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长期低剂量免疫抑制维持用药受者的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为工具,对存活3年以上,长期低剂量免疫抑制维持用药受者、常规剂量维持用药受者和慢性移植肾失功受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进行检测,分析细胞表型与临床用药量和移植效果的关系.结果低剂量受者CD95、NK及HLA-DR阳性细胞数目与正常人接近,而在常规剂量组和移植肾失功能组中,CD95明显升高,NK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CD95、NK及HLA-DR水平有可能用于评价长期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并作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成人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髓系抗原、CD34及Pgp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65例初治成人AML的免疫表型。结果(1)髓系抗原阳性率依次为CD33>CD15>CD13>CD14,CD33阳性率高达98.46%。CD14在M5、M6表达率较高;(2)CD34及HLA-DR阳性表达率以M1、M5较高,M3最低;(3)P-糖蛋白(PG)阳性率58.33%,Pgp阳性AML的CR率28.57%,明显低于Pgp阴性的CR率(63.63%,P<0.005)。结论AML的免疫表型检测髓系单抗可选择CD33、CD15和(或)CD14。CD34和HLA-DR低表达为M3的特征。Pgp表达与CR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和CD4凋亡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法对HIV/AIDS患者和年龄相配的HIV阴性人群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和CD4凋亡细胞的绝对和相对计数进行测定,比较这些指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别和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在HIV/AIDS患者组,CD25细胞表型与CD4计数呈正相关,HLA-DR细胞表型的绝对计数也与CD4计数呈正相关,但其百分率却与后者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CD4和CD25双阳细胞(CD4^ 、CD25^ )百分率降低而总体HLA-DR水平升高。在患者组CD4细胞凋亡百分率与CD4计数呈负相关。结论:与CD4计数和百分率以及CD4用CD8的比值结结合,CD25水平有助于判断HIV感染的进程和判断疗效。CD4细胞凋亡可能有助于判断晚期艾滋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寻找移植后不同时间合适的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及其用药剂量。 方法:对肾移植一年以上、肾功能正常的497例患者进行5年连续随访。根据移植后2、3、5年的不同免疫抑制用药将患者分为三联、二联、传统二联治疗三组。统计各组的排异发生率,排异和无排异患者免疫抑制用药的种类、剂量及CsA浓度,对排异患者追踪排异发生前12个月内的药物更动情况。 结果:肾移植后2、3、5  相似文献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5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0例良性血液病病人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结果:88.9%MDS表现二系或二系以上免疫标志异常,基中CD2、CD71、CD13、CD33、HLA-DR、CD34免疫标志变化最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组:CD2、CD71(P<0.05)、HLA-DR(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RAEB:除上述标志同RA外,髓系相关标志CD13、CD33(P<0.01)和干/祖细胞标志CD34明显增高(P<0.05);RAEB-t组:髓系相关标志CD13(P<0.05)、CD33(P<0.01)和干/祖细胞标志CD34、HLA-DR(P<0.01)表达率增高。CD15:HLADR与CD15:CD34比值在RAEB-t最低。  相似文献   

6.
