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颈动脉分叉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66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两侧颈动脉分叉的几何参数(分叉角大小、颈动脉窦最大径、颈内动脉窦入口直径、颈动脉弯曲距分叉的距离、颈动脉窦长度),依据这些参数对颈动脉分叉进行分型.结果 66例患者的132个颈动脉分叉中I型分叉68个,患病27个,II型分叉64个,患病40个; A型分叉74个,患病33个,B型分叉58个,患病34个;a型分叉28个,患病11个,b型分叉61个,患病26个,c型分叉43个,患病30个.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上I型与II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与B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分叉解剖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陈杰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05,20(3):205-208
目的:评价MSCT三维图像重组判断冠状动脉钙化与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35 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先行平扫进行钙化积分,再行增强扫描,并进行 3D图像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VE)、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析病变节段的钙化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及其相关性。结果:11 例共 27 支血管发现有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可进行分析的23支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10%~79%不等,与相应节段得到的钙化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MSCT曲面重建结合其它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蒙古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分布与积分的异同。方法收集242例蒙古族和488例汉族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的资料,分析二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及钙化积分情况,对二者结果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蒙古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均以前降支为主。蒙古族双支病变的发生率较汉族高(P〈O.05)。两个民族相比,相同性别钙化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60~69岁、≥70岁年龄段患者的LAD的钙化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蒙古族双支病变相对多,老年组钙化积分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钙化电子束CT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无创性方法对冠心病进行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诱人的前景,电子束C T通过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冠状动脉钙化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概括,并着重从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使用无创性方法对冠心病进行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诱人的前景,电子束CT通过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冠状动脉钙化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概括,并着重从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能谱CT与64层CT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评估能力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46个颈动脉斑块的能谱CT检查资料.颈动脉CT采用能谱扫描模式,重建方式分为能谱模式重建及非能谱模式重建(传统64层CT重建).通过能谱曲线、碘基图、脂基图分析颈动脉增强扫描期斑块的成分,并与病理或大体标本对照;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的病变特征,包括纤维帽的状况、斑块内出血和脂质.计算Kappa值分析能谱CT和64层CT对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结果的一致性;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切概率法检验检测两种方法对颈动脉斑块成分及溃疡斑块的检出差异.结果 能谱CT重建模式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为(63.3±3.1)%,64层CT重建模式显示为(61.6±3.8)%,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93,P<0.01).颈动脉能谱CT重建模式显示12个颈动脉斑块有纤维帽破溃,64层CT重建模式显示11个颈动脉斑块有纤维帽破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能谱CT通过能谱曲线、碘基、脂基图分析显示11个颈动脉斑块内有出血,而64层CT重建模式未能显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出血碘浓度为(6.365±1.937) mg/cm3,无斑块内 出 血的斑块碘浓度为(1.573±0.776) mg/cm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9,P<0.05).能谱CT重建模式显示9个颈动脉斑块内富含脂质成分,64层CT重建模式仅显示2个,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显示28个颈动脉斑块内有钙化,64层CT显示27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重建模式在显示斑块内出血、脂肪成分较64层CT重建模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计算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与积分,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07-02-2009-06于本院就诊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的881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按民族分为2组,汉族组678例,维吾尔族组203例,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状况并计算积分,经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结果 ①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在冠状动脉钙化的分布上,均以左前降支多发,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和左主干,二者钙化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维吾尔族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高(P<0.05).②维吾尔族组总体钙化积分与汉族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性别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比较,两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0~59岁年龄段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及总钙化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的钙化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冠状动脉钙化分布与积分均有差异,维吾尔族多支病变相对多,中年组钙化积分重于汉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64层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重复性.