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校的Phyllis Kanki和MaxEssex及其同事报告,从西非塞内加尔非常健康的人群中分离出一种与AIDS病毒关系不大的病毒。此外,巴黎巴斯德大学的Luc Montagnier恰好也报道,在两名AIDS病人体内发现一种新病毒,此病毒与AIDS病毒的关系不大。后者和Essex研究组分离的病毒之间是否有任何联系尚不清楚。 Kanki及Essex等人最近的研究结果是在过去发现猴亲T淋巴细胞病毒-Ⅲ(STLV-Ⅲ)的基础上获得的。这种与人AIDS病毒相似但不完全一样的病毒,最初在被捕捉的患有AIDS样病的恒河猴体内发现,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新闻社6月2日东京消息:日本京都大学Masanori Hayami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特异性AIDS基因“R基因”,此基因促使AIDS病毒诱发人免疫缺陷。最初他们发现非洲绿猴的AIDS病毒缺乏R基因,以此研究为基础他们发现了R基因. Hayami小组分析了肯尼亚绿候AIDS病毒以及人类和有R-基因红猴类似病毒的基因排列。R基因由  相似文献   

3.
2月22日,WHO公布泰国发现家猫感染H5N1病例。在一户人家15只家猫中已有14只死亡,其中一只被当地人确证与死鸡有接触。此前,还没有出现家猫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因此WHO称之为“不寻常的事件”。尽管WHO强调,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还不能说明禽流感传染给人的风险增大,但这个问题,在禽流感暴发之初,就成为人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关于禽流感可能在人际间大规模流行的预言,在1997年香港出现人禽流感之后就被提出来。而根据日前《Science》的报告,1918年西班牙流感就可能由禽流感病毒进化而来,当时造成全世界流感大流行,导致2 000万人死亡。对这个问题,记者在与专家的接触中了解到,人与病毒的斗争是一种长期共存、具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存。要加以正确认识和对待,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任务,还涉及到公共心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1):43-43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网站9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新加坡科学家意外地发现SARS病毒相对稳定,没有重大变异,这也意味着这一病毒在人体存在的历史可能比人们估计地要早。新加坡基因研究科学家的这份报告说,他们已经识别出SARS病毒的基因变异,发现病毒的两种变异与地区有关,这也有助于科学家调查病毒的来源。他们表示,病毒的稳定性是一把双刃剑:病毒既不会变得更凶猛,也不会在传染几代后毒性减弱。据美联社报道,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病毒学教授布朗表示,病毒似乎相当稳定,尽管有一些变化,但不是很多。布朗还表示,如果病毒相对稳定的话,疫苗…  相似文献   

5.
三、犬细小病毒 3.兽疫流行学 a.宿主范围有关自然宿主范围和影响地方流行性和自然疫源性的因素的资料有限。犬是主要宿主,其它犬科包括鬣狼、丛林犬、郊狼和食蟹狐等也有发病。1979年还报导了由一种细小病毒引起的水貂严重性肠炎。水貂的分离物对犬具有致病性。浣熊也可能易感CPV。家猫对实验性CPV感染具有易感性,但患病不明显。尽管猫与CPV病犬频繁密切接触,但此种犬的病毒从未使猫发病。由于FPV和CPV之间有交互的抗原关系,因而关于野生动物对FPV的易感性的血清学调查均未得到确切结论。没有CPV感染人的迹象。抽检300多份与CPV感染患犬密切接触的人血清,均未发现这种病毒的抗体(HI)。  相似文献   

6.
在第六届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发现AIDS病毒的研究小组负责人Luc Montagnier声称,他分离出一种与艾滋病发生有关的新传染物。此物质是一种小的细菌样微生物支原体。Montagnier说,此支原体能增强HIV病毒的细胞杀伤特性,因此加速免疫功能降低。Montagnier的根据是: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国纽约消息:旧金山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能抑制试管内AIDS病毒繁殖的人白细胞,可能成为治疗AIDS的新途径。研究人员认为T抑制细胞(Ts)的活性大小可解释为什么一些人虽感染AIDS病毒但未患病。通过提高体内Ts细胞的水平也许能治疗AIDS病毒感染的患者。该小组的病毒专家Jay A Levy认为这是个体自身具有能控制此病毒方法的指征。另些科学家指出试管内的结果与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被誉为传染类疾病的"头号杀手".全球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HIV患者的报道到经过20多年的传播目前全球每年因HIV/AIDS致死的人数超过2500万人.  相似文献   

