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HPV—DNA来评价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5月到2007年8月期间资料记录完整,临床诊断宫颈癌、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及病理诊断ASCUS的患者423例设为高危组,选择单位体检人员177例设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中HPV—DNA感染情况。结果:高危组中HPV(16)型感染84例,感染率为19.86%,HPV(18)型感染29例,感染率为6.86%。对照组中HPV(16)型感染7例,感染率为3.95%,HPV(18)型感染1例,感染率为0.56%。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荧光PCR能早期检测到高危HPV感染,如能引起患者的重视,早期治疗,可有效的阻断致癌环节,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余剑敏  沈智君 《检验医学》2008,23(5):484-487
目的探讨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和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随机选择267例宫颈疾病患者,采集宫颈部位分泌物,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HC2和多重荧光PCR分别检测标本中的HPV,并将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HC2和多重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31.46%;HC2和多重荧光PCR对高危型HPV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5.88%和90.32%,特异性分别为91.21%和99.43%。结论与HC2相比,多重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法和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法在HPV感染女性患者标本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13种高危型HPV多重PCR荧光检测法对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653例疑似HPV感染女患者的宫颈细胞样本进行检测,并与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2种方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不一致的样本经序列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13种高危型HPV多重PCR荧光检测法检测HPV阳性样本,阳性检出率为21.5%(140/653);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法验证,与13种高危型HPV多重PCR荧光检测法一致的阳性样本占20.4%(133/653),总一致率为98.2%。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一o.945);用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法检出:HPV单一型别感染占59.4%(79/133),主要的高危HPV型别为HPV16、52、39、68、33和59型,6种高危型占总数的87.3%(69/79),其中HPV16和HPV52为主要感染,占44.9%。结论高危型HPV多重PCR荧光检测法和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法在13种高危型HPV的检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多重PCR荧光检测法覆盖主要的13种高危型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法可进行具体的单一型别分型。2种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可为HPV分子流行病学和HPV疫苗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如6/11型)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如16/18型),探讨其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方法检测624例不同年龄组患者感染HPV6/11、HPV16/18型情况。结果624例标本中HPV6/11、HPV16/18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3%,8.3%,低危型远高于高危型(P〈0.01)。HPV6/11、HPV16/18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也不同,HPV6/11型感染主要集中在20~40岁,HPV16/18型感染者年龄均在41~50岁。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5.
单管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四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NG)、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四种病原菌DN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同时采用以聚合酶链技术(PCR)为基础的单管多重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EIA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对185例门诊可疑标本进行双盲实验,并以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作为金标准,对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性传播疾病(STD)病原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鉴定出来的119例STD阳性(包括40例混合感染)和66例STD阴性病例与单管多重PCR技术鉴定所得结果符合。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10^-9fg/μl,100%,98.3%;18份临床标本连续5d的重复性良好。结论单管多重PCR技术作为检测STD单与多重感染的技术手段,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经济适用等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应用于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传播是宫颈癌与尖锐湿疣发生的重要病因,且HPV多重感染是宫颈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有100多种,其中42种与生殖道疾病有关,不同地区HPV感染类型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反向斑点杂交法,可同时检测23种HPV型别,包括18种高危型与5种低危型。  相似文献   

7.
