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结合百合宁神汤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对照组加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百合宁神汤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经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LC-90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合宁神汤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陆芳芳  李莉 《新中医》2015,47(1):188-189
目的:观察百合地黄汤治疗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衰弱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治疗,治疗组给予百合地黄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入睡时间、抑郁评分。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百合地黄汤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百合生脉汤治疗心悸怔肿56例李鲁扬(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曹秀珍(山东医科大学校医院250012)心悸、怔肿,临床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及神经衰弱等病中,属心阴虚者甚众。肖珙教授生拟百合生脉汤治疗此证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庄日喜 《河南中医》2007,27(10):36-36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并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精神障碍。它是神经症中的一个类型,也是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1]。西医治疗本症,多以镇静、催眠为主,但服药日久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因此,不少患者求治于中医。笔者自1996~2006年,运用以百合、酸枣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近3年来,应用自拟丹参安神汤治疗神经衰弱失眠20多例,经临床实践证明本方疗效较好,故介绍给同志们参考。处方:丹参30克~90克、夜交藤30克~60克、生地30克、百合30克、五味子15克。功用:安神宁心,养血滋肾。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  相似文献   

7.
神经官能证包括神经衰弱和癔病。分属于祖国医学“不寐”、“头痛”、“眩晕”、“郁证”以及“脏躁”和“百合病”等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而致病,出现失眠,心烦,心悸,胸闷,嗳气,善太息等症状。我们自拟“逍甘百合汤”治疗神经官能症,均获得满意的疗效。1.药物组成:百合40克,夜交藤5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郁金15克,香附  相似文献   

8.
神经衰弱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神经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该病多由神经功能过度紧张及超负荷情绪、长期失眠等诸多因素引起,属中医学"百合病"、"不寐"、"郁证"、"狂躁"等情志病范畴。中医认为病因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体衰,禀赋不足所致。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笔者通过检索近十年有关神经衰弱的文献,从神经衰弱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多种治疗方法出发,并着重对神经衰弱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神经衰弱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里面,找不到神经衰弱的记载,也没有神经这一名称。但中医文献中有关类似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的记载,则是比较丰富的。如灵枢经上的“解”,金匮要略的“百合病”,所描写的症状,与现代的神经衰弱比较相近。并且在头痛、头昏、心悸怔忡、寤寐、脾胃虚弱、肝胆火旺、阳萎早泄等门类中也可找出有关类似本病的各种证候、症状。这样,就使我们有很大可能性从祖国医学文献中探索出有关本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材料,充实  相似文献   

10.
<正> 先师曹惕寅(前清御医)对神经衰弱,几经探索揣摩,提出内伤百郁的病机,创立清理、疏化、调补的治法,应用于临床,多获卓效。爰就曹师口授心传的经验,作简要的介绍。病机刍见曹师曾说,初治神经衰弱,亦觉茫然。徒见病情之繁杂,嗟叹治法之艰辛。曾从百合、怔忡、脏躁、癫狂、狐惑、劳损等病而求索。然皆近似而不切中。积十四年之研究,始悟神经衰弱之病机在于内伤百郁。内伤者,  相似文献   

11.
周军怀 《陕西中医》2008,29(5):517-518
目的:观察养心安神与重镇潜阳中药配伍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按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百合珍珠安神汤(百合、珍珠母、郁金等),对照组服用养血安神片,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具有明显促进改善睡眠功效。  相似文献   

12.
百合地黄汤和百合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为治疗百合病的有效方剂。仝小林教授善合用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失眠、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病证。临床辨治以"症-证-病"结合的辨治策略为指导,经方新用,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现拾取验案1则,通过阐述仝小林教授应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的经验,解析其辨治策略,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神经衰弱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敏 《河北中医》2006,28(11):853-853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以头颈部肌紧张性疼痛、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4~2005年,笔者运用针刺治疗神经衰弱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沈歆 《河南中医》2013,33(5):640-642
百合具有清热润肺、安神之功效,笔者在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治疗痛风的过程中,发现百合还具有止通身疼痛之功效,且在痛风病的治疗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临床疗效.现通过运用“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对百合药性进行回顾梳理,并提出对中药及疾病的认识应运用“动-定”的观点,即在掌握药物主要功效的同时,动态认识药性理论的发展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加减安眠汤”治疗神经衰弱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加减安眠汤”的组方成份:百合、生地、炙甘草,元胡、大枣、柴胡、茯神、竹茹、丹参、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花、五味子、麦芽、陈皮等十六味。辨证加减: (一)失眠多梦重者、百合、夜交藤、枣仁加至50克,兼有腰背酸痛者配合交泰丸交通心肾。 (二)虚热升火者白芍改赤芍,酌加丹皮、栀子。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神衰302例临床分析徐奎田(山东省莒南县相邸镇光明中医诊所276260)李学苏(山东省莒南县路镇医院276600)神经衰弱是西医病名,其主要临床症状,散见于中医“不寐”、“惊悸”、“郁症”、“百合病……”中,今根据其主要症状,针对致病因素,辨...  相似文献   

17.
刘胜运用百合知母汤治疗乳腺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飞  刘胜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068-1069
刘胜教授运用百合知母汤治疗各种乳腺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独具特色。文章列举刘师运用百合知母汤治疗乳癖、乳腺癌术后、乳疬医案各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裴中平 《光明中医》2003,18(4):11-11
1 关于鼻窦炎的临床诊断1 1 鼻窦炎与神经系统疾患 多数鼻窦炎患者 ,临床主诉为头晕、头痛、失眠 ,记忆力减退 ,恍惚 ,学习成绩下降及不可言状的“百合病”状态。临床医师常误诊为神经衰弱及脑部疾患。然而脑颅CT、MRI未有阳性发现 ,运用神经调节剂未能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候。部分患者 ,可主诉为半身的感觉异常 ,如麻木、无力、困痛等 ,然而血压、脑颅监测无异常。常见有患者主诉为旋转性发作性眩晕、呕吐等美尼埃尔症就诊者 ,但五官科外耳道检查 ,颈椎X片及血压均无阳性体征 ,运用眩晕对抗剂如西比灵、眩晕停只能暂缓一时 ,不久又…  相似文献   

19.
神经衰弱一证属西医病名 ,中医无此名称 ,多包含在头痛、眩晕、虚劳、不寐、脏躁、百合病、郁证等病当中。由于症状繁多 ,几乎涉及到每个脏器 ,病情轻重不一 ,时发时愈 ,变化多端。中医论为本病多发生体质较弱或性格急躁 ,任性 ,自制能力差 ,而使脏腑阴阳失调而引起各种病证。1  相似文献   

20.
神经衰弱为临床常见病,病程较长,症状复杂,虽不系重病,确很棘手。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以养血柔肝、宁心安神、健脾利湿之品,自拟“安神粥”用治本病效果颇验。现报导如下。药物组成百合、龙眼肉各10g,阿胶、莲子肉、淮山药各6g,银耳、扁豆、薏苡仁、小麦各3g,大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