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这是由于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决定的.临床上,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我科自2004~2005年收治了94例小儿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头孢克肟颗粒(或咀嚼片)和铿锵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63-65
目的 探讨婴幼儿便血性腹泻采用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检测的76例便血性腹泻患儿,将其按照不同病原体行有效分组,分为细菌性腹泻组(n=24)、病毒性腹泻组(n=25)及非感染性腹泻组(n=27),检测三组患儿的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实验室阳性检查率。结果 采用PCT及CRP水平检测三组患者情况可知,细菌性腹泻组患者PCT及CRP水平较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显著提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PCT、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性腹泻组采用PCT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3.33%,采用CRP水平检测,检出率为79.17%,检出率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采用PCT及CRP水平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便血性腹泻检测中采用PCT及CRP水平进行检测,可显著提升细菌性感染腹泻阳性检出率,PCT及CRP水平均可作为小儿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2005~2007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收集2008年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和福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样本共779份应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诺如病毒是深圳市2005-2007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占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总宗数的84.61%。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结果显示,诺如病毒还是非细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在全人群组非细菌性腹泻病毒病原的检测中阳性率达24.69%,高于轮状病毒感染的15.76%。但在婴幼儿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监测中,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为16.83%,低于轮状病毒感染的55.77%。诺如病毒性腹泻暴发的高峰在10、11、12、1月,与诺如病毒性腹泻散发的高峰11、1月重合性较好,提示两者存在关联性。结论控制诺如病毒感染对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数,防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及对策.方法:收集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例400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发病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均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春、冬季发病率最高,农村高于城市.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因患儿机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善,防御机制欠佳所致.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防治经验会议上讨论确定了统一诊断名称和诊断标准,将婴幼儿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型与重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甚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等。 2、病毒性:如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冠壮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及杯状病毒等。 3、其它:霉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某些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腹泻的分类有病程分类、临床分类和病情分类三种。按病程可分为急性(病程<2周)、迁延性(2周~2个月)及慢性(>2个月)。临床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腹泻包括肠炎、痢疾、霍乱;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性腹泻病、症状性腹泻病、过敏性腹泻病和其他腹泻病。在婴儿腹泻病中,绝大多数为感染性腹泻,除了某些有特定名称的如痢疾、霍乱外,其余的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婴幼儿腹泻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秋季(11、12、1月)多发,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类,前者多见。婴幼儿腹泻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重症患儿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死亡率高,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相似文献   

8.
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菌群变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危害婴幼儿的健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复杂,主要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虫等所致腹泻[1].作者将1998年至2003年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细菌培养检测出的主要菌群及变迁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发病极高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可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大类。我们自1988年2月开始用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30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30例患儿中住院51例,门诊79例。男87例,女43例。年龄最小者6天,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粪便标本共检阳性标本413例,阳性率为66.39%(413/622),其中轮状病毒246例、诺如病毒90例、札如病毒19例、星状病毒11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29例。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的1月,感染对象主要为6月~2岁婴幼儿;诺如病毒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感染病毒的对象主要为6~12月婴幼儿,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在5~9月,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感染对象主要为3~5岁婴幼儿。结论:2013-2014年湖北十堰城区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轮状病毒为2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3~5岁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曹其运 《中外医疗》2012,31(23):182-183
婴幼儿腹泻一般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性两大类。感染性心细菌和病毒性为最常见。病毒性肠炎是寒冷季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类型,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杜茹病毒等。病毒性腹泻,传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属自限性疾病,尚无物异药物治疗,如何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是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医学》2017,(4):352-353
目的探讨早期CD64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腹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2013-01—2015-12间6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非感染性腹泻组,每组患儿各200例,观察3组外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降钙素原阳性检测率、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细菌性腹泻组CD64指数、降钙素原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CD64和降钙素原水平可作为小儿腹泻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程蓉  吴成 《安徽医学》2014,(5):613-615
目的探讨CD64及CRP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细菌性腹泻组(40例),病毒性腹泻组(36例)及非感染性腹泻组(20例);细菌性腹泻组分为轻度腹泻组(27例)和重度腹泻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腹泻组CD64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腹泻组及非感染性腹泻组(P<0.01);重度细菌性腹泻组CD64较轻度组高(P<0.05);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后,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P<0.01);治疗前CD64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4,P<0.01)。结论联合检测CD64和CRP水平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之一,尤其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因小儿消化器官及功能尚不够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故对食物的耐受性较差。加之胃肠道分泌型IgA较低,其免疫功能差。如遇感染或喂养不当或外界气候变化,均易发生腹泻。婴幼儿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又可由消化道内感染和消化道外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起病急,常伴有前驱症状,起病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部分患儿可出现肠道外器官合并症。结论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要普及疫苗接种,一旦发病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石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64-116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非感染性腹泻婴幼儿(便常规正常)8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山莨菪碱、金双歧治疗;对照组单用金双歧治疗。比较2组3 d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1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山莨菪碱在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时有辅助作用,可缩短病程,达到提早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成药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病例性别、年龄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为痰热清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2 g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30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2 g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30例,疗程均为3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相关化验结果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28例,对照组总有效2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上未见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急性细菌性感染腹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徐劲松 《当代医学》2016,(5):133-133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磷霉素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指标,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有效率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且大多以腹泻伴发热为主要表现。80%为细菌性感染后所致,临床上以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鉴于婴幼儿在喂药和输液方面的相对难度,我院于2000~2005年采用思密达灌肠,治疗婴幼儿细菌性肠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22例婴幼儿细菌性肠炎,未经治疗或中西医治疗3天腹泻不愈者,均无其它疾病,全部病例均符合婴幼儿细菌性肠炎的诊断标准,并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男35例、女47例。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两组年龄10个月~3岁,两组病例的性别、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12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退烧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急性重症细菌细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