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于单倍体骨髓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后半相合未去T细胞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38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2~3个位点不匹配的亲缘骨髓移植,用ATG、CD25抗体、CSA、MTX、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定期对受者在移植术后1、3、6、12、18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明显下降,CD4^ T最明显,CD4^ T细胞绝对数在 6月达200个/μ,导致CD4/CD8持续倒置,在移植后18个月才逐渐恢复。CD3^ 、CD8^ 、CD19^ B细胞计数在BMT后的6~12个月基本恢复。因常规输注丙种球蛋白BMT后IgG一直正常,IgM和IgA分别在移植后6~9个月和18个月恢复。结论: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后1年患者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CD4^ T和IgA恢复最慢,CD4^ 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持续的低下,CD4/CD8持续倒置是移植后感染高发的原因,该期间要适当应用免疫支持治疗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在肾移植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肾移植免疫抑制诱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ATG-F诱导179例,Basiliximab诱导124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治疗.对不同组受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肾功能恢复、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 结果:ATG-F组与Basiliximab组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12月的移植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ATG-F组与Basiliximab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临床应用抗体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筛选原则,采取个体化的免疫诱导疗法,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人/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与表面标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及移植的最佳时机选择进行探讨。方法:使用SCF,rIL-3,rIL-1β和rlL-6长期培养人脐血造血细胞,观察其体外扩增与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培养14天细胞增殖达高峰,28天下降,但仍为第7天的29.88倍。CD细胞第14天达高峰,28天后仍维持一定水平。HLA-DR+细胞培养14~21天达高峰,第35天仍较高。CD细胞培养第7天显著增多,14~21天达高峰,28天后明显下降。结论:此培养体系能够促进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扩增,并维持其存活。14天造血细胞数量最多,状态最佳,适于移植。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患者尿中HLA-DR抗原mRNA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尿沉渣中的细胞抗原,特别是在排斥反应时的变化。方法:以肾移植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自尿中提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利用RT-PCR法对HLA-DR抗原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排斥反应(AR,n-18)组:HLA-DR基因16例表达,2例无表达。慢性排斥反应(CR,n=12)组:HLA-DR基因2例表达,10例无表达。环孢霉素中毒(CRA,n=6)组:HLA-DR基因6例均无表达,正常移植肾组(Normal,n=20):HLA-DR基因1例表达,19例无表达。结论:从肾移植患者尿沉渣中提取mRNA是可能的,HLA-DR抗原基因mRNA在AR组病例的尿沉渣中高频率地表达,并且其表达与供体和受体HLA-DR抗原错配无相关性,提示尿中HLA-DR抗原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诊断肾移植AR的一种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肝脏为靶器官的基因治疗时重组腺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腺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时淋巴细胞在肝组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探讨免疫抑制疗法在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取8只恒河猴,经不同路径输入携带大肠杆菌lacZ基因或荧火虫荧光素酶基因luc的重组腺病毒6只。其中4只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将含lacZ的质粒DNA注入2只动物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2-MG、HAL-DR、CD3、CD4、CD8及CD20。结果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时肝脏的β2-MG、HLA-DR、CD3、CD4及CD8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腺病毒载体和转基因均与肝损害有关,表现为一过性,呈轻、中度无黄疸性肝炎。免疫抑制的动物只要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就没有肝炎的表现,基因表达的时间延长。质粒介导的基因转导效果差,无肝损害及免疫反应。所有动物B淋巴细胞抗原CD20始终阴性。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时肝脏的β2-MG、HLA-DR、CD3、CD4及CD8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造成轻、中度一过性肝损害。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可避免肝损害的发生并延长基因表达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介绍ANKI,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结果:患者持续高热、黄疸、肝脾进行性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外周血及骨髓中较易找到大颗粒淋巴细胞,骨髓中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62.76%,细胞免疫表型为:CD2(+)、表面CD3(-)、胞质CD3(+)、CD5(-)、CD7(+)、CD30(-)、CD56(+)、HLA—DR(+),TCR、IgH基因重排阴性,染色体核型为高度复杂混合异常,符合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对化疗反应差,于诊断后1月内死亡。结论:ANKL非常少见,仅凭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学难以确诊,遇到疑似病例应做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受体基因重排、病理组织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ANKL对常规化疗不敏感,中位生存期小于2个月。新近报道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疗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2.
