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糖尿病大鼠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给予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mg/kg)注射,3d后开始监测血糖,连续3d随机血糖〉28mmol/L者选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BMSC移植组(n=15),BMSC培养上清移植组(n-15)以及BMSC示踪组(以Dil染料标记BMSCs,n=5),分别接受PBS、MSC、MSC培养上清及Dil—BMSC的移植。结果BMSC移植后30d左右血糖水平有明显改善[(20.4±0.98)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明显提高[(0.99±0.23)ng/ml,n=15],p细胞质量明显增长。富含BMSC分泌因子的BMSC上清输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6.2±1.53)mmol/L,n=15],胰岛素水平有所恢复[(0.341±0.08)ng/ml,n=15],母细胞质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胰腺仅检测到小部分BMSC,这部分归巢于胰腺的BMSC中检测不到与胰岛素的共标。结论BMSC的分泌效应为BMSC促进糖尿病动物模型中β细胞再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纯化小鼠胰岛细胞的优良新型方法,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胰岛分离及检测:采用胆总管内胶原酶逆行灌注消化胰腺的方法分离胰岛,淋巴细胞分离液单一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台盼兰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来检测胰岛功能.(2)胰岛移植:空白对照组(n =12),糖尿病鼠组(n=12),对糖尿病鼠组行同种异体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3).糖尿病小鼠经胰岛移植后,1~3 d内,血糖均降至11.1 mmol/L以下.结论:采用新改进的分离纯化胰岛方法,可获得高质量、高功能的胰岛细胞.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行人胰岛小鼠移植及人胰岛同种异体移植提供重要试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及探讨胰腺外分泌细胞对胰岛移植物的损伤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胆总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联合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方法来分离纯化胰岛,人工挑取胰岛细胞并收集胰腺外分泌细胞.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BALB/C小鼠成为糖尿病小鼠.单纯移植组(n=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极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共同移植组(n =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下极同时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和等体积的胰腺外分泌细胞,持续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1个月后切除左肾并继续检测血糖.(2)体外实验: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利用台盼蓝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及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测胰岛功能.结果:(1)胰岛移植后,单纯移植组及共同移植组血糖均逐步降至正常,共同移植组较单纯移植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迟,移植术后第2,3,4,5天,单纯移植组受鼠血糖低于共同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两组受鼠左肾3d后,两组受鼠血糖均>21 mmol/L.(2)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2.90).结论:(1)成功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2)胰腺外分泌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会延迟植入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控制高血糖的最佳方法。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32例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自愿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组(GA组,n=16)与重组人胰岛素N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纽(NA组,n=16),观察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GA组和NA纽空腹血糖(5.25±0.64)mmol/L、6.51±1.23)mmol/L和餐后2h血糖(7.32±1.05)mmo]/L、(9.46±0.52)mm01/L、所需胰岛素剂量(36.8±0.7)Iu、(42.8±1.8)Iu、血糖波动状况[(1.92±0.87)、(2.95±0.83)mmol/L]、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发生率及血糖达标时间等各项指标相比较,GA组明显低于NA组(P〈0.05),同时肝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是2型糖尿病性脂肪肝控制血糖的理想治疗方法,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勤  黄恋川  李伟  吴桐 《西部医学》2009,21(10):1659-166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65例,分别接受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0周,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CGMS观察。结果10周时甘精胰岛素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低于NPH组[(7.2±0.7)%VS(7.8±0.9)%]。CGMS检查显示,甘精胰岛素组早餐后[(9.3±2.2)mmol/Lvs(10.3±2.7)mmol/L]中餐后[(8.3±2.0)mmol/LVS(9.1±1.8)mmol/L]和晚餐后2h[(8.1±2.1)mmol/LVS(8.9±2.3)mmol/L]降低更明显,血糖≥10mmol/L间百分比明显降低[(13.5±9.1)%VS(18.7±10.4)%],凌晨3点PG不过低[(5.1±0.7)mmol/LVS(4.O±0.9)mmol/L]。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例次)显著少于NPH组(3例次),夜问血糖≤3.0mmo/L时间百分比亦明显减少[(1.83±1.25)%VS(5.08±1.23)%]。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更好地控制24小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SD大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及胰岛素分泌状况。方法选择妊娠15d的SD大鼠作为实验组(n=6),以同批次未妊娠雌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n=6)。