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75至1983年共收治恶性肉芽肿26例,均作单纯60钴放射治疗。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9岁,30岁到50岁17例。本组病例中期随访数为4年。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2年8月至1993年1月,采用开胸于瘤体组织间插植,用荷兰核通Ir192源高剂量事后装加60Co外照射治疗晚期肺癌三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7年至1989年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治疗鼻咽癌217例。分为二组,直线加速器(8mv-x)组107例,60Co组110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时间剂量等因素基本相同。全组5年随访率为90%,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和43.8%,8mv-x组分别为67.3%和49.5%,60Co组为54.5%和38.2%,8mv-x组较60Co组稍好,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终颈部淋巴结残存率和原发灶复发率8mv-x组为25.6%和11.2%。60Co组为34.9%和12.7%(P>0.05)。  相似文献   

4.
 1971-1980年我科收治了53例20岁以下的弄咽疮患者,均用60C。-γ射线外照射,鼻咽部肿瘤量为60~80Gy,结果五年生存率为55%,较成年组高,其中有4例出现了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3例发育迟缓,生长停滞,3例停经或月经失调,出现了晚期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以下简称NPC)的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随着放疗方案设计的不断改进,疗效也不断提高。中山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运用分段治疗,引起同道们的重视。我院自1974年7月至1976年6月,对663例NPC病人进行了钴60放疗,其中321例运用分段放疗,342例行连续放疗进行对照,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和信访,随访率达98.19%。现将本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1986~1978年共收治鼻咽癌97例,均经病理所证实。1986~1975年行60钴放射治疗55例,1976~1978年行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42例。在此97例中以低分化癌(包括鳞状细胞、大圆细胞、淋巴上皮癌)多见,占60~80%;临床分期以Ⅰ、Ⅱ为主占75%左右。两组病例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的比较,(表1,2,3,)  相似文献   

7.
神经嵴起源的少见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源于神经嵴组织的色索性肿瘤虽多,但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及儿童期恶性黑色素瘤均少见。到1980年为止,前者国外文献共报道90例左右1,后者国外报道为60例2、3,国内二者均少有报道。本文报道此两种肿瘤各一例,并结合文献,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本世纪80 年代初Guesada 等人应用IFN-ab 治疗毛细胞白血病以来,”最新生物疗法“在晚期肿瘤的临床应用颇为人们所重视。我们从1988 年开始采用高剂量干扰素合并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33 例,可评病例30 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占76-7 % ,对照组有效率为51-7 % ,x2= 400 ,P< 0-05 ,毒付反应有头晕、头痛、发热,肝功异常外,无肾功改变,认为高剂量干扰素对肿瘤细胞有直接调节作用,调控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和改变宿主与肿瘤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肿瘤防治研究》1976,4(3):33-39
 我院自1959年1月至1966年12月用腔内镭疗及钴60体外四野照射方法,共治疗子宫颈癌2131例。现总结如下:病理分类 2131例子宫颈癌在治疗前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21、P53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0例手术后石蜡包埋标本行P21、P53基因表达检测, 同时选用正常组织为实验对照。结果: 直肠癌组织P21、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 %、42.7 %;P53组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 P21表达阳性病例3 、5年生存率降低, 组 织分化差, 淋巴转移率增高(P<0.05 %)。结论: P53基因与直肠癌形成密切相关, 与直肠癌预后未见相关性。P21基因表达情况可能成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平滑肌肉瘤发生在肺内很少见,近年国内报道仅见一例[1],现将本室遇到一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21岁,因阵发性胸骨后隐痛18天, 于1990年8月10日入院。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射频透热合并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射频加温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1月~2001年9月,应用加温合并放射治疗深部或表浅巨大肿瘤54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26~84岁,中位年龄60岁。肿瘤最大直径<5 cm 18例,5~10 cm 26例,10 cm以上10例。热疗用SR-1000型射频热疗机,频率41 MHz,治疗功率600~900 W,反射功率10~40 W,每周1~2次,每次加温60~90 min,在放射治疗后60min内进行,加温治疗3~14次,平均加温治疗6次。常规放疗每周5次,每次2 Gy,总剂量36~75 Gy,中位剂量60 Gy。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可评价病例的总有效率(CR+PR)为74%,CR 16%,PR 58%。表浅肿瘤7例,CR 3例,PR 4例,疗效优于深部肿瘤。并发症:脂肪硬结5例。结论 影响疗效的关键是放疗剂量,对深部肿瘤的疗效评价应引入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应用顺氯氨铂、鬼臼乙叉甙和平阳霉素联合治疗食道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应用顺氯氦铵(DDP),鬼臼乙叉甙(VP—16)和平阳霉素.(PYm)联合治疗33例中晚期食道癌病人。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审,微效(MR)11例,缓解率(CR+PR)45.4%,总有效率(CR+PR+MR)78.8%。本方案非随机分组分为大剂量DDP组:大剂量DDP组的缓解率(40.9%)低于小剂量DDP组的缓解率(54.5%),而总有效率大剂量DDP组(81.8%)高于小剂量DDP组(72.7%)。中位缓解期7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冷热反应。  相似文献   

