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准确地估计蚊虫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数量对于疟疾的监测、预防和媒介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使用的蚊虫体内子孢子数量测定法是定量环子孢子(CS)ELISA试验。该法快速、准确,具有种特异性。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需要改进。为使目前用于恶性和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检测的CS ELISA法试剂标准化,以及进一步确定蚊虫体内CS抗原量与子孢子数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了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恶性疟原虫(Pf)、间日疟原虫(Pv210)和Pv247CS抗原和子孢子的研究。抗Pf、Pv210和Pv247C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来自WHO疟疾子孢子参考实验…  相似文献   

2.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3.
子孢子率是描述一个地区疟疾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蚊媒自然种群的子孢子率主要依靠单个蚊虫的唾腺解剖、镜检来确定,但这一传统的方法费时、费力,仅可检查新鲜蚊虫,敏感性低,不具有种特异性,且不能定量。近年来随着抗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以 IRMA、ELISA 或 IFAT 通过检测蚊体内环子孢子蛋白(CSP)抗原,在实验室及现场检查、鉴别及定量测定蚊虫个体及种群体内的疟原虫子孢子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免疫学方法省时、省力、操作简便,不仅可检测新鲜蚊虫,亦可检测干燥或冰冻保存4~6个月的标本,不仅可检测个体.亦可批量检测(20~25只)。本法特异性极好,只有在 P.v.与 P.o.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ELISA 通常可查出300~400个子孢子/蚊,IRMA 通常可查出500~1000个子孢子/蚊。因 ELISA 设备简单,不受放射性试剂寿命限制,不需考虑放射性污染等,故比 IRMA 更具优点。IFAT 不能定量,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A10及 NFS2是用于检测蚊媒体内子孢子的标准化 ELISA 的理想单克隆抗体(McAbs)。目前免疫学测定的主要问题是,该方法可同时查出卵囊、血腔及唾腺中的子孢子抗原,往往得出偏高的结果,仅检测蚊虫的头胸部可能更为准确。本文涉及到的免疫学方法同时为蚊媒体内其它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锭反应技术,进行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1)从间日疟原虫患者的全血DNA中扩增出约772bp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证实为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2)与间日疟原虫亲缘上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3)该检测体系可检测出间日疟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检测和虫种鉴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采用针对4种人体疟原虫18S rRNA基因属特异性保守区的1对引物, 以疟原虫18S rRNA基因重组质粒与按蚊DNA的混合物为模板, 进行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 验证方法的特异性, 并通过熔解曲线分析进行虫种鉴别。应用阴性按蚊DNA稀释的间日疟原虫18S rRNA基因重组质粒为模板制作标准曲线, 并分别以质粒DNA和实验室子孢子感染阳性的按蚊DNA为模板分析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部位、 不同用量按蚊DNA, 以探讨按蚊DNA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 该方法对按蚊、 人血DNA均无扩增, 对4种疟原虫DNA均有特异性扩增且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 (Tm) 易于区分,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Tm值分别为71.0、 72.7、 73.9 ℃和75.9 ℃。标准曲线中循环阈值(Ct值) 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 = -0.99)。最低可以检出含50拷贝的质粒DNA或32倍稀释的子孢子阳性按蚊DNA样本。按蚊DNA对荧光定量PCR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的Ct值在实验内和实验间均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 新建立的SYBR Green I染料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检测, 并可同时对4种人体疟原虫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能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根据恶性疟原虫 CSP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以 Chelex- 10 0煮沸法制备 DNA模板 ,采用 PCR方法 ,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模板预期被扩增出 2 45 bp的 DNA条带 ,并将该法与蚊虫解剖镜检子孢子方法相比较。结果经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的 31只大劣按蚊中 14只 PCR阳性 ,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 DNA片段 ,其余 17只 PCR阴性 ;以该技术检测野外捕捉的 98只按蚊 ,结果均为阴性。 PCR法与解剖镜检法相比较 ,检测结果完全符合 ;相当于 1/ 10个阳性蚊子的模板即可满足 PCR检测。该检测体系灵敏、特异 ,对于蚊体内恶性疟原虫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间日疟原虫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1)从间日疟原虫患者的全血DNA中扩增出约772bp的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切,证实为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2)与间日疟原虫亲缘关系相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和正常人全血核酸抽提物经扩增后均未见特异性的扩增条带;(3)该检测体系可检测出间日疟原虫感染血样中2.8虫/μl血的水平;(4)将该检测体系用于深圳地区及湖北随州地区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样的检测,147份患者的血样中144份检出阳性,可见一条特异性扩增带,与镜检的符合率达98%,而20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法灵敏、特异且稳定性好,适用于间日疟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能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根据恶性疟原虫CS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Chelex-100煮沸法制备DNA模板,采用PCR方法,恶性疟原虫子孢模板预期被扩增出245bp的DNA条带,并将该法与蚊虫解剖镜检子孢方法相比较。结果经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的31只大劣按蚊中14只PCR阳性,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其余17只PCR阴性;以该技术检测野外捕捉的98只按蚊,结果均  相似文献   