9.
在AIDS病研究方面,由于有关使用AZT早期治疗能否延长AIDS患者生命的报道相互矛盾,使研究人员对这种药物改善存活的效果看法不一。美国FDA的一专门小组建议批准抗AIDS药物DDC与AZT联合使用。AIDS研究人员报道的实验结果表明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导致类似AIDS疾病的病毒。另外科学家还研制了一种能使黑猩猩抗感染白细胞的疫苗,同时发现了一种能替代人和濒临绝种的黑猩猩进行疫苗试验的灵长类动物。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一位研究人员称,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病毒引起的。Murdoch大学的Bob Cook所收集的证据与认为M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传统观点相反。英国的高级研究人员对此消息持慎重态度。 Cook声称。他从8例MS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这种病毒。他指出,在澳大利亚西部,冰岛和纽约地区的265只家猫中的17只猫体内发现了一种类似的病毒。从澳大利亚西部的5只猫分离并培养出此病毒。Cook认为这些猫可能是MS携带者,但他强调说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也起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应激和对MS的遗传易感性。Cook分离的病毒类似于一种引起犬温热症和麻疹的病毒。它出自于一族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省医药卫生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部份已经鉴定及获奖的成果介绍如下:(一)出血热的研究1.家猫作为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的研究安徽省防疫站用血清学和病毒学方法进行了家猫作为EHF宿主动物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用EHF病毒人工感染家猫获得成功,从家猫血清中检测出EHF抗原,取肺组织分离出EHF病毒,证实了病毒在家猫体内可以复制。病毒通过尿、粪、唾液在一定时期排出体外,使猫可能成为传染源。该研究为修正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研究人员在人白血病和艾滋病(AIDS)的一族致病病毒中发现了HTLV病毒5型。据报道,这种新病毒HTLV-5与能引起皮疹((?)样真菌病)的一种罕见白血病相关,对AIDS抗体试验似乎也发生一部分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有关AIDS的医学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进展之一是已发现AIDS的可能病因。1984年4月,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Robert Gallo及其研究小组称,他们分离和鉴定的HTLV-Ⅲ(一种逆转录病毒)(参阅本刊1985年第一期1-3页有关HTLV的报道)可能是AIDS的主要病因。他们报告,在86%有AIDS征兆的病人中和18%有条件致病菌感染的AIDS病人中,以及在37%青少年AIDS患者和30%有卡波济氏肉瘤的AIDS病人中,发现并分离出此病毒。但在临床上正常的同性恋供血者中仅发现4%有此病毒z在被检的115名临床上正常的异性恋供血者中未查出此病毒。与此同时,巴黎Jean-Claude Chermann领导的巴斯德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也报道,  相似文献   

14.
80%的家猫在它们的一生中可能传染上弓形虫,传染的途径通常是食用死老鼠、鼹鼠、松鼠或其他被感染的小动物。而完全住在室内、从未与老鼠接触过的猫可能永远也不会被传染。  相似文献   

15.
<正>艾滋病(AIDS)也称为后天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它是由艾滋病病素(HIV)所引起的,是一种比癌症更可怕的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艾滋病是通过体液、血液传染的.人们已从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眼泪、母乳、脑脊髓液中分离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主要有四种传染途径:①性接触传染;②肌肉或静脉注射传染;③输血或用了污染的血制品;④胎盘或哺乳传染给婴儿.虽然对艾滋病的潜伏期进行了跟踪研究,但其结果各异,有的认为其潜伏期长达10年,但从染上艾滋病病毒达到能测出的水平是6至12周,或者更长一些.在此期间病人不知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有可能通过以上途径传染给别人.如果在此期间,来医院就医,而护理人员又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就有可能传染给护理人员.有案例报道:一实习护士,在为病人抽血时,不小心刺伤了手指,一个月后抽血检查,血清呈阴性.四个月后抽血检查,血清出现阳性,而其丈夫的血清检查呈阴性,显而易见,这位护士是由针头刺伤皮肤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而另一位护理人  相似文献   

16.
2月22日,WHO公布泰国发现家猫感染H5N1病例。在一户人家15只家猫中已有14只死亡,其中一只被当地人确证与死鸡有接触。此前,还没有出现家猫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因此WHO称之为“不寻常的事件”。尽管WHO强调,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还不能说明禽流感传染给人的风险增大,但这个问题,在禽流感暴发之初,就成为人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关于禽流感可能在人际间大规模流行的预言,  相似文献   

17.
新奥尔良消息:西雅图研究人员已在男性同性恋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与卡波济氏肉瘤(KS)相关的病毒,并认为唾液接触可能是传染KS的一条途径。研究人员的上述发现受到持怀疑态度的流行病学家的欢迎,许多有关行为方面的研究已表明精液接触与发生KS密切相关。在AIDS中,几乎仅在同性恋男性患者中发现KS,这表明KS本身可能就是一种通过性活动传播的疾病。两年前,研究人员在KS病变中检出一种新的疱疹病毒,即人疱疹病毒8(HHV8,亦称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AIDS)是机体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害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其传染病源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疾患能像艾滋病那样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恐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目前还没有治疗HIV感染的特效药物,也没有预防其感染的有效疫苗,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亚特兰大消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隐约与艾滋病病毒有关的癌瘤病毒在药物滥用者中传播,在美国某些地区有一半以上的药物滥用者感染此病毒。研究人员告诫,虽然这种病毒的传播在某些方面反映了艾滋病的传染,但这种癌瘤病毒危及健康的程度似乎不如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严重,此种名为HTLV-Ⅰ的癌病毒在新泽西和新奥尔良州的针剂药物滥用者中是极为常见的。除药物滥用者外,在美国几乎没有发现此种病毒,但偶尔在南部黑人和加勒比移民中发现。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anley H Weiss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说:“我们认为此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又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让人谈“艾”色变的难治之症.由于AIDS流行因素广泛存在、预防干预方式特殊、治理的科学技术手段有待于突破等局限,AIDS防治形势十分复杂、严峻,AIDS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目前没有治愈AIDS的方法,对抗AIDS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感染.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人不知道AIDS病毒是怎样传播的,也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传染.无知加剧了AIDS的传播,而预防教育是防止AIDS感染的最好方法.笔者就健康教育对预防控制AIDS流行的作用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