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铜  王冬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4):293-294,297
目的:探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 方法:建立肝切除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仪检测肝细胞PCNA的表达. 结果:PCNA强阳性肝细胞数及其总灰度值在肝大部切除后24 h明显增高,肝细胞阳性表达率在48 h达到峰值,至120 h趋于正常水平.结论:PCNA强阳性肝细胞呈规律性变化,提示残余肝可再生.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肝硬变化与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7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癌产社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肝组织,而后两者间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增和一结节与肝硬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胞群体。肝硬变仍为成熟的细胞,而增生结节可以持续增殖,甚至转变为癌。  相似文献   

3.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3例肾癌组织PCNA进行检测。结果:肾癌组织PCAN增殖指数与周围组织有无侵袭有显著性差异,且随肿瘤级的增高,其PCNA增殖指数亦相应增高,结论:PCNA的表达肾癌的恶性表型,对评估肾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定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忠诚  杨竹林 《湖南医学》1997,14(6):331-332
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意义。发现高分化、组织学分级I级、癌细胞浸润深度+级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CNA阳性细胞率评分均数明显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组组学分级Ⅱ级或Ⅲ级、癌细胞润深度++级或+++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结果提示PCNA阳性细胞率高的胃癌恶性度高和预后差,PCNA是一个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PCNA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PCNA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可行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可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肝癌标本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以X^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5%、77.77%、81.82%。PCNA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明显相关,但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性别、年龄及HBsAg是否阳性无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NA有望成为预测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作为δ-DNA多聚酶的辅助蛋白,是一项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良好指标,对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增殖状态的角度.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大肠癌中PCNA的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探讨PCNA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ABC法对82例喉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学恶性度高的肿瘤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恶性度低的肿瘤(P〈0.01)。5年生存组的患者PCNA标记数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组(P〈0.01),提示PCNA免疫组化标记可作为判断喉鳞癌恶性及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 (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2)不同分类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增生结节、肝硬变与肝癌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7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③结果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6.69,P<0.05);在癌旁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肝组织(χ2=8.45,P<0.05),而后两者间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05)。④结论增生结节与肝硬变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胞群体。肝硬变仍为成熟的细胞,而增生结节可以持续增殖,甚至转变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在 98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 98例胃癌标本中 ,PCNA标记指数 (PCNALI)在 15 85 %~ 82 12 %之间 ,平均为5 2 17%± 11 4 6%。PCNALI在低分化胃癌 (直径 >5cm ,有淋巴结和其他脏器转移 )中的表达远高于高分化胃癌 (直径 <5cm ,无淋巴转移 )。以 5 0 %为界限 ,PCNALI>5 0 %者生存期短 ,5年生存率低。结论 PCNA对胃癌的诊断、分期、预后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4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不典型腺瘤,15例乳头状腺癌,10例滤泡性腺癌,10例髓样癌,10例未 分化癌。结果 PCNA增殖指数在甲状腺腺瘤为 12.8,不典型腺瘤为 19.8,乳头状癌为 19.2,滤泡性腺癌为 26.4,髓样癌 为27.9,未分化癌为44.3。各组间比较:不典型腺瘤与乳头状癌之间无差异;腺瘤与不典型腺瘤和乳头状癌间有显著性 差异(P<0.05),与其余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指标,并 可反映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人牙齿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捍国  肖明振  刘军  张进 《医学争鸣》2000,21(4):467-469
目的 探讨人牙齿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状况。方法 制备人牙齿发育各阶段标本,采用SP法对增殪细胞核抗原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牙齿发育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结论 牙胚内存在广泛的细胞增殖,成釉细胞系和成牙本质细胞系的增殖状态呈现出连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放射前,后人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活检癌组织冰冻切片上,进行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放疗前的宫颈癌组织内,多数癌细胞呈PCNA免疫染色阳性;照射(30-40Gy)后,多数癌细胞无PCNA染色,但间质细胞的PCNA免疫染色明显升高,大量间质细胞则呈中等或强阳性染色。结论 放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PCNA表达的同时,诱导间质细胞的PCNA表达,提示PCNA的表达状态可作为放射治疗中评价宫颈癌细胞增殖和间质组织修复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暴发性肝衰竭、急性肝损伤动物肝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暴发性肝衰竭动物肝再生明显高于急性肝损伤动物,暴发性肝衰竭动物有强的再生能力,对于暴发性肝衰竭控制肝细胞坏死较刺激肝细胞再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PCNA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5.47士17.83)%。PCNA标记指数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结论 PCNA可能成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运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PCNA表达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空洞、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毛刺征无关。结论周围型肺癌PCNA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研究,可为阐明周围型肺癌CT表现的分子机理及临床评价和治疗周围型肺癌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8.
葛霞  谢群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24(1):5-6,F00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形态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12例胰岛细胞瘤的病理资料,并以S-P法作了PCN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条索状,小梁状排列的大细胞型胰岛细胞瘤PCNA呈强阳性,而胰岛状,玫瑰花样排列的小细胞者PCNA表达弱,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咽癌组PCNA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P<0.001);PCNA指数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P<0.005),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下咽癌PCNA的表达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