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1]。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  相似文献   

2.
李凤娟  阚飙  王多春 《疾病监测》2014,29(3):239-242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发生,其流行涉及到多个血清群。在有些地方,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发病率。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多种多样,肠毒素、蛋白酶、溶血素和三型分泌系统等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其致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出现了许多耐药甚至多重耐药菌株。本研究从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腹泻的流行情况、致病因子以及耐药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弧菌科弧菌属中具有相似生化性状、相同鞭毛抗原、不同菌体抗原的弧菌的统称,按照菌体脂多糖抗原的不同,已分离出200余个血清群[1],除O1群和O139群的产毒株会导致霍乱的大流行外,其他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亦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2]。本研究从我院收治的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到1株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然而布鲁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Bruker BioT yperTMMALDI-TOF MS)仪却错误鉴定为易北河弧菌(Vibrio albensi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检出O139群霍乱孤菌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分为O1群和非O1群。O1群包括埃尔托孤菌(EVC)和古典生物型。非O1群为O139群。1992年在印度马德拉斯首次发现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样疾病,并于1994年传入我国。本县于1999年10月首次检出O139群,其后在2000~2003年陆续检出4例,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5.
刘爱菊  张群先  黄秀荣 《检验医学》2014,(10):1076-1077
霍乱弧菌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目前有155个血清群.自1817年以来,已发生7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n O1non O139 Vibriocholeraev,NOVC)虽尚未引起世界性流行,但也可引起人类腹泻及肠道外感染,如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国内、外已有关于从血液中分离出NOVC的报道.2012年7月河池市人民医院从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及腹水中检出3株NOVC.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北京友谊医院4-10月肠道门诊分离到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霍乱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结果 35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40.0%)最高,其次是氯霉素(28.5%)和磺胺异恶唑(22.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菌株均携带hlyA和ompU,hapA(97.1%)、rtxA(91.4%)、Ⅵ型分泌系统T6SS(94.3%~97.1%)、Ⅲ型分泌系统T3SS(80.0%~85.7%)和nanH(62.9%)阳性率较高;主要的毒力基因型为hlyA-rtxA-hapA-ompU-nanH-vasA-vasK-vasH-vcsC-vcsV-vcsN-vspD(40.0%)。结论 临床分离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多样化,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需加强腹泻病例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0—2021年江西省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的基因组变异特征。方法 使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获得菌株的基因组精细图,使用IQ-tree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遗传系统发生树,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研究密切相关菌株的差异,使用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江西省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基因组多态性较引起霍乱流行和大流行的产毒株高,其中部分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携带耐药质粒,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结论 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基因组多态性高,应该密切关注携带多耐药质粒的霍乱弧菌非产毒株。  相似文献   

