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低流量七氟醚与异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3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各67例,七氟醚组给予低流量七氟醚麻醉,异氟醚组给予低流量异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中七氟醚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术后七氟醚组睁眼时间、说出自己姓名及生日的时间均显著或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1或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中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或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1或P<0.05),术中知晓率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全身麻醉,能够在维持较为恒定的麻醉深度的前提下,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同时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0头巴马小型猪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监测。结果麻醉20例,无麻醉意外情况或死亡,成功率100%。结论异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型猪实验,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控制,安全性高,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3.
AEP监测下吸入全麻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手术对肌松和麻醉深度无特别要求,适合应用吸入全麻维持麻醉,但为了减少麻醉过程中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和控制适可的麻醉深度,可以选择喉罩气道下的吸入全麻;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控制麻醉深度,麻醉过程中应进行麻醉深度方面的监测.本文旨在观察相同程度的麻醉深度(AAI在18~28之间)下,比较骨科手术中患者经喉罩分别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全麻过程中各自的特点和术后的苏醒质量,包括苏醒时间、苏醒的完全程度、苏醒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对比.总结出同样维持在一定范围的麻醉深度(AAI)下七氟醚或异氟醚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4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下维库溴铵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41例,全麻气管内插管后随机用4种不同的全身麻醉方法,即静脉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地氟醚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地氟醚)、异氟醚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异氟醚)和安氟醚组(静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 安氟醚)之一维持麻醉,在呼气未吸入麻醉药浓度达0.6MAC(minimum aveolar concentration,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时静注维库溴铵(0.05mg/kg),肌松监测在四个成患刺激法,比较起效时间,高峰作用时间,临床肌松时间,恢复指数,TR达0.7时间和TR达0.9时间。结果 地氟醚组,安氟醚组,异氟醚组3组之间各指标无差异。起效时间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快于静脉组;高峰作用时间异氟醚组长于静脉组:临床肌松时间异氟醚组长于静脉组;其他各指标4种之间无差异。结论 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低浓度(0.6MAC)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安氟醚和异氟醚麻醉时,对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的影响无差别,其中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安氟醚麻醉和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维库溴铵的强化效应强于静脉点滴普鲁卡因和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氟醚与异丙酚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麻醉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需进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进行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以及异丙酚微泵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麻醉后血糖以及皮质醇浓度均有升高,异氟醚组升高尤其明显(P0.05);在MAP、HR方面,异丙酚组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氟醚组在麻醉后10 min出现较明显降低(P0.05);麻醉后,异氟醚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异丙酚组仅全血高切黏度降低(P0.05)。结论:经临床对比研究分析可见,采用异丙酚麻醉药物对下腹部手术进行麻醉其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明显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气管插管的96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96名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各48例.给予七氟醚组患者应用七氟醚麻醉,异氟醚组患者则应用异氟醚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拔管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七氟醚组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 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丙泊酚与异氟醚是目前用于全身麻醉的常用药物。单独应用和配伍应用都有良好的效果。配伍应用时,停药时机对患者苏醒有一定影响。我们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用药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相结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提前停药后才开始异氟醚吸入的麻醉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80例LC手术患者,分为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七氟醚,异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后5min、苏醒时异氟醚组患者MAP、HR与麻醉前比较明显上升且高于相应时间点的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术后睁眼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和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均少于异氟醚组。且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异氟醚组(χ^2=5.00,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4h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异氟醚组下降的幅度与七氟醚组比较更显著(P〈0.05),术后12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LC手术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较吸入异氟醚麻醉具有麻醉恢复时间短、麻醉恢复质量好、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少、减轻LC手术应激反应的特点,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尤其适合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颅内显微外科手术使用安氟醚、异氟醚麻醉的效果及用其实施控制性降压疗效,对58例采用吸入安氟醚、异氟醚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8例患者于麻醉、手术各期间血压、心率均处于平稳状态,无1例发生心肺、肝肾及其它系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说明应用安氟醚、异氟醚麻醉于颅内显微外科手术效果满意,用安氟醚、异氰醚实施控制性降压安全可靠,对于高血压、心肌缺血性改变患者慎用安氟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控讨不同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与不同剂量芬太尼配伍组合对不孕症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级因不孕症需手术诊治患者60例,随机分为0.6%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组(A组)、0.9%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组(B组)、1.2%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组(C组),每组20例。采用异氟醚.