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颈丛神经功能性颈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乳头状腺癌25例,桥本病伴乳头状癌1例.均行保留颈丛神经的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至4年,均无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转移.23例患者术后无明显耳枕部、颈部及锁骨下麻木.3例患者有轻度耳枕部麻木,6个月内感觉恢复正常.结论 在根治性清扫的前提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保留颈丛神经颈清扫术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手术中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性甲状腺癌上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施行规范性功能性颈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部阳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Ⅲ、Ⅳ、Ⅵ区。Ⅵ区淋巴结阳性者合并其他区淋巴转移占58.3%。颈部无外形明显异常,无肩胛疼痛综合征。81,3%患者无耳后区皮肤麻木,无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并发症。结论 凡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施行功能性颈清术既能达到根治目的,又能保存功能及外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状癌96例,滤泡状癌36例,证实有淋巴结转移35例(淋巴结转移率28.51%)。Ⅰ期癌31例,Ⅱ期癌42例,Ⅲ期癌10例,Ⅳ期癌4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8例,其中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6例,标准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术11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3例,其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包括双侧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8例。随访89例,仅有8例死亡,其中死于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7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推荐手术方式为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不推荐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如Ⅵ区或颈部肿大淋巴结阳性,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cN0PTC患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将Ⅵ区淋巴结与Ⅱ~Ⅴ区淋巴结进行区分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Ⅵ区淋巴结转移11例(20.7%),Ⅱ~Ⅴ区转移8例(15.1%)。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中伴有Ⅱ~Ⅴ区转移占45.5%;明显高于Ⅵ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Ⅱ~Ⅴ区转移(7.1%)(P<0.01)。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并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恰当方案。方法选择2007~2009年60例经术前常规B超、颈部CT检查未见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分为2组:Ⅰ组行原发灶根治+Ⅵ区淋巴结清扫术(30例),Ⅱ组行原发灶根治+Ⅵ区淋巴结清扫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30例),术后均服甲状腺素超量抑制内分泌治疗。结果Ⅰ组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6.7%(11/30),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行同侧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5.0%。结论原发灶根治+Ⅵ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在原发灶根治术的基础上减少再次手术对甲状腺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前哨淋巴结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处理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病例的临床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前哨淋巴结的特性,术中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清除染色阳性组淋巴结,然后行常规的颈淋巴节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区域组淋巴结转移占全颈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对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清除转移淋巴结的差异。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哨淋巴结为气管周围淋巴结、颈部同侧Ⅲ,Ⅳ区淋巴结。结论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病例既可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确定是否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用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方法,定位37例未经治疗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前哨淋巴结,切除前哨淋巴结分别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术后石蜡病理,所有病例均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标本所有淋巴结均作常规石蜡病理,将三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7例中有32例成功显示前哨淋巴结,成功率为86.5%。前哨淋巴结每例1-7个不等,多在Ⅵ区、Ⅳ区。前哨淋巴结阳性14例,其中3例前哨淋巴结以外颈部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阴性18例中,1例前哨淋巴结以外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隐匿转移率为46.9%,符合率为96.9%。结论: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能正确反映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前哨淋巴结阳性须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阴性可不同期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认识颈Ⅵ区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的关系,探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范围。方法对32例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清扫同侧颈Ⅵ区淋巴结。结果病理检查发现,32例中有8颈Ⅵ区例淋巴结转移。随访1~3年中,有4例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应将Ⅵ区淋巴结看作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病灶来处理,在根治原发灶的同时清扫Ⅵ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王丽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02-1202,1303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3.6枚/例,淋巴结转移25例(37.31%),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7.59%),本组随访1。5年无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4例在随访期间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占5.06%。结论:原发灶根治+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术式。探索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式个体化的适应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施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的疗效.结果 Ⅵ区淋巴结阳性合并其他区淋巴结转移占61.5%(8/13),其中合并Ⅱ区转移3例,Ⅲ区7例,Ⅳ区6例,Ⅴ区3例,Ⅵ区淋巴结转移度32.2%(19/59);单独Ⅵ区淋巴结转移5例,单独Ⅱ区、Ⅲ区淋巴结转移各1例.全组患者术后颈部外观无塌陷、无颜面水肿,随诊3个月,颈部切口及保留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正常.结论 多功能保留颈清术不仅不会增加肿瘤种植和转移的机会,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 以笔者医院2012年4月~ 2013年10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术前定位、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并与术后颈部清扫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等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各分区淋巴结数及占转移淋巴结比例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49.84%。患者中年龄>45岁、伴有多灶病变、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以及原发灶包膜被侵犯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侵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Ⅱ、Ⅲ、Ⅳ、Ⅵ区,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因此临床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上述分区,另外原发灶包膜侵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判断患者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已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区域的转移方式。