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这也是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而比浊法测血小板聚集(PAg)功能由Born于1962年首先应用[1],也是近几十年来在临床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Born首先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近年来,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受到医学界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2 0世纪6 0年代,Born首先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1 ] ,近年来,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2 ] 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还有散射性粒子检测法[3 ] 、全血电阻抗法[4~6] 、血小板计数法[7] 、微量反应板法[8] 等。我们将近年来新发展的和常用的几种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作一简述。一、比浊法1 .…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形成血小板团的功能,血小板聚集特性是其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是一种功能性测定,是血小板活化及其释放反应,膜糖蛋白受体等综合因素的共同表现,是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基础。临床上诊断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时,例如一些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通常可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作初筛试验。1发展概况1.1比浊法[1]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由Born于1962年首先应用,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血小板的聚集可以由于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之间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5.
<正>各种原因引起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失衡、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其中血小板功能的增强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疾病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是有效评价疾病的治疗、用药的疗效及机体凝血状态的指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很多,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有比浊法(Turbid metric platelet aggregometry,TPA),TP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是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是血液中三大有形成分之一,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在血管壁破损处修复损伤,起到生理性止血作用;而血小板在受损血管表面(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聚集,或病理性高剪切力诱导产生的血小板聚集,是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体内,血小板在血液流动环境下发挥其功能,因此,对血小板功能和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离不开血液流变因素。本文综述了流变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的同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功能检测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及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实验与方法日益增多,但所有这些检测方法均有不足之处,因而有必要研究和发展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诸如血小板的一般功能检测、血小板黏附功能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血小板释放功能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前景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其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智能血液聚集仪分别测定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脂、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P-选择素、PAg、血浆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P-选择素、PAg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选择素、PAg均与TC、LDL-C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胆固醇水平升高,血小板激活与TC、LDL-C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与释放等功能对血栓形成与止血具有重要意义,故血小板聚集试验(包括体外及体内聚集)已广泛地被采用于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本文对影响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包括聚集诱导剂、聚集抑制剂、释放诱导剂、释放抑制剂等及其作用机理,加以综述。同一物质常可具有数种作用,如既能诱导聚集,也能诱导释放。有时同一物质由于浓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作用。有些相同作用的物质,互相间具有协同作用。不同的物质使血小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损伤时,有一系列粘附分子参与调节炎性反应和脑微循环功能的改变。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在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白细胞粘附、迁移以及血小板聚集,产生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因此,研究粘附分子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止血功能异常或血栓形成.而雌激素在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雌激素对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活化表面标志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在试验中发现17β雌二醇能够抑制血小板与胶原的黏附,并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活化过程中标志如糖蛋白GPⅡb/Ⅲa的活化、P-selectin表达及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翻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而17β雌二醇对血小板APLT 的活性无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血小板的促凝血活性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损伤时,有一系列粘附分子参与调节炎性反应和脑微循环功能的改变。白细胞参与炎症反应,而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在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粘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白细胞粘附、迁移以及血小板聚集,产生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因此,研究粘附分子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氯丙嗪治疗前后PAg(T)功能进行观察及BPRS评定,发现精分症患者PAg(T)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用氯丙嗪治疗1个月后,BPRS评定分值下降,患者临床症状消除,而PAg(T)第一时相无变化,第二时相明显升高,说明氯丙嗪聚药物可促发血小板释放内源性致聚物质,同时也说明患者PAg(T)异常不仅仅是情绪应激所致,更重要的是血小板生理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均占重要地位。有关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始于60年代,最初由Born采用透光浊度法测定[1]。该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各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在低剪切率下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近年来,剪切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SIPA)受到医学界重视,本文将简介其原理与应用。1测定原理 一般认为血小板的聚集始于各种诱导剂与血小板膜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通过膜的传递而激活血小板,使其膜表面另一个受体糖蛋白IIb/…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L-Arg/NO系统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小板除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外,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重视。现已证实,血小板内含有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能利用左旋精氨酸(L-Arg)合成血小板一氧化氮(platelet-derived nitric oxide,PDNO),PDNO通过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GMP)升高,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作用。而原发性高血压时血小板存在一系列功能的异常,其中血小板L—Arg/NO系统功能改变是其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体外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检测血栓指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表明血小板高聚集性与血栓形成相关,而栓体形成大小则与血液内丘小板粘附胶原的组织或红细胞释放出的诱聚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报道证明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显增强,说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可特异地、敏感地直接显示体内血小板活化或破坏程度,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反映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且在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流变学是血液流变学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血液中血小板的形态、功能和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血小板有黏附、聚集和释放等功能。这些功能在血小板参与止血及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活体切开血管血栓形成的试验表明,止血和栓子形成的速度只几个微秒,比在体外用血小板致聚剂诱导血小板聚集的速度〉1s快得多。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外形改变、聚集、分泌以及血块回缩等功能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功能的完成还依赖于血小板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的存在。本文就血小板骨架系统及其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一、与血小板收缩功能有关的蛋白质 (一)收缩蛋白 1.肌动蛋白(Actin) 分子量4.3万道尔顿,呈球状。是血小板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20-30%,定位于溶凝胶区和质膜上,可能附着于膜内侧的α-辅肌动蛋白(Alpha-actinin)。静态血小板中,约50%肌动蛋白与廓蛋白(Profilin)以1∶1比例结合,呈单体形式。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人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基本处于静息状态,称为静止血小板,形态、代谢和功能都处于未活化状态。当体内静止血小板受到刺激剂作用或与受损的血管壁、血管外组织接触时被激活而成为活化血小板,其外形发生改变并产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