两组大鼠分别行腹腔内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sD大鼠胰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胰岛形态;放射免疫学法测定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IPGTT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葡萄糖负荷后30、60、90和120min时点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胰岛体积明显增大,胰岛细胞致密度增加。含16.7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刺激1h时,实验组大鼠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SD大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及经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对胰岛功能、肾脏血管内皮毒性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微量白蛋白尿(MU)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果糖胺(F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内皮素(UET-1)、血内皮素(SET-1),计算稳态模型8细胞功能指数(HOMA—I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下降平稳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FBSF(15.01±3.15)mmol/L vs(6.81土0.86)mmol/L]、FA[(3.90±0.38)mmol/LVN(2.41±0.29)mmol/L]、UAER[(53.07±19.83)μg/min vs(21.65±8.16)μg/min]、UET-1[(244.56±19.30)pg/min vs(142.12±27.95)pg/min]、SET-1[(153.34±31.52)ng/L vs (103.55±20.7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S、HOMA-Is、HOMA—IR分别与UAER、UET-1、SET-1有相关关系(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持续性高血糖毒性损害及胰岛功能减退而失去正常效应胰岛素水平对肾脏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有关;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减退、高血糖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大鼠Beta细胞损伤模型,探讨Beta细胞损伤后胰岛的自身免疫性情况和Beta细胞自我修复能力.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 STZ,3d后测量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并进行胰腺组织HE染色、胰岛素和CD8α免疫组化染色.于第54天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第56天检测随机血糖、空腹血糖、空腹C-肽和CD8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给予40mg/kg剂量STZ处理后,第3天大鼠随机血糖[实验组(33.00± 2.31) mmol/L,空白对照组(5.72±0.63)mmol/L]明显增高,而空腹血糖[实验组(4.03±0.48) mmol/L,空白对照组(3.50±0.41) mmol/L]未见异常,C-肽水平[实验组(0.23±0.03) ng/ml,空白对照组(0.29±0.03) ng/ml]降低,胰岛素免疫组化显示Beta细胞受损,CD8 α免疫组化显示在胰岛的周边部存在阳性细胞表达.56 d时血糖趋势及CD8 α表达与3d时相同,但C-肽水平STZ组高于空白对照组,葡萄糖耐量受损.结论 小剂量STZ损伤大鼠Beta细胞后,Beta细胞分泌功能降低,CD8α阳性细胞持续聚集继续损伤Beta细胞,最终可建立一种轻度损伤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胎盘功能不足所致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成年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初步探讨IUGR大鼠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制.方法:结扎妊娠17 d孕鼠(n=14)双侧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 ligation,UAL)建立IUGR大鼠模型,对照组(n=8)行平行开腹术.以UAL组新生鼠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均值的2个标准差为IUGR.选取两组子代成年雄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odified beta-cell function index,MBCI)和稳态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take rate,GIR),对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1)UAL组仔鼠平均出生体重(4.49±0.56)g明显低于对照组仔鼠体重均值(6.16±0.30)g的2个标准差以下,P<0.001;UAL组仔鼠成年后(12周)体重(382±37.51)g已显著超过对照组(339±24.06)g,P<0.01;(2)UAL组雄仔鼠12周时糖耐量实验各时点血糖水平[0 min,(3.96±0.25)mmol/L;30 min,(6.61±0.57)mmol/L;60 min,(7.34±0.47)mmol/L;120 min,(6.27±0.3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 min,(3.56±0.22)mmol/L;30 min,(5.74±0.32)mmol/L;60 min,(5.89±0.29)mmol/L;120 min,(3.89±0.25)mmol/L],P<0.05,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120 min胰岛素值(84.65±11.79)mU/L明显高于对照组(50.01±7.43)mU/L,P<0.05;UAL组雄仔鼠MBCI值(26.42±5.59)较对照组(55.88±10.20)明显降低,P<0.001;(3)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结果示UAL组雄仔鼠GIR值[16.86±1.59 m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0.35±2.38 mg/(kg·min)],P<0.05.结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所致IUGR雄鼠成年期出现肥胖趋势,并发生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邵建政 《当代医学》2013,(28):142-144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初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及各时段胰岛素浓度。结果256例患者均遵医嘱治疗,完成试验。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8.65±1.11)mmol/L、(11.98±2.11)mmol/L、(7.01±0.95)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6.90±1.10)mmol/L、(8.22±1.15)mmol/L、(6.42±0.95)mmol/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8.80±1.23)mmol/L、(12.57±2.55)mmol/L、(7.52±1.13)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7.13±0.90)mmol/L、(8.34±1.21)mmol/L、(6.87±0.99)mmo//L,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对照组,且能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且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荷叶总黄酮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能量饲料诱导T2DM大鼠模型,以荷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持续给药30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及口服糖耐量实验。