方法 43例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连续进行2次64层螺旋CT扫描,管电流分别为100 mAs和55 mAs,其余参数不变,由2名放射科医生测定钙化积分,计算前后2次扫描差值;同时测量升主动脉的CT值的均数及标准差.结果 2次扫描在观察者和观察者内部差值的绝对值多数在50以内(分别为81.4%和86.5%).低剂量扫描对不同测量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83和0.952);取平方根转换后均具有明显相关(r均为0.998).采用管电流55 mAs,所测均数与2倍标准差之和低于130 HU,可将辐射剂量降低0.6 mSv.结论 低剂量前门控64层CT钙化积分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图像满足测量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总结胸部低剂量CT体检筛查冠状动脉钙化情况.方法 将2871例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体检人群按照年龄≤30岁、30 ~ 40岁、40~ 50岁、50~60岁和>60岁和性别各分为5组.通过低剂量胸部CT图像判定各组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阳性率、位置及累及支数(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结果 冠状动脉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管腔密度、扫描层厚和窗设置对非钙化性斑块CT值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20个心脏标本,配制1:50、1:40、1:30、1:20和1:200的5种浓度对比剂(300 mg I/ml的碘海醇),注入血管内行CT扫描.1:200浓度对比剂用作斑块基准状态CT值测量,其余4种浓度对比剂模拟不同管腔密度.采用兴趣区法分别测量4种管腔密度、2种扫描层厚(0.625 mm和1.250 mm)和2种窗设置(窗宽1000 HU、窗位150 HU和窗宽500 HU、窗位200 HU)下的斑块CT值.对管腔密度、层厚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影响的比较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斑块CT值与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24个.2种窗设置下斑块基准状态CT值分别为(23.90±6.87)HU和(29.00±7.26)HU.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对斑块CT值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74和79.094,P值均<0.01),而2种层厚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1.033,P>0.05).斑块的CT值随管腔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管腔密度和窗设置影响斑块CT值测量,而0.625 mm层厚和1.250 mm层厚的影响不显著.斑块CT值随管腔密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52例受检者按心率≤70次/min和>70次/min分为2组,分别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预览R-R间期0%~100%的21幅图像(间隔5%),选择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最清晰的一幅,应用原始数据重建该时相的薄层图像,再进行MIP、MPR、CPR、VR重建。2组图像质量均分为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和不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2类。结果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55%~65%R-R间期。心率≤70次/min组,有87%(301/34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0次/min组,有78.8%(134/170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结论影响冠状动脉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冠状动脉运动、冠状动脉钙化、心率波动等。  相似文献   

12.
This patient had longstanding hypercalcaemia and hyperphosphataemia owing to chronic renal disease, then finally failure, inducing tertiary hyperparathyroidism. He also had long histories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II,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aemia. He then reported a painful expansile swelling of the anterior mandible which was diagnosed as a "brown tumour". Subsequent review of the CT data set by a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ist revealed two patterns of calcific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A pipestem pattern was observed bilaterally along almost the entire lengths of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 muscular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whereas plaque-like calcific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ommon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elastic arteries). The pipestem pattern, hitherto an unreported feature affecting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may represent a metastatic calcified deposit owing to hypercalcaemia and hyperphosphataemia in the tunica media of muscular arteries, resulting in arteriosclerosis, which maintains a patent lumen. The plaque-like pattern is representative of lumen-occluding calcified athero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the long histories of diabetes mellitus type II, hypertension and hypercholesterolaemia. As this patient did not have any symptoms and/or signs of myofacial pain, facial dysfunction or numbness, the calcification of his external carotid arteries and branches were considered as arteriosclerosis. The brown tumour responded to the parathyroidectomy and the renal transplant.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CT血管三维重建技术与冠状动脉成像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分析电子束CT(EB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显示方法。方法 对 40例分别行EB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病例图像行回顾性三维重建。重建方法主要是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曲面重建法(CPR)、多平面重组法 (MPR)及容积再现法 (VR)。所有三维重建图像由 2名不知CAG结果的医师按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4支血管进行分析 (分支血管未包括在内 ) ,狭窄程度以 >5 0 %为标准与CAG结果对照。结果 MIP及CPR成像清晰 ,对 48支正常冠状动脉的评价准确率达 91.7%和 93 .8% ,对 5 9支狭窄 >5 0 %血管的评价准确率分别为 83 .1%和 88.1%。VR法重建立体效果好 ,但图像易造成正常血管狭窄的假象 ,48支正常血管中有 2 9支显示狭窄改变。对有狭窄血管的程度也较CAG夸大了约 10 %~3 0 %。MPR重建图像粗糙 ,无法评价冠状动脉。结论 MIP与CPR是显示冠状动脉及其狭窄的最佳三维重建方法 ,诊断准确性高 ,VR可作为补充显示方法 ,MPR可不采用  相似文献   

14.
