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卵巢癌患者血细胞天然免疫活性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 5 1例卵巢癌、4 3例良性肿瘤患者和 4 0例正常妇女采用PCR RFLP方法测定红细胞CR1(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 ,采用红细胞或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方法对血细胞天然免疫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发现卵巢癌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CR1天然免疫活性明显低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表达 (HH)型组的血细胞天然免疫活性明显高于中表达 (HL)型 ,而HL型明显高于低表达 (LL)型。加红细胞组淋巴细胞CR1天然免疫活性明显高于不加红细胞组 (P <0 .0 1)。结论 红细胞增强淋巴细胞CR1天然免疫活性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 (ⅡDM)患者的红细胞CR1密度基因多态性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探讨ⅡDM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 分ⅡDM组和健康对照组 ,用PCR RELP方法测红细胞CR1密度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活性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ECICR)测定。结果  (1)ECR1基因构成 ,ⅡDM组HH型为 5 7.14 %、HL型 37.5 0 %、LL型 5 .36 % ;对照组HH型为 6 8.86 %、HL型 2 8.5 7%、LL型 3.5 7% ;ⅡDM组的基因缺陷率为 4 2 .86 % ,对照组为 32 .14 %。两组相比基因构成及缺陷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ⅡDM组EC3bRR下降 ,ECICR上升 (P <0 .0 1)。 (3)两组组内比较 ,HH型的EC3bRR均明显高于HL型 ,ECICR均低于HL型。结论 ⅡDM患者红细胞CR1密度基因HH型比率下降不显著 ,但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与ECR1基因缺陷关系密切相关。不同ECR1基因型的人群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 ,HH型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强于HL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患者ECR1基因多态性、数量及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肝炎 (CH)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 (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数量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ECR1分子基因多态性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E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试验测定ECR1粘附活性。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性慢性肝炎、肝功能异常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ECR1的数量表达及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t=9 87,P <0 0 0 0 1) ,失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ECR1分子数量明显低于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肝炎患者ECR1数量与健康人群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ECR1数量表达及活性缺陷系后天引起 ,测定慢性肝炎患者ECR1的数量对临床病情判断及发展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峰 《现代免疫学》1998,18(3):152-154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发现在189例中国正常人群中,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比率是79%,HL型比率是18%,LL型比率是3%。在30岁以上成年人中,64例男性的HH型(85.9%)明显高于63例女性HH型比率(68.2%,P<0.01)。在94例女性组中,60岁以上人群的HH型比率是62%与10~19岁女性人群的HH型比率94%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老年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海林  金萍  黄永坤  刘梅  陈燕华 《免疫学杂志》2006,22(4):423-425,428
目的 通过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38例RRTI患儿(病例组)和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红细胞CR1活性与CR1数量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R1基因HH、HL和L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4.2%、55.3%和10.5%,而对照组中H14、HL和L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5%、21.4%和3.6%。两组CR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中肌和LL基因型占优势(OR:5.77)。两组CR1基因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中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有相关性,提示CR1基因Hind 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反复呼吸道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基因测序等技术测定58例RRTI患儿(病例组)和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红细胞CR1数量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中CR1基因HH、HL和L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4.2%、55.3%和10.5%,而对照组中HH、HL和LL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5%、21.4%和3.6%.两组CR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病例组中HL和LL基因型占优势(OR=5.77).两组CR1基因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中L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数量基因多态性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相关性,提示CR1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反复呼吸道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红细胞CR_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女性癌症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ECR_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变化,采用血细胞DNA 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44例癌症女性患者红细胞CR_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了测定,发现癌症女性患者红细胞CR_1密度相关基因点突变率高达54.5%,尤其是40岁以下的女性癌症患者红细胞CR_1密度相关基因点突变率(72.73%)比40岁以下女性正常人(20.80%)明显增高。表明年轻女性癌症患者癌变易感性与红细胞CR_1密度相关基因缺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恶性肿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64例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41.5%,明显高于189例正常人群(21%),特别是年轻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率可达66.7%(21例中),明显高于年轻正常人群(19.8%,96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红细胞CR1基因HH型的红细胞CR1活性高于红细胞CR1基因LL型患者,但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R1活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率升高与免疫发病机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与红细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与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同时用ELISA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CR1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基因型点突变比率(43.6%)明显上升,与正常人(2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3种CR1基因型的红  相似文献   

10.