9.
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方法。方法以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模式制备O139群霍乱弧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紫外灯下观察试纸条上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荧光信号强度作为结果判定依据。结果用所制备的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对9属20种105株菌进行检测,所有20株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余85株非O139群霍乱弧菌均呈阴性反应;用该试纸条检测人工污染的海鱼样品,灵敏性为3.5×10^4CFU/mL。用自制试纸条和标准法同时检测77份样品(均为水产品),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5.7%。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成功为O139群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检测方法,便于野外检测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方法,并对浙江省部分地区海水产品中非O1、非O139 群霍乱弧菌及其携带毒力基因开展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三糖斜面、氧化酶实验、粘丝实验、无盐胨水等简单生化进行初筛,对全部结果阳性的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外膜蛋白OmpW以及毒力基因ctxA、h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4年广州市某工厂发生的一起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耐药特性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分离到的6株非O1/O139群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药物敏感性实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6株分离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为非O1/O139群。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6株分离株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克肟、头孢拉定、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多粘菌素B耐药,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四环素、吡哌酸、红霉素和氯霉素敏感。毒力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携带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和溶血素基因(hlyA),未检出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毒力协同调节菌毛基因(tcpA)和肠毒素基因(ST);5株病例分离株和1株冷柜内壁分离株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消化后的PFGE图谱为同一型别。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体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共同的遗传特征,菌株出现了多重耐药,提示应加强该类菌株的监测,防止大范围扩散或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上海市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基因(ctxA)、溶血素基因(hlyA)、毒素协调菌毛基因(tcpA)、调控蛋白基因(toxR)和编码霍乱毒素基因的CTX基因组基因(zot、ace)。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11种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敏感试验。结果 患者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93.2%(41/44)为产毒株,水产来源菌株58.3%(21/36)为产毒株,6株水体来源菌株均为非产毒株。PFGE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35个型别。MLST分析将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9个ST型,其中流行菌型为ST 69型,非产毒株以ST 162型为主。86株O139群霍乱弧菌经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显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的耐药情况比非产毒株严重。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萘啶酸、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O139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对萘啶酸耐药严重。结论 上海市患者和水产来源O139群霍乱弧菌构成以产毒株为主。PFGE分型提示水产为霍乱疫情的主要传染源。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高度克隆化,流行菌型为ST 69型,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一步鉴定,以排除或确诊霍乱。方法以试管凝集和交叉吸收实验复核玻片凝集结果,用生化实验和BIOFOSUN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PCR技术检测O139霍乱弧菌特异性脂多糖基因(LPS)。结果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1株菌可达原诊断血清效价的1/4,1株菌达1/2,交叉吸收后均证实为非特异性凝集;未检出LPS基因;系统生化鉴定判定为麦氏弧菌。结论2株菌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O130群霍乱JX株的ctxAB基因序列,分析该株基因特点。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含O130群霍乱标本,对ctxAB阳性者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发现阳标本中,对其中一株进行了ctxAB基因序列测定,该序列与853(O139群)和N16961(Eltor)同源性为100%,与569B(古典型)同源性99.7%。结论 该研究证明本株与O1群(EVC)遗传关系最近,可能属于B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浦东新区儿童医学中心从1名6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患儿血液中分离到霍乱弧菌,随后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系统生化鉴定、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为不产霍乱毒素的非O1非O139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16.
O139群霍乱弧菌是一种引起严重腹泻的肠道病原菌。随着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霍乱弧菌出现,研究其耐药机制和传播也变得重要。Ⅰ类整合子是细菌获得和传播耐药基因的重要机制,携带位点特异性的重组酶系统,可特异性识别耐药基因盒结构,并将其整合在其中,形成各种组合的多重耐药整合子,转移到细菌基因组其他位点上或通过质粒等在细菌之间扩散。本科在2005年分离的1株O139群霍乱弧菌NB05030中检出发现携带andA2耐药基因盒的Ⅰ类整合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130群霍乱JX株的ctxAB基因序列,分析该株基因特点.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含O130群霍乱标本,对ctxAB阳性者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基因变异情况.结果发现阳性标本中,对其中一株进行了ctxAB基因序列测定,该序列与853(O139群)和N16961(Eltor)同源性为100%,与569B(古典型)同源性99.7%.结论该研究证明本株与O1群(EVC)遗传关系最近,可能属于B型.  相似文献   

18.
甲鱼及养殖水中5株带毒力基因O1群霍乱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杭州市江干区水产品中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分子分型。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对51份样品进行霍乱弧菌分离与鉴定。运用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和PCR检测5株霍乱弧菌对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是否携带ctxA和tcpA毒力基因,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51份样品中检出O1群霍乱弧菌5株,其中小川型4株,稻叶型1株。5株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毒力基因结果均为阳性。5株菌株对11种抗生素敏感,对红霉素和利福平中介,稻叶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小川型菌株对其耐药。PFGE分为两型,两型间仅有一条带的差异。结论本次分离的5株O1群霍乱弧菌均携带ctxA和tcpA毒力基因,故有必要加强对水产品尤其是甲鱼的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19.
林仁卫  叶菊莲  罗芸  占利 《疾病监测》2007,22(9):582-584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了解引起食物中毒的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检出的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Ace)基因的检测,并参照美国CDC PulseNet的统一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作同源性分析.结果 从8例患者和8份食品标本中分离到7株非O1群霍乱弧菌,未检出Ctx、Zot、Ace等毒素基因,检出溶血素,Dienes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病人分离株和剩余食物检出株同源.经耐药性分析,菌株除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100%耐药外,对其余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 通过实验证实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聚餐者共同食用冷菜凤爪所致,流行病学追溯从患者共同食用冷菜和海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为同源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讨论采样对实验室结果的影响。方法霍乱弧菌的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反应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进行。结果 7份肛拭子或粪便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4份食品中1份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1份水标本未分离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由聚餐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采样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参加,应早期、无菌、适量、安全采集,由专门人员送到实验室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为现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