HC2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宫颈癌是一种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位,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宫颈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它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将近90%的宫颈癌患者发现有HPV感染,故HPV检测对宫颈癌的预防与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HPV DNA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为半定量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其用于临床检测对预防及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样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预后关系。方法:对203例宫颈癌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PV负荷量。结果:发现宫颈癌治疗后HPV负荷量监测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和治疗后随访的有效手段。结论:高HPV持续存在宫颈癌治疗后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杂交捕获2代试验(hc2)与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9例不相符结果进行验证与比对。方法用简并引物-巢式PCR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HPVDNA;用DNA测序及反向斑点杂交法对标本中的HPV进行分型。结果通过引物MY09/11和GP5/6进行巢式PCR扩增.9例样本扩增产物电泳后均可见清晰单一的DNA条带。DNA测序证实,在9例样本中HPV高危型3例,低危型5例,另有1例测序结果不清晰者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为高危型HPV59与低危型HPV40混合感染。结论hc2法具备较高的真阴性率,其特异性较好;荧光PCR具较高的真阳性率,其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如6/11)和高危型HPV(如16/18),探讨其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2 162例不同年龄组患者进行HPV-DNA(6/11、16/18)检测.结果 低危型HPV的感染率为11.78%,高危型 HPV的感染率为11.40%,二者的感染率差别不大.结论 HPV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对妇女进行高危及低危型HPV-DNA检测对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危型HPV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的筛查中具有风险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HPV16/18感染及其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及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浸润型宫颈癌、58例宫颈内瘤形成(CINⅢ20例、CINⅡ20例、CINⅠ18例)及16例正常女性的宫颈新鲜组织,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端粒酶活性,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PV16/18DNA,用PCR方法对HPV16/18DNA阳性组织作HPV16型致癌基因E6、E7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中端粒酶阳性22例(73.33%)(HPV16/18+15例,7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8例(HPV16/18+1例,无E6、E7表达)。CINⅢ级中端粒酶阳性13例(46.4%)(HPVl6/18+6例,2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5例(无HPV16/18+);CINⅡ级中端粒酶阳性6例(25%)(HPV16/18+2例,1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8例(无HPV16/18+);CINⅠ级中端粒酶阳性2例(10.00%)(HPV16/18+2例,无E6、E7表达)。而16例正常宫颈组织仅1例(6.25%)端粒酶活性表达,此例HPV也呈阳性而无E6、E7表达。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Ⅲ)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频率(P〈0.01)和HPV16/18感染率(P〈0.01)及其致癌基因表达(P〈0.01)均显著高于良性损伤(CINⅠ和CINⅡ)和正常对照。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子宫颈损伤中端粒酶激活与HPV感染及其致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对于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危型HPV型别、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载量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色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07例宫颈组织细胞样本进行8种高危型HPVDNA(主要高危型:HPV16,18,45,31和次要高危型HPV33,52,58,67)分型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307例样本HPVDNA与液基细胞学(LCT)检测结果均是阴性236例,两者均为阳性34例;62例HPVDNA阳性结果中LCT阴性28例、宫颈炎26例以及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I~Ⅲ8例,245例HPVDNA阴性结果中LCT阳性9例;LCT阴性者感染HPV主要表现为次要高危型(15/28)与HPV16(12/28)感染,宫颈炎感染HPV主要表现为次要高危型HPV(17/26)、HPV16及HPV16伴随其它型别的多重感染(6/26)和HPV31(4/26)感染,不同型别HPV感染,感染的HPV病毒载量均≥102copies/cell。LCT阴性者与富颈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炎、CINⅠ~Ⅲ)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毒载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V16与HPV次要高危型感染是宫颈炎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诱因,高危型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前病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应用价值。 方法 266例有不同程度宫颈疾病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型7种低危亚型、19种高危亚型,观察各年龄段感染情况;并对其中40例标本用流式荧光杂交法与荧光定量PCR法平行检测。 结果 流式荧光杂交法共检出HPV阳性96例,总检出率为36.1%,其中单一基因型别阳性率为26.3%(70/266),多重基因型别阳性率为9.8%(26/266);26例多重基因型别阳性患者中,二重感染20例(7.5%),三重感染6例(2.3%)。26种HPV亚型共检测出13种,分别为HPV 6、11、16、18、33、31、45、52、53、58、61/73、82,常见基因型别为HPV 6、11、16、18、33、52、58。年龄在21到30岁之间的患者低危型的感染率较高,达26.0%,年龄在31到40岁之间的患者高危型的感染率高于低危型;感染的高峰年龄在21~30岁,占52.1%,31~40岁占26.0%。两种方法低危组与高危组的阳性检出率经卡方检验,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流式荧光杂交法是临床HPV感染分型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核酸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与荧光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人乳头瘤病毒的诊断提供恰当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和荧光PCR技术对78例子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基因芯片分型检测总阳性率为91.03%(71/78),且均为高危型。单一感染52例,其中HPV16型阳性率为61.54%,HPV18阳性率为11.54%,其他类型感染阳性率26.92%。