结果:荷叶总黄酮可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耐量实验(OGTT)中糖负荷后120min血糖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结论:荷叶总黄酮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纠正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灵芝多糖治疗组。分别检测0、7、14 d空腹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与妊娠期糖尿病模型组比较,灵芝多糖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灵芝多糖具有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和上调胰岛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Exendin-4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胰岛β细胞增殖率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Z(35mg/kg)制备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及Exendin-4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Ex—endin-4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测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取胰腺组织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胰岛素、IRS-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增殖率。结果Exendin-4各治疗组IRS-2及β细胞的增殖率较糖尿病组增加(P〈0.05);Exendin-4高剂量组与糖尿病组比较,FBG和HbA1c水平明显降低(P〈0.01),HOMA—IR指数改善。结论Exendin-4能够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改善血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IRS-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磺脲类继发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改用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NPH)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SFS的T2DM患者,在控制饮食基础上,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用口服格列美脲,睡前皮下注射NPH,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口服格列美脲联合睡前皮下注射NPH,治疗后FBG、2hBG、I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bAlc、TG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NPH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继发失效,可起到显著改善糖代谢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Tel)对高脂高果糖饲料(HFFD)喂养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胰岛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标准饲料组(SCD)、HFFD组和HFFD+Tel组,每2周末测定空腹血糖(VSG)和空腹血胰岛素(FSI),第12周末测量体重,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GTF),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称重,部分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胰腺结构,另一部分胰腺组织RT-PCR检测胰腺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2(Glut 2)mRNA的表达。结果HFFD组与SCD组比较,FSG和FSI水平升高,葡萄糖耐量受损,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缺失,β细胞数目减少,胰腺组织Glut2 mRNA表达降低。HFFD+Tel组与HFFD组比较,FSG和FSI显著降低,葡萄糖清除率得到明显改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存在,β细胞数目增加,胰腺组织Glut2 mRNA表达升高。结论Tel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低FSG和FSI、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腺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stem cell,BMSC)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再生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模型组、脑脉1号组、BMSC移植组、脑脉1号加BMSC移植治疗组,另选8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分别于造模3、7、14d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behavior rating scale,BRS),观察脑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MSC移植、脑脉1号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大鼠BRS有显著改善(P=0.000),但在该指标上两者无交互效应。与模型组相比,BMSC移植、脑脉1号以及二者联合可显著增加CD31表达(P=0.000),且两者联合使用存在交互效应,与观察时点存在交互效应(P〈0.01)。 结论:调节“脑中血海”的中药脑脉1号可促进接受BMSC移植治疗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血管再生,改善BRS,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应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单药组单纯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血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单药组、联合组FPG、2 hPG、HbA)(1c)、MDA均升高,SOD均降低(P<0.01);治疗后2组FPG、2 hPG、HbA_(1c)、MDA、MAGE、MODD均较治疗前降低,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MDA、MAGE、MODD、HbA_(1c)下降及SOD升高较单药组更明显(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可减少血糖波动,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