10.
套式PCR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采用2对针对间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SSUrDNA)的特异引物,利用套式PCR技术,从蚊体DNA样本中,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进行间日疟原虫的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扩增出特异的约121bp大小的DNA片段,估测每份蚊虫DNA样本中含有3个以上子孢子或100只蚊中含有1只阳性蚊即可得此片段,而对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约氏疟原虫及正常蚊虫DNA不能扩增出此片段。结论:此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部分基因序列,了解我国虫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CS蛋白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取3个阳性克隆制备M13-CSP单链DNA,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该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应用PCGENE软件对六个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分析。结果:我国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与T4、Welcome、NF54、3D7及7G8等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一个有意义核苷酸突变发生在P.fTh/Tc抗原表位区。结论:云南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间日疟病人血,离体感染中华按蚊,分离子孢子,用10~12万条子孢子/次的量,免疫BALB/c小鼠,抗体效价均达到1:640,取其脾细胞作融合试验,已培养出抗体滴度高、特异性强的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13.
异种表达是鉴定蛋白功能、研究其结构和抗原产生的重要工具。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是子孢子表达的一个糖基磷酯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的表面蛋白,在蚊和脊椎动物宿主体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疟疾疫苗的一个重要候选分子。由于疟原虫基因组中含有极其丰富的AT含量,对有效表达是个障碍,Peterson利用基因组中同样富含AT的营自生生活四膜虫作为编码恶性疟原虫CSP的表达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单克隆抗体2F2,NVS3和2E10以及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4B2,8E3对日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入肝癌细胞(HepG2—A16)以及侵入后的进一步发育的影响。在浓度为25μg/ml时,2F2,NVS3和2E10抑制子孢子入侵的百分率分别为100%,76%,10.5%。部分子孢子未抑制而侵入肝癌细胞后,发育为红外期裂殖体,后者发育不良,提示抗体还影响红外期的进一步发育。4B2和8E3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4.5%和3.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保护性抗体提供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6.
间日疟原虫与异种疟原虫之间的红内期交叉反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NP-40分别提取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及约氏疟原虫中溶性抗原,用间日疟病血清及两株抗间疟红细胞内原虫单克隆抗体6H7和2C3对上述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间日疟原虫与异种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交叉反应原,其中食触猴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可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多于另外三种疟原虫。五的虫共有的79kD蛋白均可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此外,间日疟病人血清还识别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扩增、鉴定并克隆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约772hP的基因片段,包容CSP基因的Ⅰ区、中央9肽重复区、重复后可变区及Ⅱ区。方法:采用PCR法扩增出CSP目的基因片段,以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纯化,并以限制性内切酶BstNI酶切鉴定后,采用T载体连接方案,插入中间载体PUC19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体PUC19/CSP,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7,蓝白菌斑初筛阳性重组子,并以PCR法与限制性酶切分析对阳性克隆进一步鉴定。结果:从间日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约772hPDNA条带,而正常人血与空白对照无特异性扩增条带,经酶切鉴定证实为CSP基因片段;所构建的PUC/CSP重组体阳性克隆经双酶切与PCR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体外成功扩增并克隆间日疟原虫CSP基因片段,为下一步的基因序列分析及CS诊断抗原的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1%NP-40分别提取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及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可溶性抗原,用间日疟病人血清及两株抗间日疟红内期原虫单克隆抗体6H7和2C3对上述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间日疟原虫与异种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交叉反应抗原,其中食蟹猴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可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多于另外三种疟原虫。五种疟原虫共有的79kD蛋白均可被间日疫病人血清识别。此外,间日疟病人血清还识别正常人红细胞膜抗原中的160kD、67kD蛋白带。McAb6H7识别不同疟原虫中相应的交叉反应抗原区带分别为:恶性疟原虫186kD、175kD;食蟹猴疟原虫133kD;伯氏疟原虫186kD、175kD及约氏疟原虫164kD,另外,McAb6H7还识别正常人红细胞膜中的184kD、170kD蛋白。McAb2C3识别四种疟原虫共有的60kD蛋白,该蛋白可能为疟原虫的种间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9.
用间接荧光抗体方法筛选抗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单克隆抗体云南省疟疾病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余蕾,余文祥,李菊异,李崇珍IFA是检测抗体的较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我们用此法筛选抗间日疟原虫(P.v)子孢子单克隆抗体,获得较满意结果。材料与方法1抗原与试剂子孢...  相似文献   

20.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 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