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整理和研究形成由专家委员会和数据管理中心对重点环节监控、技术持有者和单位作为主体组织临床验证和推广的研究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第三方验证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研究水平和管理效率的目的,初步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遴选、评价和管理的工作程序包括诊疗技术作用机理、推广形成机制、日常诊疗方法(足浴、贴敷与热熨、刮痧、拨罐、施炙)、康复阶段中医调理、等。临床疗效评价存在诸多不足,正确评价临床疗效关键环节是建立中医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应用科学方法检验的假说,注意把握中医理论与临床治疗基本特点,采用现代临床研究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学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然而.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研究探索人类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简单地运用西医诊疗标准来评价和研究中医药,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医诊疗特点,中医诊疗过程中的许多临床现象也无法从科学层面得以揭示。以病证结合双重筛选模式为基础.结合循证医学的研究步骤.再进行系统综述和数据挖掘,分析中医病证的内在规律,可能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按照本团队提出的"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医行业特点"的循证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制技术方法,开展文献研究(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总结),三轮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提出草稿,专家认证会形成初稿,全国行业专家征求意见形成评价稿,专家质量方法学AGREEⅡ工具评价、12个医疗机构210例临床一致性评价形成草案,向全国网上征求意见,形成送审稿,研制成《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编制技术与实施方法可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量化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等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通过顶层设计和管理,整理规范了52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这些诊疗技术大多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如电、磁等,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促进了传统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为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的促进作用,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医诊疗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在继承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相关血液毒副作用的中医诊疗行为,构建其诊疗规程,并进行初步评价.查阅国内外中英文文献和通过专家论证,结合临床,制订艾滋病HAART血液毒副作用中医诊疗规程专家调查问卷,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通过两轮调查问卷修订,初步形成了艾滋病HAART药物相关血液毒副作用中医临床诊疗规范.初步规范了艾滋病HAART血液毒副作用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辩证治疗,并得到了该领域专家的认可,有利于艾滋病中医药诊疗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疗效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与优势,但是基于当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却难以从中获得高强度的个体化诊疗证据。因此,只有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才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现代化。本文在着眼于中医辨证论治主观性与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医证候指标、西医疾病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等作为个体化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指标的数据类型和特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个体化疗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在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着显著的疗效.但由于许多临床诊疗方法、方案和技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研究,影响了其推广应用和对外交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0年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本项目通过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案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研究,推出一批达到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具有中医特色和治疗优势的临床诊疗技术,从而达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完善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体系,培养中医临床研究队伍的目的.项目自2000年实施以来,共立项4批200余项课题.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2000年度和2001年度立项的全部85个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结果通过验收71项,中止5项,结题3项,延期6项.在通过验收的项目中又有43项通过鉴定,其中有的课题已制作好课件并通过课件鉴定,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基于中医临床文献提供临床诊疗研究需求的检索服务,本文对中医医生进行了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文献信息检索需求的调查问卷,希望能根据医生的实际需求确定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的建设方向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艾滋病(AIDS)相关呼吸困难的中医临床诊疗规程.方法 设计AIDS相关呼吸困难中医诊疗调查问卷,内容包括AIDS相关呼吸困难的诊断、辨证、治疗、调护、评价,遴选从事AIDS中医临床工作的专家47位,分别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一轮回收23份调查问卷,第二轮回收24份调查问卷,两轮调查问卷回收率均为100%.第一轮调查结果中诊断方面的病因病机和中医四诊等变量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诊断方面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方面的穴位贴敷等变量变异系数较大.