芬太尼配伍的静吸复合麻醉方式,以AEP监测麻醉深度,PM9000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呼气末异氟醚浓度,在不同组别维持相应的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不变,术毕停止吸入麻醉药并进行洗肺,观察麻醉恢复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后SpO2值。结果A、B两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与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异氟醚.较大剂量芬太尼配伍全身麻醉后患者苏醒快,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 index)是否可用于指导异氟醚与安氟醚麻醉。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n =10 ) :组Ⅰ为异氟醚指导组 (Iso t) ,组Ⅱ为异氟醚对照组 (Iso c) ,组Ⅲ为安氟醚指导组 (Enf t) ,组IV为安氟醚对照组 (Enf c)。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浓度。指导组则通过维持AEP index值在 30左右来调节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及AEP index变化 ,并记录各麻醉药用量。结果 指导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大。对照组AEP index明显低于指导组 (P <0 .0 5 ) ,但麻醉维持过程相对较平稳 ,镇痛药与肌松药用量明显少于指导组。结论 AEP index可为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麻醉镇静与睡眠的深度提供量化指标 ,且能预测体动 ,但尚不能完全依赖AEP index来指导麻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七氟醚组(Sevo组)和异氟醚组(Iso组),每组30例。TIVA组使用静脉麻醉,Sevo组使用3MAC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Iso组使用2 MAC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通过微细导管注射亚甲蓝作为标记物,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3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当时和吸入麻醉剂维持后20、40、60 min各时间点亚甲蓝的移动距离,计算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速率(MTR)。结果 TIVA组术中与麻醉前MTR值相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七氟醚组于吸入麻醉20、40、60 min后的MTR值较吸入前分别下降13.7%、19%、30%(P<0.05);异氟醚组吸入麻醉20、40、60 min后的MTR值较吸入前分别下降13.6%、24%、34.4%(P<0.05)。异氟醚吸入后MTR值下降程度比七氟醚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抑制支气管黏液纤毛运输功能,异氟醚吸入后MTR值下降程度比七氟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46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调查,其中23例患者予以七氟醚麻醉,另外23例患者予以异氟醚麻醉处理,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七氟醚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2±5.8)mL,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均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后1 h疼痛评分为(4.2±0.8)分、术后6 h评分为(3.4±0.6)分、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1.8±0.6)分,均低于异氟醚组,P 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异氟醚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与剂量有关。不同浓度异氟醚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对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对于神经外科手术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非常有意义。通过对不同浓度异氟醚麻醉下神经外科手术中颅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得出,其意义在于探讨不同浓度异氟醚对颅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安氟醚异氟醚临床上是否有交感兴奋作用并比较其强弱。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安氟醚组麻醉诱导平稳后吸入安氟醚使呼出气浓度维持 0 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5min ,然后将呼出气浓度加大到 1MAC维持 5min ,异氟醚组方法及吸入浓度与安氟醚相同。两组在吸入麻醉药后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和HR。结果 :浓度在 0 5MAC时异氟醚组的MAP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 (P <0 0 1) ,而安氟醚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在 1MAC时异氟醚组 1~ 3minMAC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及麻醉前 (P <0 0 1)。安氟醚组 1MAC时 1~ 4minMAP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而HR较麻醉前快。结论 :异氟醚有较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安氟醚没有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小清 《中外医疗》2011,30(27):29+31-29,3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异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ASAI-Ⅲ级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异氟醚麻醉,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输液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于麻醉前和手术后1、3、7d分别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MAP(平均动脉压)及术后3、7d MMSE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麻醉期间七氟醚组HR(心率)低于异氟醚组.(P〈O.05),异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均明显较晚(P〈0.05);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dMMSE评分七氟醚组优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大,不太适合老年人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 ,每组各 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下气管插管。Ⅰ组不给吸入麻醉药 ,Ⅱ组吸入地氟醚 ,Ⅲ组吸入异氟醚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0min、6 0min、90min、12 0min、术毕的SBp、DBp、HR、SPO2 、PETCO2 、ETAC。麻醉前、术毕、术后 2 4h抽静脉血 2ml检测cTnI。结果 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SPO2 、PETCO2 麻醉前后在正常值范围。术毕、术后 2 4hcTnⅠ比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对cTnⅠ无明显影响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cTnⅠ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8.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功谱与异氟醚吸入全麻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spectA1000脑电功谱仪对12例行异氟醚麻醉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吸入异氟醚10vol%、25vol%、40vol%并保持上述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各15min后、以及气管拔管前共5个时相,测定α、β、θ、δ波、双频指数(BSI)、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结果:浅麻醉时或麻醉恢复期,脑电功谱呈优势快波,BSI、SEF和MPF上升;较深麻醉时,脑电功谱呈优势慢波,BSI、SEF和MPF降低。结论:①脑电功谱,尤其BSI是麻醉中反映麻醉深度的较好的可信指标;②麻醉对神经中枢的效应并非单纯抑制,而是呈兴奋抑制的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20.
徐哲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32-13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和异氟醚各6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5min后(T1)、切皮(T2)、睁眼时(T3)和拔管前(T4)患者的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和异氟醚组T0、T1、T2、T3和T4时刻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的睁眼时间分别为(7.2±2.5)min和(12.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8.7±2.8)min和(14.3±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