553)、RC中水平组(0.28~0.54 mmol/L,n=563)和RC高水平组(≥0.54 mmol/L,n=560)。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非计划血运重建。结果 经过中位随访时间67(60,73)个月,共193例患者出现MACCE事件,其中,低水平组62例,中水平组72例,高水平组59例,RC中水平组(12.8%比11.2%,HR=1.152,95%CI 0.817~1.622)和RC高水平组(10.5%比11.2%,HR=0.957,95%CI 0.667~1.374)患者MACCE发生率相较于RC低水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RC低水平组患者相比,RC高水平组患者病死率更低(0.2%比0.5%;HR=0.336,9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角鲨烯和谷固醇)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慢血流(S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综合心内科接受PCI的238例NSTE-ACS患者资料,根据PCI术中是否发生慢血流分为慢血流组(SF组,n=90)和非慢血流组(NSF组,n=148),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情况、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角鲨烯和谷固醇)水平等,分析慢血流的影响因素以及上述血清胆固醇代谢标志物对慢血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SF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谷固醇)水平、Syntax评分、冠脉植入支架总长度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NSF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谷固醇和支架长度是NSTE-ACS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血清谷固醇>15.02 mg/L时,谷固醇对慢血流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0.726~0.848,P=0.000),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  相似文献   

7.
背景冠心病(CHD)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确切效果,但存在靶血管支架再狭窄和非靶血管病变进展问题。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动态变化与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择期PCI后二次入院的CHD患者150例,根据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45例和无进展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包括回族、汉族)、吸烟情况、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体质指数(BMI)、随访时间及syntax积分及第1次入院、第2次入院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G/HDL-C及non-HDL-C/HDL-C〕;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non-HDL-C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患者女性比例、糖尿病发生率、syntax积分高于无进展组,第1次入院TC、TG、non-HDL-C低于无进展组,两次入院TC、TG、LDL-C、non-HDL-C、TG/HDL-C、non-HDL-C/HDL-C差值高于无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02,95%CI(0.122,0.751)〕、糖尿病〔OR=2.946,95%CI(1.222,7.102)〕、non-HDL-C动态变化〔OR=1.900,95%CI(1.131,3.192)〕、TG/HDL-C动态变化〔OR=1.506,95%CI(1.024,2.215)〕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n-HDL-C动态变化与TG/HDL-C动态变化预测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动态变化、TG/HDL-C动态变化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到2007年1月409例因NSTE-ACS行PCI的患者中,220例HDL-C≥40 mg/dL(HDL-C正常组),189例HDL-C<40 mg/dL(HDL-C降低组).收集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HDL-C正常组C型病变数(18.6%比28.6%,P=0.02)、无复流发生率(1.4%比5.3%,P=0.02)显著低于HDL-C降低组.平均2年随访发现,HDL-C正常组病死率(2.3%比7.9%,P=0.01)、靶病变重建率(3.6%比9.0%,P=0.02)、靶血管重建率(5.0%比10.6%,P=0.03)显著低于HDL-C降低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DL-C减低是NSTE-A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RR 2.18,95%CI 1.21~4.93,P=0.02).生存分析表明,随访期间HDL-C正常组累积生存率高于HDL-C降低组(97.7%比89.9%,P=0.01).结论 HDL-C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对PCI术后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CL)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江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CI术并在2019年12月之前进行造影复查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情况分为NCL进展组(62例)和NCL非进展组(73例)。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分析MHR与NCL进展的相关性。 结果 NCL进展组apoB、空腹血糖、MHR水平显著高于NCL无进展组(P<0..05)。NCL进展组复查造影的狭窄程度显著大于非进展组,再次PCI也明显多于非进展组(均P<0.01)。以MHR值0.375为界值预测NCL进展最佳,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0%及56%,曲线下面积为0.604(95%可信区间:0.510?0.699)。MHR水平(比值比=2.217,95%可信区间:1.092?4.501,P<0.05)及空腹血糖水平(比值比=1.900,95%可信区间:1.020?3.540,P<0.05)是NCL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论 MHR与PCI术后患者NCL进展有相关性,且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药物洗脱支架(DES)金属裸支架(BMS)心肌灌注分级(TIMI)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动脉血氧分压(PaO2)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98例心绞痛和43例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同期非冠心病66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冠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脂以及术前术后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I升高,n=86)和对照组(cTnI正常,n=55),对比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比较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三组间sdLDL-C水平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sdL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植入支架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14.798,95%CI=1.112-196.904),LDL-C(OR=3.074,95%CI=1.138-8.302)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LDL-C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是0.727(95%CI=0.637-0.817,P<0.05),最佳截断值为0.518mmol/L,诊断PMI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56.4%,约登指数0.424。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三组的sdLDL-C分别是 (0.541?0.144), (0.621?0.257),( 0.776?0.289)mmol/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 结论 术前高水平sdLDL-C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sdLDL-C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甘肃地区冠心病 (CHD)和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 2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CHD者 (CHD组 )及 90例富含CHD危险因素、CAG阴性的非CHD者(NCHD组 )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NCHD组相比 ,CHD组的平均TC和LDL C水平明显增高 ,HDL C水平降低 (P <0 .0 5 )。CHD组LDL C和HDL C异常率明显大于NCHD组 ,分别为 6 8.6 % :4 6 .7%和 5 0 % :2 6 .7% (均P <0 .0 1)。CHD组患者LDL C水平的达标率为 33%左右。结论 :LDL C水平升高和HDL C水平降低是该地区CH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CHD及其高危人群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 C水平在防治CHD事件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43例;以及同期非冠心病66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脂以及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I升高,n=86)和对照组(cTnI正常,n=55),对比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间sdLDL-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趋势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dLDL-C与术后cTnI升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dLDL-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植入支架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4±0.26)和(0.56±0.27)mmol/L,(4.51±1.17)和(3.90±1.04)mmol/L,(2.77±0.80)和(2.25±0.73)mmol/L,(1.74±0.91)和(1.33±0.62),(52.52±27.93)和(36.92±19.41)mm;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14.798,95%CI 1.112~196.904),LDL-C(OR=3.074,95%CI 1.138~8.302)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LDL-C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95%CI 0.637~0.817,P<0.05),最佳截断值为0.518mmol/L,诊断PMI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6.4%,约登指数为0.424。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的sdLDL-C分别是(0.541±0.144),(0.621±0.257),(0.776±0.289)m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术前高水平sdLDL-C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sdLDL-C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