由于肾脏移植手术技巧的改进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方案的进展,移植肾的近期生存率与长期生存率均有很大的提高,但肾移植至今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肾移植受者因其特殊性,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可能性远高于一般人群。移植后早期的基础肾功能对移植肾长期生存有重要影响,故移植肾ARF的救治成功与否成为影响移植肾长期生存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AR)时CD40及其配体(CD40L)表达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0例正常肾,12例无急性排斥(N-AR)及24例AR移植肾组织中CD40,CD40L表达进行观察,并结合肾间质中CD3,CD68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AR组肾间质CD3,CD68细胞数较N-AR组和正常肾明显增高,与此相一致的是间质CD40^ ,CD40L^ 细胞数也较N-AR组明显增高,AR肾组织中CD40/CD40L表达分布不同,间质淋巴细胞以表达CD40为主,CD40L表达以肾实质细胞表达为主,结论:CD40/CD40L在AR移植肾组织中的原位表达及其分布特点可能与其参与AR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杀伤抑制性受体重建的规律。方法2004—04~2004—12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用流式细胞仪对应用该所GIAC方案(即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强免疫抑制+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外周血与骨髓联合)进行HLA单倍体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例患者(移植前、移植后+30、+60、+90、+120、+180d)及其供者外周血NK细胞及T细胞上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KIR),包括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11t3DL1)和Lectin样受体(CD94/NKG2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根据移植后NK细胞上受体重建规律不同可以分为两组:第1组在移植后+30d,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病人受体表达明显升高(CD94,P=0.013;CD94:NKG2A,P〈0.0001;CD158e,P=0.063),随后逐渐下降,至+180d时重建为供者水平(CD158e、CD94)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P=0.001);第2组在移植后+30d,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病人受体表达明显降低(CD158a,P=0.016;CD158b,P〈0.003),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供者水平。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的表达规律与NK细胞第1组相近,在+30和(或)60d时,所有KIR及CD94:NKG2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供者水平,其后逐渐下降,+180d时降至正常供者水平(CD158a、CD158a/CD158b及CD158e)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CD158b)。结论移植后NK细胞上KIR受体的低表达及CD94:NKG2A的高表达可能是移植后早期NK细胞杀伤功能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移植后T细胞上KIR及CD94:NKG2A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分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疗期间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2组:A组59例接受去白细胞输血;B组61例接受常规输血。2组每次的输血量、输血次数及化疗方案基本相同。对2组治疗前后的T细胞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前A、B2组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③B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明显抑制;与常规的输血治疗方法相比,去白细胞输血能明显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并能有效预防NHFTR。  相似文献   

1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抑制是维持机体有效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研究认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抑制机制中的关键成分.对该类细胞的研究多集中在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免疫耐受等方面.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也涉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进展,本文就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ART)的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体内CD39~+NK细胞的频率和表型特征,探索其与主要临床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入组10例健康对照(HCs)和28例长期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亚群分布以及NK细胞上CD39的表达情况,分析CD39+NK细胞亚群比例与CD4、CD8~+T淋巴细胞(简称CD4、CD8细胞)计数、以及CD4/CD8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28例长期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中,18例免疫重建成功患者(CRs)和10例免疫重建失败患者(INRs)。相较于HCs和CRs组,INRs组CD56dim亚群比例明显下降(平均值94.75%vs.82.65%,P 0.01;平均值93.20%vs.82.65%,P 0.001);INRs组CD39~+NK细胞的频率明显高于CRs组(平均值21.45%vs.7.79%,P 0.05)和HCs组(平均值21.45%vs.4.115%,P 0.001);长期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CD39+NK细胞占比与其CD4/CD8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392 4,P=0.038 9)。结论免疫重建失败患者外周血中CD39+NK细胞表达频率明显高于免疫重建成功患者,HIV-1慢性感染者外周血CD39~+NK细胞表达增加伴随着CD4/CD8细胞比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CsA)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免疫抑制剂其疗效已经获得肯定 ,但其毒副作用也很明显 ,例如肾毒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 ,特别是在长期用药的患者中这些副作用尤为突出。长期抗排斥治疗中是否需要撤除CsA ,目前争议很大。事实上无论是停用还是减用CsA都应因人而异和因病情而异。1 不能停用CsA的理由 ①如果供 -受者HLA B和HLA D两个位点均有错配 ,为了安全起见不要停用CsA ;②移植后 6个月以内患者不能停用CsA ,否则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2 建议长期采用小剂量CsA的条件 ①良好的HLA配型 ;②缩…  相似文献   

19.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抑制是维持机体有效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研究认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抑制机制中的关键成分。对该类细胞的研究多集中在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免疫耐受等方面。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也涉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进展,本文就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滑膜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2 5例RA滑膜中HLA DR抗原阳性表达细胞、S 10 0阳性CD1a阳性的树突状细胞(DC)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结果  2 3例RA滑膜细胞HLA DR表达阳性 ,19例S 10 0表达阳性 ,16例CD1a表达阳性 ,其阳性例数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RA滑膜中HLA DR、S 10 0和CD1a标记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RA滑膜中DC和被激活的DC及HLA DR阳性细胞的存在和增多可能在RA病变局部递呈自身抗原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是RA自身免疫异常的重要的始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