调整后的第二轮调查中,诊断方面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辨证、治疗等变量的均值、满分率提高,变异系数降低.AIDS呼吸困难中医诊疗规程总评价中的疗程、评价标准、流程图的满分率分别为95.65%、95.65%、100%.结论 初步形成了公认、实用的AIDS相关呼吸困难的中医诊疗规程,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脉诊作为传统中医药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近年来脉诊客观化取得重要进展,脉图作为一项灵敏的生理、病理信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诊断技术。对近10年脉图诊断在生理评价、临床病证诊疗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对脉诊客观化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医标准化研究对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有着重要意义,临床诊疗标准化研究是其核心部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中医妇科诊疗标准化研究已开展20余年,规范编制了行业或团体标准,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研究中鲜见循证证据,研究成果临床指导性差。我们分阶段概述了中医妇科标准化研究工作现状及部分中医妇科诊疗指南,从疾病名称选择、中医证候标准化、中西医诊疗方案的结合、循证医学证据角度总结研究难点,以期为后续研究寻找到新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多诊合参技术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人工智能为中医多诊合参的客观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度学习可以模拟人脑多诊合参将不同人群进行分类诊断,为中医智能化辅助诊断与远程诊疗提供支持.文章从客观化采集设备的研制、数据融合与分析方面总结了多诊合参客观化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采集设备与方法的标准,多诊数据融合与建模技术以及多诊合...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因其主观性、个体化特点限制了中医临床诊疗的发展,数字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诊疗能力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中医优势病种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与现代化数字处理技术,提出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概念,从中医优势、辨证论治特色和数字化研究3个角度提出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选择思路;归纳总结临床常用示范性病种选择方法及适用情况,提出文献计量结合德尔菲法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提升数字化研究示范性病种选择方法,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对当前循证诊疗指南及中医诊疗指南有关证据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特色,提出将中医诊疗证据分为理论传承证据与研究证据两类,依据两类证据特点制定相应分级,并综合两类证据的级别确定诊疗建议的推荐级别。体现循证医学专家"共识"及"证据一致性"的证据评价原则,将中医传承证据作为中医临床诊疗的主要证据,同时兼顾现代研究的结果,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有利于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证据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现状,对目前研究中若干观点进行阐述,包括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框架、证候诊断指标与疗效评价指标差异、中医疗效评价量表、中医PRO量表、中医临床疗效个体化评价方法、中医辨识证候的评价标准等观点。并就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即病证结合研究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必须符合辨证诊疗模式、采用量表学方法以建立中医评价量表、应用多学科技术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注意研究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方法 搜集和分析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诊疗相关国内外文献,经过专家组论证等方法,设计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疗操作规程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2轮专家问卷,初步建立了艾滋病淋巴结肿大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结论 该规程明确了艾滋病淋巴结肿大病症含义与病因病机,突出了中医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同时体现宣教、随访及院内外连续性诊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目前尚缺少符合中医自身特点且能够被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方法。如何在现代临床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评价中医疗效的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临床特点并能够被国内外认可的疗效评价方法以证明中医药的疗效,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中医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疗效评价研究的方向及模式,以为今后探讨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临床与基础近10 年研究进展显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能力与现代医学相比差距逐年增大,中医药科技为临床诊疗提供的支撑不足;在基础研究领域,相对于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医各研究领域未取得应有的拓展甚或日趋萎缩,概念内涵清晰表述严密的理论远未建立,中医基础学科群尚未分化形成,基础研究对临床诊疗的带动和推进作用远未显现。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表明,中医学是尚未摆脱古代科学技术特征的整体医学,中医基础理论则是尚未摆脱自然哲学形态的直观描述性理论假说。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主要放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上,应借鉴遵循自然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理论发展的途径,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突破。因此,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着力做好两大研究:研究脏象的活体结构与功能机制,追踪最新科技发展及时用于脏象研究,并重视病、证、尤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化、建立起中医基础理论的三级学科群。  相似文献   

20.
总结陈守强教授运用“融合针法”治疗经筋痹痛的临床经验,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介绍。陈守强教授熟练运用多种中医传统特色针法,形成了根据不同部位的经筋痹痛与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相结合的“融合针法”诊疗体系。多种诊疗技术联合使用,增强了治疗效果,并对不同部位使用的针具进行了总结,临床使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