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单亲家庭子女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特征和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MMPI简化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50例单亲家庭儿童及50例完整家庭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儿童具有抑郁、焦虑、脱离现实等性格特点,在CBCL分析中,研究组退缩、社交问题、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男童更为显著。结论 单亲家庭子女存在有个性及行为缺陷,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交焦虑、个性特征及其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41),随机抽取非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采用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行为干预一个学期,干预前后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估。结果:行为问题组儿童的社交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儿童,行为问题组情绪稳定性(N)分高于正常组、内外向(E)分低于正常组(P<0.01,0.001)。干预前干预组社交焦虑及个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社交焦虑及各因子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组比较,社交焦虑及个性各因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行为问题儿童和正常儿童在社交焦虑水平、个性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行为干预对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交焦虑和个性缺陷有效。  相似文献   

3.
34名沉缅电子游戏儿童的心理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的心理、行为及家庭环境特点。方法 :选择用艾森克问卷(EPQ)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 ,家庭环境量表 (FES)分别对 3 4例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及 3 4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在EPQ量表的P分、L分 ,CBCL量表的社交情况、学校情况、退缩、焦虑 抑郁、社会问题、违纪问题、攻击性行为、内向性行为问题、外向性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FES -CV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在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有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 ,某些家庭环境因素可能是儿童电子游戏依赖性的原发和促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性早熟对女童智力、自我意识、行为问题有无影响.方法: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对35例特发性真性早熟女童及正常女童测定智力,同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测定自我意识(PHCS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行为评定.结果:①性早熟女童的平均智商(120.8±14.5)显著高于对照组(109.2±19.9);②性早熟女童自我意识总分、行为、躯体外貌与属性三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③性早熟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攻击性、内向因子、外向因子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性早熟女童的智力水平高于正常女童;性早熟女童的自我意识低于正常女童;性早熟女童存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违纪、攻击性等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问题与病后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回顾性调查患者在4~5岁年龄段的行为特征。用行为问题总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行为问题高分组和低分组,用CT测量患者的脑室参数。结果: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组CBCL社会能力总分(t=-2.690,P0.05)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交退缩因子分、多动因子分及攻击性因子分(Z=-3.144,-3.370,-3.248,-2.862,-2.349;P0.0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总分高分组患者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t=2.726,5.221;P0.05)均大于低分组患者,脑室指数及前角指数(t=-2.760,-2.166;P0.05)均小于低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强迫因子分与脑室指数(rs=-0.219,P=0.036)呈负相关,抑郁因子分与三脑室宽度呈正相关(rs=0.297,P=0.004),社交退缩因子分与脑室指数(rs=-0.276,P=0.008)及前角指数(rs=-0.229,P=0.028)均呈负相关,多动因子分与前角指数(rs=-0.311,P=0.003)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室扩大与病前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病前行为问题越多,病后脑室扩大和脑结构异常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性早熟儿童及其父母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性早熟对儿童心理行为及其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用表)对27例中枢性性早熟女孩及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同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①Achenbach儿童行为测试显示性早熟女孩行为问题总初分大于对照组,社交退缩、抑郁、躯体主诉3个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社会能力方面,性早熟儿童除社交能力低于对照组外,其他无差别,②SCL—90测试显示性早熟儿童父母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症状因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性早熟女孩存在内向性行为问题。患儿父母存在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在某市SOS儿童村至少入住1年以上的8~16岁汉族儿童61人(SOS组)为研究对象,方便选取SOS儿童村儿童就读较集中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单亲家庭和完整家庭儿童各61人为对照组(分别简称为单亲组和完整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al Checklist,CBCL)、Achenbach教师报告表(Teacher's Report Form,TRF)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1)SOS组儿童TRF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完整组儿童(37.7%vs.3.3%,P0.001)。三组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24.6%,16.4%,P=0.156)。(2)SOS组男童TRF的社交问题、注意、违纪、攻击、外化性问题分和总分均高于完整组同龄男童(如,总分30.83vs.12.67,P0.01),违纪分高于单亲组同龄男童(32.33vs.19.83,P0.01),退缩分低于单亲组同龄男童(16.87vs.33.33,P0.001)。8~11岁SOS组男童CBCL的分裂样、抑郁、强迫性、社交退缩、攻击性分及总分均低于单亲组同龄男童(如,总分15.70vs.30.80,P0.01);SOS组女童与单亲组和完整组女童CBCL各项行为问题因子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有数个好朋友、学业成绩良好是其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生活在非完整家庭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B=-1.356~1.947)。结论:SOS儿童村是一种较好的抚养孤儿的方式。SOS儿童村男童Achenbach教师报告表行为问题较突出,女童行为表现较适切。儿童行为问题与其学业表现、同伴关系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EPQ)、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57例住院血液肿瘤儿童进行个性、行为心理测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血液肿瘤患儿E质个性低于对照组(P<0.05A)。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1.1%,男孩多有交往不良、躯体诉述、违纪,女孩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血液肿瘤组家长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的问题与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液肿瘤儿童及家长-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制订综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心理状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住院血液肿瘤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儿童 )(EPQ)、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 (CBCL) ,对 5 7例住院血液肿瘤儿童进行个性、行为心理测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 :血液肿瘤患儿E质个性低于对照组(P <0 0 5 )。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2 1 1% ,男孩多有交往不良、躯体诉述、违纪 ,女孩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血液肿瘤组家长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患儿的行为问题与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血液肿瘤儿童及家长 -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制订综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低出生体重儿童的气质特征和行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对2~3岁儿童气质特征和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1~3岁婴幼儿气质问卷(TTQ)、2~3岁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的家庭一般环境问卷,对50名2~3岁低出生体重(LBW)儿童和380名正常出生体重(NBW)儿童进行气质和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①在九个气质维度中,只有活动水平,LBW组儿童低于NBW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2.192,P=0.029),而两组儿童气质类型的分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均以中间型和易养型为主。②LBW组社交退缩的发生率高于NBW儿童差异有显著性(x^2=5.427,P=0.02),而NBW儿童的睡眠障碍高于LBW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2.20,P=0.031)。结论:2~3岁LBW儿童的活动水平低,社交退缩的发生率高,需通过养育方式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1.
