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近年来鲤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鲤城区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16例,年均发病率为6.55/10万,其中2009~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2例,发病率较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最高发病率18.44/10万,降至2009~2010年的0.39/10万;发病呈现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3~8月份,第二个高峰在12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的江南街道和浮桥街道,在0~1岁组和20~30岁组发病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病例数123例,其中流动占52.03%,无免疫史或不详占91.87%,流动人口病例的免疫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结论:麻疹监测系统较网络直报系统敏感,影响我区麻疹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是易感者的积累、流动人口的聚集、常规免疫和入托入学查验证后的补种工作不够落实,经过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是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2007年与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年与2007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比较两年间流行特征的异同,为2008年后半年麻疹的控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数据》中麻疹的个案资料,抽取广州市2007年3~9月的2809例麻疹病例,及2008年1~5月的1003例病例,对其免疫史情况、发病年龄构成、户籍性质分布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年间麻疹病例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上半年,相比2007年8月龄~14岁麻疹免疫目标人群发病所占比例下降(P<0.05),未到初免年龄(8月龄)病例中6~8月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两年中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仍然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结论麻疹免疫目标人群的麻疹控制较2007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非目标人群(8月龄~14岁以外人群)、免疫空白人群及流动人口是麻疹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6-2012年南昌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南昌市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对2006-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南昌市共报告麻疹病例884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0.47/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4~5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较多的县区发病率较高。发病以6~8月龄儿童最多,成人发病也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麻疹的监测控制,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栖霞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4-2010年栖霞区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我区麻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城郊结合部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占60.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岁组(占34.0%)和20~40岁组(占32.9%),职业以散居儿童为最高(占46.6%)。结论外来流动人口增加易出现免疫空白,未达麻疹疫苗免疫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应种未种以及免疫失败的人群均为麻疹易感人群。建议采取措施提高麻疹免疫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加强疫情监测和规范处置,加强疫苗和冷链运转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花都区麻疹流行态势,为制定消灭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花都区麻疹疫情,并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花都区2006~2008年麻疹发病559例,疫情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带,季节以4~8月为高峰,病例多为外来流动人口,多数病例无免疫史或不详。结论花都区麻疹疫情上升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流入造成麻疹免疫屏障薄弱,提示要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宁波市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对宁波市1999~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的统计分析和采集麻疹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捉法检测麻疹则抗体。结果 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年平均发病率为1.65/10万;流行季节明显,3~5月为发病高峰期,但比麻疹疫苗使用前推迟约2个月;发病年龄较计划免疫之前有明显后移现象,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仍存在地区不平衡;15岁以下儿童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0、85%和20.95%;检测557例麻疹病人,则抗体阳性率达74.69%。结论 建议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毛竹梅  朱建华  王亚东 《中外医疗》2011,30(35):133-133
目的探讨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地区2006年至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及流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0年共发生麻疹病例20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8.2/10万,3~5月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160例,占总数的80%;发病者在18岁以内病例136例,占85%;发病者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108例,多为麻疹免疫空白人群较多,以刚出生的及人口密集区的流动人口为著。结论本地区麻疹流行的时间分布及人群分布与全国基本一致,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麻疹疫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茂名市50年来麻疹疫情流行情况分析与控制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实施计划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950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划分为疫苗前、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三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疫苗使用前(1950~1965年)、预防接种阶段(1966-1983年)和计划免疫阶段(1984~2001年)的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69.63/10万、494.71/10万和6.72/10万。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表现为流行强度大大减弱,流行周期消失,流行季节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不典型病例增多。结论计划免疫阶段的麻疹流行特征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现阶段麻疹控制策略是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征,为流动人口麻疹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中流动人口麻疹占97.31%;发病季节高峰在3~5月及7月;0~6岁儿童和16岁以上的青壮年是主要发病人群,发病高峰年龄为8~24月龄.对8月~6岁麻疹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统计分析表明,有免疫史12.06%,53.19%免疫史不祥,34.75%未接种,初免未种及接种不及时是该年龄段发病的主要原因;16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可能与MV未免疫及接种质量低有关.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及时入册、建证,提高及时接种率和有效接种率,同时开展外来工MV强化免疫,是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成县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县1968~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结果:麻疹疫苗使用前阶段、预防接种阶段年、计划免疫阶段和计划免疫巩固阶段麻疹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2.7/10万、71.8/10万、18.2,10万、24.5/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城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0.01),麻疹流行季节明显推迟;在计划免疫及巩固阶段学龄前儿童发病下降,学龄期儿童发病上升,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但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和低年龄组(〈1岁)两个方向推移的趋势。结论:①随着计划免疫的实施和不断发展,麻疹流行得到有效控制。②麻疹的流行规律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城镇发病高于农村,发病季节高峰后移,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人群分布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形式以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新的流行规律。③麻疹控制策略,一是巩固和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要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三是开展强化免疫工作,四是要加强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存在麻疹发病上升趋势。朝阳市麻疹报告数也由2004年的9例上升至567例,成为本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掌握我市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市麻疹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流行情况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567例,病例分布广泛,麻疹发病呈局部暴发与散发并存。共发生麻疹暴发疫情5起共381例,占发病总数的67.20%。对暴发疫情调查发现,暴发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我市麻疹疫情和流行现状,对麻疹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根据对近两年我市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找出麻疹暴发流行的原因,分析麻疹的防控策略。结果我市麻疹疫情存在着发病年龄双相移位、发病呈高度散发和高度聚集状态、流动人口发病增多等特征。结论为完成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西太平洋地区所有国家和地区将于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有效控制我市麻疹疫情,应认真做好麻疹免疫接种、麻疹疾病的监测与控制、麻疹当前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保定市2010-2015年婴幼儿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婴幼儿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疫情为资料,对该市2010-2015年0~24月龄婴幼儿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2010-2015年全市0~24月龄婴幼儿麻疹发病3 156例,占总发病数的58.3%;其中8~24月龄2 043例,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64.7%,未及时免疫的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36.3%;病例最多的是9~18月龄婴幼儿,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38.5%,0~7月龄次之,占婴幼儿病例总数的35.3%。2<8月龄婴幼儿还未到接种月龄就感染麻疹病毒,是因为病例存在发病前到过医院与麻疹病例或其家中有接触史的情况,所以人群中麻疹病例的数量导致婴幼儿麻疹发病率持续在较高的水平。结论近年来保定市婴幼儿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建议加大查漏补种工作力度,加强人群麻疹疫情监测和免疫水平监测,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最终预防麻疹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4.