刘敏  孔北华  曲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5):347-350,354
目的:研究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及局部组织中相应配体MIC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探讨宿主NK细胞受体NKG2D在抗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对4 2例卵巢癌、2 3例良性卵巢肿瘤及2 0例正常妇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RT PCR技术检测在上述部分相应组织标本中MICA的表达。结果:恶性、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94 2 3±6 0 2 ) %、( 98 70±0 98) %、( 98 6 1±1 5 9) % ,恶性组与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相应配体MIC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良性卵巢肿瘤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在卵巢癌病人是否绝经、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手术分期及是否淋巴转移等各组临床病理情况下,其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NKG2D的配体MICA的基因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卵巢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及其配体MI CA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与红细胞CR1 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 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同时用ELISA 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CR1 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 基因型点突变比率(43-6 % ) 明显上升,与正常人(20 % )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原发性肝癌患者3 种CR1 基因型的红细胞CR1 活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01 或 P<0-05) 。活性变化也不同。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 活性及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下降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原发型、获得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孔北华  曲迅 《现代免疫学》2005,25(3):239-241
通过研究卵巢癌及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情况及NK活性的变化,分析探讨宿主NK细胞受体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分离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MTT法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和NKG2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降低,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降低,而NKG2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变化与卵巢癌的病情进展有关。此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机体NK细胞杀伤活性下降,NKG2D与NKG2A二者之间的平衡表达可能对NK细胞的功能状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73蛋白的表达和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制备包括68例卵巢癌、3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21例卵巢良性肿瘤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73蛋白表达情况,用亚硫酸氧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13例新鲜卵巢癌组织及5例新鲜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的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92.6% (63/68)的卵巢癌表达p73,p73蛋白总体表达率均值为32%(p73表达率指p73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其中浆液性癌( 26/26)的表达率均值为40%,高于其他组织类型的癌(P=0.006).按照卵巢癌发病模式区分,Ⅱ型卵巢癌p73表达率均值(40%)高于Ⅰ型卵巢癌(24%),P=0.010.卵巢癌中p7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均P>0.05).卵巢交界性肿瘤组(30/37)和良性肿瘤组(12/21)p73的总体表达率均值分别为16%和15%,该两组肿瘤中浆液性肿瘤表达率均值均高于黏液性肿瘤(P-0.003,P=0.026).卵巢癌组的p73阳性表达率均值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均P <0.05),交界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肿瘤( 49/53)中,卵巢癌组(26/26) p73阳性表达率均值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组(12/14)和良性肿瘤组(11/13;P =0.024和P=0.002),而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黏液性肿瘤(15/27)中,卵巢癌组(6/7)p73阳性表达率均值高于良性肿瘤组( 1/8;p=0.032),而卵巢癌组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8/12)、交界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4和P=0.201).p73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显示,13例卵巢癌有8例发生甲基化,但每例样本甲基化频率有所不同,总体甲基化频率均值为8.0%.5例交界性肿瘤有2例发生甲基化,总体甲基化频率均值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p73甲基化额率与组织类型、发病模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卵巢上皮性肿瘤多数表达p73,卵巢癌p73的表达率均值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浆液性肿瘤高于其他组织类型;p73蛋白表达率与p73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存在简单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多种指标检测42例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并与正常人作了比较。肿瘤细胞花环法测定白血病患者红细胞CR1活性结果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CR1活性抑制因子升高、促进因子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别(P<0.01),CIC比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CD4、CD8也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P<0.05)。提示: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功能均发生异常变化。此外,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部分病例治疗前后的红细胞CR1活性及其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进行了追踪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stability of CR1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 on ageing erythrocytes in vivo was examined in a group of normal subjects who had been genotyped using 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detected using a cDNA probe for CR1) that correlates with the numerical expression of CR1 on normal erythrocytes (H = allele correlating with high expression, L = low). Erythrocytes were separated into 5 fractions of increasing age on discontinuous Percoll gradients. Mean CR1 numbers on erythrocytes fell from 636 molecules per cell in the first fraction to 384 in the fifth in the HH group and from 478 to 315 in the LL group.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decline of CR1 numbers between the groups. A group of nine SLE patients was also studied in the same way; their genotypes were HH (four) and HL (five). Mean CR1 numbers amongst all of these patients fell from 477 to 232, a faster rate of decline than in a genotypically matched group of normal subjec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revalence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al allotypes amongst 30 SL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21 normal subjects. These data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re are enhanced extracellular mechanisms for the removal of CR1 from erythrocytes of SLE patients and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herited variation in CR1 expression on erythrocytes increases disease susceptibility to S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功率极高频电磁波(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wave,EHRW)辐照对肿瘤化放疗患者免疫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恶性肿瘤化放疗患者按自愿和随机原则分为化放疗后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组(联合治疗组)及单纯化放疗后观察组(单纯化放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于化放疗后配合以功率密度为10 mW/cm2的EHF波辐照.采用流式细胞术配比性(Matched-pair)检测患者EHF波辐照治疗前一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结果 单纯化放疗组患者在化放疗后第8天,除CD3 、CD4 、CD8 T细胞表达率和CD4 /CD8 比值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相当外,其NK细胞、NKT细胞、B细胞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P<0.01);而EI-IF波辐照治疗5 d后,NK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化放疗后第3天(P<0.05);NKT细胞、B细胞、CD3 、CD4 、CD8 T细胞表达率和CD4 /CD8 比值均略高于化放疗后第3天水平,其前.后变化水平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功率EHF波配合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可稳定和提高免疫细胞表达水平,对患者细胞免疫机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