方法本研究27例病例中,男12例,女15例。均经临床证实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所有颈清扫标本,在术中被按照所在颈部分区,在术后标注后分别送检。结果病理检查证实:所有颈清标本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平均为6.7枚,其中:VI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最多(95%),其次依次为:Ⅲ区(68%),Ⅳ区(57%),Ⅱ区(54%)。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高发于Ⅵ区和Ⅱ区,推荐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方式为侧后颈和前侧颈部的淋巴结清扫,这种清扫方式与原发灶的大小和可触及的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I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VI区淋巴结清扫治疗的cN0期PTC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结果全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隐性VI区淋巴结转移14例(36.84%);经5年以上随访,生活质量均良好,3例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89%),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结论cN0期PTC行VI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杨昆宪  唐晓丹  牛恒 《医学综述》2013,19(15):2841-2843,2881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手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个体化的临床应用,寻找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3例为观察组,根据手术前B超检查提示将不同区域颈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分为3个亚组:观察组A 27例、观察组B 45例、观察组C 31例。3个亚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颈前切口行不同范围的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手术清扫开始时先在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蓝,使Ⅵ区等淋巴结染色以利于清扫时辨认。选取同期收治的、行常规功能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A、B、C各亚组手术后分别有5、14、9例淋巴结转移,出现手足抽搐者分别为1、2、1例。在术后5年内,观察组A发现2例颈后淋巴结转移;观察组B发现1例远处转移及2例颈后淋巴结转移;观察组C发现2例远处转移。对照组术后发现11例颈淋巴结转移,11例出现手术后不同程度手足及面部麻木或手足抽搐;术后5年内发现2例远处转移。观察组甲状腺被膜下注射亚甲蓝后Ⅵ区淋巴结蓝染明显。统计学分析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后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出现手足抽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42,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不同区域的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颈后淋巴结及远处的转移,手术中在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蓝,可有效避免清扫淋巴结时误伤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3例甲状腺隐匿癌.其中2例是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肿块最小仅1mm.病理类型乳头状癌8例,滤泡癌2例,混合型癌3例.11例行腺叶切除术,2例行颈清扫术。甲状腺隐匿癌均伴在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中,故对良性肿瘤应行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对术后标本应仔细寻找可疑病灶,以防遗漏.对于颈部异常肿大淋巴结应及时活检。本组随访2年~10年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行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方法。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率66%,声音嘶哑3.8%;术后颈丛功能满意(颈部肌肉无僵硬萎缩,无肩下垂、抬肩无力及肩部疼痛,亦无耳后、肩部感觉障碍和面部水肿)。结论: 多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治疗作用确切,但对于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且淋巴结较大、肿瘤外浸明显的不在该手术考虑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cN1b)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转移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治的1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1b)行Ⅱ~Ⅶ区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通过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1,χ2=31.897)、Ⅵ区淋巴结转移(P<0.001,χ2=17.743)、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32,χ2=4.773)与Ⅶ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P=0.001)和Ⅵ区淋巴结转移(P=0.018)是影响颈部Ⅶ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cN1b)患者有较高的Ⅶ区淋巴结转移率,若存在危险因素建议行Ⅶ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32例中,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6例,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蜡块冷冻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6例,其中4例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2例未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0例中(第1组26例+第2组4例),9例(30%)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0.6 cm与≥0.6 cm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7.69%和42.1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包膜完整转移率5.00%,肿瘤包膜不完整转移率66.6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6 cm和肿瘤包膜不完整的病人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加杰  莫康楠  孙磊  姜琳  兰霞斌  谭卓  陈超  朱秀  郭振英  葛明华 《浙江医学》2018,40(23):2529-2532,2536
目的探讨颈部低位切口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保留8个功能组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部低位切口49例,L形切口42例,比较两种切口患者颈淋巴清扫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0年淋巴结复发情况、颈部手术瘢痕情况及10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颈部低位切口组颈淋巴清扫时间明显长于L形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数、Ⅱ区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单侧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部低位切口组术后1周耳垂区痛觉障碍、颈肩部阵发性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组(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低位切口组6例患者术后3年颈部瘢痕明显,L形切口组42例患者颈部瘢痕明显;颈部低位切口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L形切口组(P<0.05)。术后10年随访期间无病死患者,颈部低位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低位切口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不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且术后颈部瘢痕平整、隐蔽,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双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双侧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及颈淋巴结的术式选择.方法 25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18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6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及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1例行双甲状腺叶近全切除术.10例行同期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分期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及对侧传统颈清扫术,11例行单侧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 25例随访6个月~6年,1例未分化癌死亡,1例出现气管侵犯行全喉切除术,3例合并肺转移病情稳定,20例无瘤生存.术后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未出现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除单发微小癌可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其余病例应行全甲状腺叶切除术.术前颈淋巴结转移者(N^+),应同时行一侧或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对N0患者应常规清扫颈前区淋巴结(Ⅵ组),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功能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