14.
 54例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根据1977年WHO分类,燕麦细胞型42例,中间细胞型癌7例,混合燕麦细胞癌型5例,所有病例接受同样的联合化疗,用或不用放疗,燕麦细胞癌有效率(CR+PR)69%,中间细胞癌型+混合细胞癌型有效率(PR)50%。燕麦细胞癌的有效率与中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有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获得完全缓解的15例燕麦细胞癌中6例长期无病生存3~10年,仅1例是混合细胞型生存29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非何杰金淋巴瘤(NHL)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1例颈部与腹部Ⅱ、Ⅲ期NHL 患儿,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石腊标本中P53基因第5-6外显因子, 并对31例患者进行了近8年的随访。结果: 31例中11例存在着P53基因突变, 此11例中有7例复发。而无P53基因突变20例中仅1例复发。结论: 说明小儿NHL中P53基因突变是不良预后的指标, 与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剂量卡铂并自休骨髓移植(ABMT)治疗5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I例,年龄19~55岁,发病到开始ABMT时间3~14个月.5例中4例己接受过不同方案的常规诱导化疗,1例手术切除肺主体病灶.开始大荆童化疗时3例部分缓解(PR),另2例对常规治疗无明显反应,卡铂荆蚤为560~1375mg/m2.大剂量化疗后4例完全缓解(CR), 1例无明显变化,CR持续时间1. 5~18个月.  相似文献   

17.
 鼻腔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第五位(9。4%)2。我院于1975年-1980年收治鼻腔恶性肿瘤91例,其五年生存率为51.6%,其中有4例失掉联系,统计时列人死亡病例。随访率95.6%。  相似文献   

18.
《癌症》1989,(6)
顺铂是治疗头颈部癌肿疗效较好的细胞毒药物之一。常规剂量80—1200C/m~2,缓解率达30—40%。为进一步提高缓解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大剂量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的可能性。 作者所选22例晚期头颈部鳞癌,均经组织学证实。其中以往未经治疗、病变Ⅳ期6例,复发16例。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四周内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中位年龄53岁(24—65岁),Karnofsky标准评分≥60%,预计生存期≥12周。WBC>3500/μl,血小板>100.000/μl,胆红素<2.0mg%,血肌酐<2mg/dl,24小时肌酐清除率>60ml/min,听觉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PCNA、P53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PCNA、P53的过度表达与喉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6例喉鳞癌和7例喉正常组织检测.结果:56例喉癌中,PCNA、P53阳性率分别为71.4% 和 51.8%.正常组织染色阴性.喉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与PCNA、P53 阳性表达率关系密切.结论: PCNA、P53的过度表达与喉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对鼠脑甲氨喋呤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鼠头部接受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24小时,腹腔注射甲氨喋呤(10mg/kg),半小时后处死动物,采用磷光分析法测定血及脑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单次≥20Gy剂量的照射可使药物入脑浓度显著升高;分割照射亦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药物的入脑浓度;照射前30分钟给予血卟啉衍化物能增强照射对脑药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