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大黄素(Emo)对术后肠梗阻(POI)大鼠胃肠动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灸治疗组、Emo治疗组和通路干预组,每组6只。通过腹部手术在大鼠中诱导POI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针灸治疗组给予针刺相应腧穴。Emo治疗组给予Emo 80 mg/kg灌胃。通路干预组给予Emo 80 mg/kg灌胃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激活剂Prepro VIP 5 nmol/kg尾静脉注射。通过胃排空(GE)和胃肠道转运(GIT)实验来确认胃肠道运动。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确认炎症反应。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来证实氧化应激反应。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IP/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组织结构受损明显,GE、GIT、SOD、GSH-Px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虽然对于胃肠动力低下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由于胃肠动力低下产生牵涉到多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变化,所以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胃肠动力低下的产生机制.中医认为,胃肠动力低下产生虽涉及多个脏腑,但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发生的基本病因病机,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调整脾胃气机为要,在临床中可使用大量的健脾益气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腹部术后大鼠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26只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大黄素高中低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5组,另6只备用,造模3、6、12、24h后分别测定血清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释放肽、胃底组织ghrelin表达水平、胃内残留率、肠推进率及肠管炎症损伤程度。结果①各组死亡率均为0;②高剂量(24、12、6h)组,中剂量6h组血清S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水平高剂量(24、12h)组、低剂量24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底组织ghrelin表达水平高剂量3h、中剂量24h、低剂量3h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12h组、中剂量(24、6h)组、低剂量(24、6h)组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24h,低剂量3h组胃内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评分高剂量组(3、6、24h)低于对照组(P<0.05);胃底组织ghrelin表达,高剂量组3h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③中剂量组12h血清SS水平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高剂量组;胃内残留率高剂量组12h明显高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大黄素能双向调节腹部术后大鼠胃肠动力,可能与减轻肠管炎症反应、抑制生长抑素、提前和提高ghrelin分泌峰值有关。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动力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动力及其血浆、乙状结肠黏膜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便秘型、腹泻型IBS组及对照组各13名,分别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记录空腹和进餐状态下乙状结肠的压力波形;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含量。结果 在空腹状态下,腹泻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15.9±4.9)显著高于便秘组(10.9±5.6)和对照组(9 .4±3.6);进食后30 min内,对照组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218. 7±76. 5)升高的幅度更为显著,腹泻组的动力指数(86. 5±53. 4)显著高于便秘组(42 4±29 6)。试餐后60 min,腹泻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65. 4±11. 7),显著高于便秘组(19 8±14 .5)和对照组(23 .2±11 .3)。腹泻组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MT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便秘组患者(P<0 .01);便秘组乙状结肠粘膜VIP的含量高于正常组及腹泻组(P<0 .05),血浆中VIP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 .05);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SS的含量在便秘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腹泻组(P<0 .01~0 05);血浆CCK在腹泻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便秘组(P<0. 05),在乙状结肠黏膜中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空腹状态,乙状结肠黏膜MTL、CCK的含量与腹泻组乙状结肠动力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式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对肝外胆管结石术后病人肠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口服进食量达60%需要量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口服进食量达60%需要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模式胃肠快速康复治疗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病人对治疗术后肠麻痹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胃肠激素紊乱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发病机制复杂的急腹症,死亡率高达20%~30%。SAP常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伴随胃肠动力障碍而致的并发症,包括麻痹性梗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枳术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以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测定各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窦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活性肠肽(VIP)阳性产物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明显升高(P<0.01),胃窦部AchE的阳性产物含量明显减少(P<0.01),VIP明显增加(P<0.05)。枳术饮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P<0.05),显著增加胃窦部AchE的阳性表达,降低VIP(P<0.05)。结论枳术饮能促进FD大鼠胃排空,其促胃动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胃窦部乙酰胆碱(Ach)增加,VIP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直肠吻合术后胃肠减压的疗效。方法:将304例结直肠切除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胃肠减压组(对照组)和术后无胃肠减压组(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吻合口漏以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腹部伤口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而对照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其中试验组发热率为1.9%,对照组为6.8%;试验组肺内感染率为1.2%,对照组为5.4%;试验组咽喉炎发病率为2.6%,而对照组高达18.9%。