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31例中齿状突骨折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枢椎原发肿瘤4例,寰椎椎弓陈旧性骨折2例,类风湿性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28例行颈后路手术,包括枕颈融合术14例,寰枢椎融合术13例,肿瘤病灶清除后植骨1例;另3例枢椎经口腔病灶清除加钛网融合器椎间植骨及钛板将环椎前弓与G固定,其中2例分别行前后路手术。结果31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13.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6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4例,加重3例。结论对于由寰枢椎骨折脱位、畸形、肿瘤及横韧带断裂等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应早期进行后路前路融合术。充分控制寰枢椎活动,精心准备植骨床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椎板钩加压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寰枢椎不稳者行C1-2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6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横韧带断裂1例,齿突骨折骨不连续1例。术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5年,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3.
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严重的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式。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II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习惯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本组患者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2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12例中Ⅱ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齿状突不连3例,横韧带损伤4例。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置入螺钉,以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颗粒状骨。结果12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1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疼痛,经治疗1个月后痊愈。9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可以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的三维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枕颈钢板固定融合治疗齿突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与迟发性脊髓损伤关系及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7例齿突骨折伴迟发性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施行槽式钢板内固定及取髂骨植骨融合术。随访6个月-48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7例枕颈植骨全部融合,功能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 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应积极选择牵引复位,后方减压,坚强内固定及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枕颈CD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部自体植骨融合枕颈CD内固定术。其中包括寰枢椎肿瘤4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4例,枕寰枢椎复合性畸形4例,陈旧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椎前脱位1例。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5-27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枕颈CD椎板钩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D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适用于枕颈不稳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齿突骨折与迟发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齿突骨折特点与寰枢椎脱位关系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56例齿突骨折合并迟发性寰枢椎脱位,全部施行手术治疗。寰枢椎后结构融合术采用改良式Callie法17例和Brooks法14例;寰椎后弓切除及枕颈融合术25例。随访11个月至10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结果显示:2例枕颈植骨不愈合,1例寰枢植骨不愈合;功能评价:优26例,良19例,可17例,无变化4例。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症,应积极选择外科治疗达到减压和稳定目的。  相似文献   

8.
齿突骨折与迟发性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齿突骨折特点与寰枢椎脱位关系及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对56例齿突骨折合并迟发性寰枢椎脱位,全部施行手术治疗。寰枢椎后结构融合术采用改良式Gallie法17例和Brooks法14例;寰椎后弓切除及枕颈融合术25例。随访11个月至10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结果显示:2例枕颈植骨不愈合,1例寰枢植骨不愈合;功能评价:优26例,良19例,可17例,无变化4例。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创伤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8例创伤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枢椎不稳采用一种新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10~62岁,平均30岁。病因有单纯横韧带断裂,寰椎爆裂骨折并横韧带断裂。结果 8例患者经平均6个月,3个月~5年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安全,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特点,为创伤性横韧带断裂伴寰枢椎不稳后路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椎板钩加压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寰枢椎不稳者行C1-2 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Apofix及Halifix)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 6例 ,陈旧性齿突骨折伴横韧带断裂 1例 ,齿突骨折骨不连结 1例。术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 随访 3个月~ 5年 ,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对寰枢椎不稳可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术治疗 ,椎板钩内固定术无需椎板下穿越钢丝 ,避免了钢丝断裂及松脱。而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 1992—2 0 0 0年收治 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患者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6个月。 2 2例颅骨牵引复位或基本复位的 ,用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 ,C1~ 2 髂骨植骨。 9例牵引未复位和 5例枕颈区畸形的 ,用 Ransford环固定 ,枕颈区减压 (C0 ~ C2 )和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例术后 4天死亡 ,35例随访 3个月~ 4年。寰枢椎固定 2 2例中 2 1例获骨性融合 ,2例复位不满意 ,其中 1例植骨不愈合。Ransford法 13例有 1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块断裂未愈合 ,但内固定无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牵引复位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疗满意。 Ransford环固定对枕颈区减压和枕颈融合能提供可靠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颈后路手术治疗上位颈椎不稳定型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损伤后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59例中,采用枕颈融合术27例,其中辅以CD-Cervical或Cervifix内固定11例;实施寰枢椎融合术29例,其中7例行C1/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8例行Apofix椎板夹固定;进行C_(2、3)椎板、棘突间植骨Axis内固定3例,均为Hangman氏骨折。