荧光PCR法检测总阳性率为93.59%(73/78),其中HPV16阳性检出率45.21%,HPV18阳性检出率9.59%。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4%。结论 HPV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PCR技术两者具有良好的符合性,两者都适用于临床检测,荧光PCR技术更适用与宫颈癌的大范围筛查。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状病毒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型在宫颈疾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HPV基因型别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宫颈疾病筛查者中感染有高危型HPV(杂交捕获法,HC-Ⅱ)、又具有同期宫颈病理切片结果的患者318例,按病理结果分成4组:宫颈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试剂盒(HybriMax)对这些患者感染的HPV进行分型检测,对HPV基因型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19种,未发现44、56型。各亚型在不同病变中的分布不同,宫颈癌组中主要感染基因型为16(80.8%)、33(15.4%)、31(11.5%)、58(7.7%)、18(7.7%)。16型感染在所有病例组中均居首位,并在宫颈癌组、HSIL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SIL组和慢性炎症组(P〈0.01);68型在HSIL组、LSIL组均为主要感染基因型,但未在宫颈癌组中出现;低危基因型6型以多重感染形式也出现在宫颈癌组和HSIL组。在各种病变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混合感染,单一感染率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在宫颈癌标本中作为单一感染原的HPV型别有限。结论宫颈癌组织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存在地理差异;16型感染仍是宫颈癌的最大威胁;多重感染可能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对高危基因型别需要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PV16/18、HSVⅡ协同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分别检测两种病毒的感染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各宫颈病变组感染以HPV16/18为主,HPV16/18、HSVⅡ在宫颈病变组和正常宫颈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2%、12.0%和22.2%、4.0%(P< 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HPV16/18阳性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宫颈癌组HPV16/18阳性率高达87.5%.各宫颈病变组中均有HPV16/18、HSVⅡ混合感染情况出现,宫颈癌组混合感染率为37.5%.结论 HPV16/18、HSVⅡ协同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协同感染会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安徽地区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探讨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放疗前后HPV DNA拷贝数的变化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2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种常见高危型HPV DNA,分析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阳性率、亚型分布特征及其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HPV DNA拷贝数的变化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230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83.0%,单一亚型感染阳性率为73.2%,多重亚型感染阳性率为26.8%。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亚型以16、18和58型为主;HPV感染与患者年龄无关,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0.05),分期越晚感染率越低。放疗对单一亚型感染的有效率高于多重亚型感染,且放疗有效的患者HPV DNA拷贝数较放疗前减少,放疗无效患者HPV DNA拷贝数有增多趋势。结论安徽地区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以16、18和58型为主,HPV感染的亚型和DNA拷贝数的变化可以作为放疗疗效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基于PCR的基因芯片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50份样本采用基因芯片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比对试验,两者结果不符的进行测序验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一致率及阳性率统计分析. 结果 两种方法总一致率、阳性一致率及阴性一致率都在95.0%以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16阳性率50.0%,HPV18阳性率13.9%. 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良好,本实验中所使用的新型12+2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适合应用于育龄期妇女的宫颈癌筛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简称荧光定量法)与基因芯片分型法(简称基因芯片法)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 PV )中的敏感度。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来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5例,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分别用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 H PV ,对结果不一致的病例采用测序法进行确证。305例病例均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荧光定量法检测 HPV敏感度为33.8%,基因芯片法检测HPV敏感度为37.6%,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HPV感染率随宫颈脱落细胞异型性增加而增加。结论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 H PV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基因芯片法敏感度较高。宫颈细胞学改变的严重程度与 HPV感染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基因芯片分型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198例CINⅠ患者,取宫颈分泌物,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然后行Leep刀宫颈锥形切除,标本进行基因芯片分型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结果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16/-18阳性率为40.91%;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测HPV阳性率78.79%,其中HPV-16/-18阳性率为60.1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16/-18阳性率为38.89%。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阳性者,在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测中也呈阳性。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测HPV阳性率较其他两组高,差异显著(P<0.05),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芯片分型法检测HPV敏感性高,简便易行且能分亚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