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mDC及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B7-H1及P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B7-H1及PD-1信号通路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红丝带门诊3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无症状HIV组、AIDS组)及20名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河南省46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G(APOBEC3G)mRNA表达水平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IV感染不同疾病进展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的绝对和相对计数;采用全自动载量仪检测血浆HIV病毒载量.结果 河南省46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t=4.887,P<0.01),缓慢进展组APOBEC3G mRNA水平显著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HIV/AIDS患者APOBEC3G mRNA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呈正相关(R2=0.190,P=0.002),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2=0.094,P=0.038).结论河南省HIV/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OBEC3G mRNA表达水平与HIV感染疾病进程密切相关,APOBEC3G高表达可能是延缓疾病进程的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感知歧视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1月、8月调查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镇平县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161例,使用Berger HIV感知岐视量表测量其感知歧视水平。结果河南省HIV与AIDS患者感知岐视量表平均得分为(105.70±15.20)分,处于中等水平;具体维度中,担心公开维度条目平均分最高,为(2.72±0.47)分,负面自我印象维度条目平均分最低,为(2.56±0.41)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教育程度、感染途径是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感知歧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感染途径的患者感知歧视水平不同,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首次到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就医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资料调查表和HIV感染者/AIDS患者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有112例(61.54%)HIV感染者/AIDS患者表现为低水平自我效能,60例(32.97%)患者表现为中等水平自我效能,仅有10例(5.49%)患者表现为高水平自我效能。HIV感染者/AIDS患者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为(160.51±30.52)分,得分指标为46.59%。HIV感染者/AIDS不同患者性别、婚姻及家庭月收入的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感染方式、病程及目前工作状态不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效能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应对年老、文化程度较低、有吸毒或性乱史者和失业或无固定工作等特殊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HIV感染/AIDS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方法对131例HIV感染/AIDS病人行体格检查、胸部X线、ECG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ECG检查2例(1.53%)出现ST-T改变,6例(4.58%)心律失常,1例(0.76%)ECG呈肢导低电压改变。41例(31.30%)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粗乱。36例(27.48%)出现心血管系统临床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等)。肺动脉高压3例(2.29%),声像图符合扩张型心肌病改变者2例(1.53%),心包积液1例(0.76%),声像图符合心内膜炎改变者1例(0.76%)。结论HIV感染/AIDS病人可出现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内膜炎、心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左室功能障碍更易出现于AIDS晚期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BD4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以pactin为内参照,建立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在LightCycler RealtimePCR检测仪上检测70例SLE患者(活动期32例、缓解期3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3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BD4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来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结果SLE患者PBMC中MBD4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疾病对照组(P〈0.05),且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MBD4 mRNA表达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中MBD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提示MBD4 的表达与SLE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可能参与了SEE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血常规总淋巴细胞数(TLC)、Hb、PLT、WBC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的研究,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 778例HIV/AIDS患者共采集1 038份血样,血常规中四项指标: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判断各项指标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真实度及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联合试验评价多指标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可行性.结果 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P=0.000;r=0.36,P=0.000;r=0.24,P=0.000;r=0.09,P=0.000.TLC、Hb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82~0.84、0.66~0.70之间.单独使用TLC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200、350个/μl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TLC<1 100 × 106/L、1 200 ×106/L、1 400 × 106/L.TLC<1 200 × 106/L与Hb<120 g/L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敏感度为45.3%,特异度为82.8%.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LC<1 200 ×106/L与Hb<120g/L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临床使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截至目前为止,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累计已超过100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20万,现存活的艾滋病患者约8—10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新确诊HIV/AIDS的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按照末次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或增长未超过基线的20%作为判定免疫重建不良的标准,对患者免疫重建结局进行分组,其中78例患者纳入免疫重建良好组,32例患者纳入免疫重建不良组,对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进行监测,并探究影响患者免疫重建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3、6、9、12个月时,免疫重建不良组患者的病毒载量分别为26 983(456,52 239)、9 126(316,14 012)、1 622(215,4 501)、212(98,325)拷贝/mL,均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21 598(412,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mRNA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SLE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1例非SLE肾损伤患者及20名正常健康人PBMCSIP-10mRNA表达。