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性收集173例临床怀疑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行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及冠脉造影(CAG),对所有病例使用GE AW4.3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将获得图像与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3例中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 mm的节段有746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15%(193/204),特异性为95.90%(514/536),阳性预测值为89.77%(193/215),阴性预测值为97.90%(514/525).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CTA和CAG 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无统计学差异(χ~2=1.58,P>0.05),CTA与CAG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90,P<0.001),提示CTA与CAG在显示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64排V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内支架术后及血管搭桥术后疗效随访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双能量DR骨骼像在筛查冠脉钙化中的意义。方法35例患者分别行右前斜位胸部双能量DR检查及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扫描并记录照射后射线的体表入射剂量ESD(mGy)。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及2位低年资医师分析双能量胸片骨骼像,对LAD、LCX、RCA共105条血管的钙化情况进行评估。CT扫描图像进行钙化积分分析。以钙化积分>300为金标准,对双能量DR的结果进行ROC分析。结果DR胸片平均阳性率27.6%(29/105),其中LAD阳性率48.5%(17/35);LCX22.8%(8/35);RCA 11.4%(4/35)。4位医师的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6、0.854、0.725、0.642。胸部DR照射平均体表入射剂量为(0.469±0.22)mGy;多排CT入射剂量为(12.29±1.40)mGy。两者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DR骨骼片可以检出较明显的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筛查和病情的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CT普查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筛查。方法1877例健康体检者行螺旋CT肺癌普查,标准纵隔窗观察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情况。结果(1)1877例被检者冠状动脉钙化总阳性率为15%,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两性的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全部被检者胸主动脉钙化总阳性率为20.88%,男性阳性率与女性无差别(P>0.05),男性及女性主动脉钙化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主动脉钙化的部位最常见为主动脉弓部,最少见于升主动脉。结论肺癌CT普查的同时可以筛查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的检出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连续3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4.6岁)行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64SCT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横断面重建。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讨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396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385节段,可评估率为97.2%。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2%、94.56%、89.44%和96.88%。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5.90%。结论64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评价MSCT对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能力.结果 150例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5.3%,优良率82.97%.心率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38,P=0.018).MSCT和CAG 2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管腔狭窄程度上,MSCT评估的准确性为91.2%.结论 在控制心率(70次/min)下,MSCT能显示冠状动脉所有1~3级分支及大部分4级分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与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及搭桥后的评价与随访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6例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MSCTA,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将25例冠心病患者的MSCTA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对照,分析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评价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通过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MSCTA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结果,以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注射流率3.0~3.5 ml/s、注射剂量120~150 ml、延迟22~25 s扫描时冠状动脉显示最佳;(2)以SCA为“金标准”,25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支中,71支MSCTA显示无狭窄,其中68支显示正确;29支显示狭窄的动脉支中,19支显示正确。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2%和65.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87.2%、87.0%。结论MSCT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上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局部管腔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图像.依据冠状动脉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冠状动脉钙化形态对钙化灶进行分类.长轴方向的冠状动脉钙化灶分为:点状钙化,结节状、条状钙化,块状钙化.短轴方向的冠状动脉钙化灶分为:点状钙化、新月形钙化、半月形钙化、满月形钙化、环形钙化.通过CTCA和CAG病灶对病灶的分析,评价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同局部管腔狭窄的关系.结果 共分析了528个冠状动脉节段钙化灶,其中383个节段(72.5%)为点状钙化,145个节段(27.5%)为非点状钙化.在造成冠状动脉局部管腔重度狭窄(≥75%)的34个非点状钙化(占非点状钙化灶的23.4%)中,从长轴方向上看,结节状钙化、条状钙化及块状钙化分别有4(11.8%)、8(23.5%)、22(64.7%)个;从短轴方向上看,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及环形钙化节段分别有0(0.0%)、8(23.5%)、18(52.9%)、8(23.5%)个.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造成局部管腔重度狭窄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斑块造成局部管腔的狭窄程度不同.冠状动脉长轴方向上的条块状钙化和短轴方向上的满月形钙化、环形钙化斑块是造成局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