The 22q11.2 deletion syndrome (22q11DS) is a genetic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palatal abnormalities, cardiac defects, a characteristic facial appearance,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delays in speech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Various 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psychiatric illnesses have also been reported. There is much debate as to whether the behavioral problems are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medical discomfort, facial abnormalities or a lower intelligence, or whether they are independently related to the genetic abnormality ("behavioral phenotyp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ce leve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 group of 69 children with 22q11DS was compared with 69 children with craniofacial anomalies (CFA) using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 The matches between individual children were based on their total IQ scores. Use of the CBCL norm scores covered the corrections for age and sex. The group of 22q11DS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behavioral problems than the CFA group: this was especially apparent on the CBCL subscales "withdrawn," "anxious/depressed," "delinquent behavior," "aggressive behavior," "somatic complaints," and "social problems." We foun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IQ score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 22q11DS group, which was remarkable because, comparable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were a predictor of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 CFA group. 22q11DS children with relatively higher IQs showed more problems of an internalizing than an externalizing nature, whereas the 22q11DS children with lower IQs showed various behavioral problems. The absence of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lligence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the group of 22q11DS children is tentative evidence for a 22q11DS behavioral phenotyp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表达性团体辅导对受地震影响但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的儿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绵阳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面谈及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筛选,确定有一定程度孤独感和社交焦虑者共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接受7次表达性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CLS和SASC对两组进行测量,并对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用自编表达性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团体辅导前,两组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CLS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平均分(P0.001);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低于团体辅导前(均P0.001),而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对表达性团体辅导有较多正性评价。结论:表达性团体辅导能够从整体上缓解受地震影响但并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儿童的孤独感和交往中的焦虑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心理旋转能力上的差异及心理旋转能力的机制。方法 15名4~7岁孤独症儿童与30名2~7岁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成低龄组(n=16)和高龄组(n=14)。接受韦氏幼儿智力测验、方向认知任务和心理旋转任务。结果①正常低龄组与孤独症组智力测验得分相当,对方向的认识无论是有生命物体组还是无生命物体组得分高于孤独症组(P=0.012,0.043,0.023);②两组的心理旋转任务总分、有生命物体组与无生命物体组得分差异性不显著;③两组在4个心理旋转方向上的表现相当;④正常高龄组表现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孤独症儿童对方向认知能力及心理旋转能力均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与物体有无生命无关。方向认知能力可能是心理旋转能力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作1年的随访研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相关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BPRS、GQOLI-74总分及治疗依从性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和92%,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内两组间各时点BP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出院1年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社会功能分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较好地控制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小,治疗依从性好,尤其适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杨彩霞 《医学信息》2019,(6):120-122
目的 探讨庇护性就业形式的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功能改善的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8月~12月我院收治的4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施以庇护性就业训练,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干预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及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个月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及PANSS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oCA 、ADL、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oCA评分无明显变化,ADL 、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oCA 、ADL 、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均高于干预组、再就业率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庇护性就业形式的职业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对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起到积极地作用,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得到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6.
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评定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及病情稳定患者,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家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娱乐性、独立性、成功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稳定组上述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与稳定组上述各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稳定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优于复发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7.
周梅 《医学信息》2019,(19):139-1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经静脉给药对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DEXIV组和DEXP组,各30例。对照组不使用DEX,DEXIV组为DEX静脉给药,DEXP组为DEX神经周围给药,比较三组患者进入复苏室即刻(PACU)、椎旁神经阻滞后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镇痛药物需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PACU时刻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6、12 h VAS评分高于DEXIV组和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术后6、1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A首次自控按压时间早于DEXIV组与DEXP组,且累计按压次数高于DEXIV组与DEX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与DEXP组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额外镇痛药物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IV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经静脉还是神经周围给药DEX均能延长罗哌卡因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消耗和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