结果 SLE活动组PBMCSIP-10mRNA表达水平与非活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狼疮肾炎(LN)组与无肾损伤组之间PBMCSIP-10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组和非SLE肾病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近似(P〉0.05)。血清IP—10水平与PBMCSIP-10mRNA表达高度正相关(r=0.8971,P〈0.01)。PBMCSIP-10mRNA表达水平与狼疮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6837,P〈0.01),与肾SLEDAI评分亦高度正相关(r=0.7260,P〈0.01)。结论 SLE活动时期PBMCSIP-10mRNA表达增加,与SLE疾病活动状况相关,尤其与LN的活动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BACTEC Myco/F Lytic(MFL)培养基血培养联合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MB)感染诊断的效果。方法用MFL配合BACTEC 9120血培养仪对55例可疑合并MB感染的HIV/AIDS患者血标本进行培养,联合抗酸染色和PCR对阳性标本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55例患者血培养分析显示,MFL血培养的总报阳率为32.7%(18/55),其中7例(12.7%)报阳标本经证实为MB生长,8例(14.5%)报阳标本中未检出任何微生物,暂定为假报警,3例(5.4%)检出污染菌。其中MB的平均培养周期为746.79 h,约31.1 d。7例MB培养阳性标本经PCR鉴定,5例(71.4%)为结核分枝杆菌(TB),2例(28.6%)为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AC)。结论 MFL血培养能协助临床诊断MB血症,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但培养周期较长,且存在假报警及某些需氧菌污染的情况,故宜联合其他检测手段对MB血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患者淋巴细胞数和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艾滋病(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数(TLC)和CD+4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CD+4T)的相关性,探讨TLC作为CD+4T替代方案在监测HIV疾病进展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分析121例患者在治疗前和HAART中TLC和CD+4T的相关性,并动态观察治疗1、6、12个月患者TLC增加值(△TLC)和CD+4T增加值(△CD+4T)的相关性.通过ROC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寻找能有效预测CD+4T>200个/μl、>350个/μl的TLC的范围;预测△CD+4T>50个/μl、>100个/μl、>150个/μl时△TLC的范围.结果 121例艾滋病患者TLC和CD+4T在治疗前相关系数r为0.723,P<0.01;在HAART后1、3、6、9和12个月时也保持一定的相关性,平均相关系数r为0.624±0.094.△TLC和△CD+4T在HAART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平均相关系数r为0.760±0.086.在HAART前用TLC<1300个/μl和<1500个/μl预测CD+4T<200个/μl和<350个/μl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HAART后1个月预测△CD+4T>50个/μl的△TLC最佳临界值为>190个/μl,6个月时预测△CD+4T>100个/μl的△TLC最佳临界值为>360个/μl,12个月时预测△CD+4T>150个/μl的△TLC最佳临界值为>690个/μl.结论 在条件匮乏的艾滋病高发区,可以采用TLC和△TLC预测CD+4T和△CD+4T,监测HIV疾病进展和评价HAART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检测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的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 an-MGB探针技术,以18SrRNA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名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基因的表达。结果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的△CT值为9.5±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正常对照组的4.3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ANA 1∶100组BLyS检测的△CT为11.4±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 1∶1 000和ANA 1∶10 000组BLyS的△C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C患者PBMC BLy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颗粒溶素(GNLY)mRNA的表达,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40例急性乙肝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PBMC的GNLY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急性乙肝患者发病期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GNLY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GNLYmRNA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NLY mRNA的表达准确可靠。患者外周血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颗粒溶素(GNLY)mRNA的表达,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40例急性乙肝患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PBMC的GNLY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急性乙肝患者发病期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GNLY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GNLYmRNA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GNLY mRNA的表达准确可靠。患者外周血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乙肝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端粒酶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端粒重复扩增法(RTQ-TRAP)检测71例大肠癌和20例良性大肠疾病患者,以及25名健康人PBMC端粒酶基因表达,同时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浆癌胚抗原(CEA)含量.结果 71例大肠癌患者中,50例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70.4%;20例良性大肠疾病表达阳性1例,阳性率为5.0%,大肠癌组与良性大肠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BMC端粒酶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21,P<0.001).大肠癌患者在不同性别(χ2=0.114,P=0.736)、年龄(χ2=0.113,P=0.735)、肿瘤部位(χ2=1.523,P=0.677)、Dukes分期(χ2=2.282,P=0.320)间的端粒酶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例大肠癌患者PBMC端粒酶基因表达阳性率与CEA阳性率(6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6,P=0.125).结论 RTQ-TRAP是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端粒酶基因表达的方法,大肠癌患者PBMC端粒酶活性是一项有效的辅助诊断大肠癌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