陈庆荣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109-110
目的评估甘南州2006~2010年5年间麻疹的流行特征。对甘南州麻疹发病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为调整甘南州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甘南州5年共报告685例麻疹病例,麻疹的年发病率有较大波动。发病年龄集中在0~14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春夏季高发。结论甘南州麻疹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其预防重点是学龄前儿童,提高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及时率,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并且在每年4~6月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在加强麻疹疫苗(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建立麻疹实验室网络,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梁山县2008~2010年麻疹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做好麻疹疫情预测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统计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梁山县2008~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梁山县2008~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9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0/10万;发病高峰为前1年的12月至次年1~5月;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97:1;8月龄~6周岁发病22例,<8月龄33例,7周岁及以上人群23例;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无免疫史者36例,免疫史不详者18例,有免疫史者44例.结论:4岁以下儿童及成人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建议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加大对适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对成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索我县麻疹流行趋势和控制或消除麻疹的策略 ,现将我县 1989~ 1998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本县 1989~ 1998年法定传染病年报、月报 ;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2 结果分析2 .1 流行特征  1989~ 1998年全县共报告麻疹 783例 ,死亡 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41.10 /10万 ,死亡率为 0 .2 5 /10万 ,发病率最高为 1989年达 14 4 .0 0 /10万 ,1990年后发病率持续下降 ,但疫情仍不稳定 ,间隔 1~ 2年仍有局部暴发或流行 ,见表 1。表 1 那坡县 1989~ 1998年麻疹发病与死亡情况年份发病数发病率 ( /10万 )…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斗门区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工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伦  赵泳瑜 《吉林医学》2010,31(21):3501-3502
目的:分析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疫情动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加强麻疹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斗门区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疫情年报表、查漏补种报告和免疫接种报告。结果:珠海市斗门区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灵敏,麻疹发病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口发病率较高。结论:由于漏种、免疫失败等原因,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应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规范化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8.
黄小梅 《右江医学》2001,29(4):337-338
为了掌握田阳县麻疹的发病现状和流行特点 ,找出麻疹疫情的发展规律 ,为以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 ,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 ,对 1991~ 2 0 0 0年我县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田阳县 1991~ 2 0 0 0年各年度的传染病疫情年报。人口资料来自田阳县统计局编制 1991~ 2 0 0 0年各年度的《统计年鉴》。流行特征   1.发病概率  1991~ 2 0 0 0年 10年间共发现麻疹病例3 3 5例 ,发病率 4 .5 4~ 15 .4 7/ 10万 ,年平均发病率 10 .16/ 10万 ,其中仅 1991年、1992年、1996年、1997年、19…  相似文献   

19.
麻疹是冬春季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近年我区麻疹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我区麻疹流行特征,结合全区目前疫情情况,预测我区2014年麻疹疫情将持续上升,强化免疫[1]及流动人口漏种补种工作是当前防控主要策略。本文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  相似文献   

20.
吴伟  冯辉煌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02-1303,1296
目的:了解北海市麻疹流行规律及特征,制定防治对策,以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2007年~2010年北海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人数按报告地区查询.,结果:北海市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但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发病年龄构成有变化,未到免疫年龄与超出免疫年龄的病例增多;大部分县区均有发生,城区发病高于县份;麻疹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2月起发病增多,3.8月达到高峰,2007年以来麻疹年接种率维持在95.05%~98.44%的水平,结论:麻疹发病率多年控制在较低水平,麻疹免疫预防接种率比较高,长时期的高保护率导致易感人群积累。以麻疹疫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管理和分析,尤其是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是符合我市当前的麻疹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