结果:51例获随访,平均3.5年。骨性愈合47例,不愈合4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9例,术后症状消失和明显改善共22例,加重1例。结论:对于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应早期进行植骨内固定,认真准备植骨床和可靠的内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9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接脱位,5例枕颈区畸形行后路枕颈减压,髂骨植骨,用自制Ransford环颅骨下和椎板下钢丝固定,术后X线片观察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3例随访6个月-4年,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2例枕颈区骨性融合。结论 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能提供较强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病例,患者病程为伤后3个月~2年,平均为12个月,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损伤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ADI)为6~12mm。所有患者均接受Apofix固定并寰、枢椎融合术。本组患者术前均施行颅骨牵引,以获得寰枢关节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结果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枢椎不稳定的表现。结论陈旧性寰椎横韧带断裂是导致寰、枢椎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诊断依赖于ADI测量及MRI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牵引复位是施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Fif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surgically for nonunited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were reviewed. All patients presented late, exhibiting neurological deficits subsequent to nonunion. Delay in presentation was between ¶6 and 120 months (mean 32 months) after the original injury, due to missed diagnosis or inappropriate management. Seven patients who were reduced in traction underwent a Gallie atlantoaxial fusion. In the remaining 50 patients who were unreducible, an occipitocervical arthrodesis was performed.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inimum of 2 years, except one who died from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All patients obtained a solid bony union, including two in whom nonunion occurred following atlantoaxial fusion, and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was added as a rescue. Thirty-eight patients achieved excellent neurological recovery, nine still had some disability, five retained their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two reported a deterioration. In two patients, a recurrence in a traumatic episode was experienced long after a resolution.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occipitocervical arthrodesis is preferable for unreducible subluxation or instability of atlantoaxial articulation in nonunion of odontoid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6.
后路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后路融合术(枕颈融合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后路融合术,回顾治疗过程,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均随访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获得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颈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片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关节无不稳征象;18例在术后3个月内植骨块已完全融合,2例植骨块在术后6个月也获得完全融合.各个随访时间点未见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3个月ASIA评分与人院时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术式首选寰枢椎融合术,慎重选择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17.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4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7~63岁,平均32岁。其中齿突不连18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2例,齿突骨折畸形愈合5例,寰椎横韧带松弛9例。40例有脊髓病或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术中横断挛缩的椎前肌、前纵韧带和侧块关节囊,借助于牵引和器械撬拨的力量使寰枢关节复位;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5例、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2例和借助于枢椎椎弓根螺钉与枕颈固定板的枕颈固定37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41例获得解剖复位;13例部分复位,其中2例行部分齿突切除,另11例术前颈髓角平均104.1°,术后120.2°。48例随访4~40个月,平均15.7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38例术后功能评价(Odom标准)为优15例,良14例,可8例,差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椎弓根钉切割1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发音不正常3例,吞咽不利1例,术后2周发生败血症脊髓炎致瘫痪1例,术后2个月内固定松动1例。结论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结合后路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对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总结。[方法]3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经Anderson-D'Alonzo分类Ⅱ型31例,Ⅲ型2例,无Ⅰ型病例。所有患者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9例同时行Gallie法内固定。[结果]术后进行颈椎正侧位片随访6~52个月(平均7.9个月),32例获牢固骨性愈合,融合率97%。[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上颈椎失稳并脊髓不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男116例,女76例,平均年龄41岁。齿突骨折47例(新鲜骨折38例,陈旧性骨折9例),Hangman骨折45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7例),寰椎横韧带断裂24例,先天畸形23例,寰椎单侧椎弓骨折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一侧关节凸骨折9例,Jefferson骨折并慢性不稳3例,肿瘤4例。齿突螺钉固定29例,颈2-3椎间融合10例,寰枢椎Apofix固定融合27例,颈枕融合Axis固定29例、Cervifix固定36例,Simmos寰枢固定融合32例,Brooks固定融合8例,钢丝加关节突螺钉固定8例:经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植骨融合4例,其他方法1例。结果平均随访4年9个月。189例获得骨性愈合,延迟愈合3例,钢丝断裂2例,椎体移位1例。椎动脉损伤6例次,神经根损伤12例次,退钉10枚。JOA改善率79.9%,无脊髓损伤加重者。结论恰当的手术方法是治疗的基础,内固定物的选择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