结论:结直肠吻合手术后胃肠减压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给患者带来更多不适,尽早撤除胃管利于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承气合剂早期灌服对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结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组)及对照组(Ⅱ组),Ⅰ组于术后4 h开始鼻饲小承气合剂,Ⅱ组自术后保持禁食至肛门排气;记录肠呜音的恢复、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1.67±1.73)h,第1次排气时间为(19.00±2.69)h,第1次排便时间为(29.27±13.7)h;Ⅱ组患者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8.53±2.02)h,第1次排气时间为(27.20±3.88)h,第1次排便时间为(40.63±5.07)h;两组疗效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承气合剂能有效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的早期恢复,同时对预防腹部外科术后的肠粘连、肠梗阻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味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对家兔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大承气汤组)、对照组(四磨汤组)及空白组(生理盐水组),胃肠减压、禁食,全麻后行肠切除肠端吻合术,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术后观察并记录肠鸣者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肠音恢复情况、肠肌电图、血浆胃肠激素改变及动物小肠推进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术后BER及EMG立即出现,但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加味大承气汤能增加兔肠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加兔小肠的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动,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方法:对国内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了国内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结论:掌握中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现状对临床医生的治疗水平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可使产妇营养得到及时补充,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母婴健康,但由于手术的影响,加上患者术后多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导致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更加不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笔者于2010年6月—2010年12月观察了四磨汤口服液加维生素B1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肠减压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顺  段宏岩 《北京医学》2008,30(4):226-226
经腹部直肠癌手术,由于麻醉、术中胃肠道显露、手术刺激等,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常会导致术后腹胀.另外,为预防术后急性胃扩张及粘连性肠梗阻,术前预置胃管、术后胃肠减压是腹部手术常规.但是,胃管本身的物理性刺激以及胃肠减压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反流性胃炎、水、电解质紊乱等,也不容忽视.我们观察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10例直肠癌术后不用胃肠减压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对家兔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加 味大承气汤组)、对照组(四磨汤组)及空白组(生理盐水组),胃肠减压、禁食,全麻后行肠切除肠端吻合术,假手术 组行假手术,术后观察并记录肠鸣者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肠音恢复情况、肠肌电图、血浆胃肠激素改变及 动物小肠推进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 05) 。术后 BER 及 EMG 立即出现,但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加味大承气汤能增加兔肠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加兔小肠 的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 05) 。结论:加味大承气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 动,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15.
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血清钾的检测及低钾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临床资料胃肠手术患者25例,男性17例,女性8例,50岁以下11例,50岁以上14例。行胃癌根治术10例,结肠癌根治术 8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阑尾炎穿孔并发泛发性腹膜炎5例。25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血清钾降低,1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多天不排气、心律失常及肠麻痹等胃肠道症状,血清钾最低2.25 mmol·L-1。心电检查,4例出现 U波。其中1例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患者,血清钾正常,但腹胀明显,多天不排气,经补充钾后症状消失。术后患者均采取静脉滴注补钾,每日补钾4~5 g。严重时每日可补6 g,但应注意500 mL液体中钾不应超过1.5 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且应同时监测肾功能。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天补钾3 g,第2天测血清钾2.25 mmol·L-1,每日补钾6 g,连续 5 d,在术后第5天进少许米汤。1周后血清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半量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11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7例术后接受半量肠内营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EN组)与48例接受静脉营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T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第9天生化指标和营养支持费用的差别。结果EN组患者的TBil水平较NT组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反映患者功能状态的指标Alb、丙氨酸转氨酸(ALT)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营养支持费用,EN组明显低于NT组(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早期自营养管实施半量肠内营养,能有效减轻可能由静脉营养引起的胆汁淤滞,降低并发症,营养支持费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肠内营养支持前,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如胃肠道术后、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及重症病人,胃肠道运动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及时早期给予肠外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疾病的尽快康复,特别是及时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有效的节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应用时,EN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另外还有倾倒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可能与胃肠道运动在EN状态下与经口摄食有所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脾虚大鼠结肠电及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病理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大黄对结肠肌电皮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的影响,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脾虚大鼠结肠电中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组,3个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用碘化锌-锇酸法(ZIO)观察肌间神经丛及ICC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即壁内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ENS-ICC-SMC)的病理改变.结果长期服用大黄所致脾虚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明显下降;结肠电节律失常;慢波频率变异系数(CV)及异常节律指数(ARI)显著增加;肌间丛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视野ICC稀少;电镜下见肌间神经轴突空化,ICC细胞样变性.结论长期服用大黄导致脾虚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其机制可能为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