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钠曲线(SP)、超滤曲线(UP)、钠曲线和超滤曲线结合(SP+UP)与标准透析(SD)在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行SD、SP、UP、SP+UP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血压并记录低血压的发生例次。结果 SD、SP、UP、SP+UP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分别为154次、84次、92次和22次。SP+UP模式发生症状性低血压例次显著少于SD、SP和UP模式(P〈0.05),而UP和SP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P+UP对血容量有较好的维持作用,能显著降低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玲  陈书芝 《吉林医学》2012,33(19):4110-4111
目的:观察采用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超滤量,保证充分透析。方法:选择12例常规透析中均有高血压(140~190/90~110 mm Hg,1 mm Hg=0.1333 kPa)、透前不服降压药、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透析,观察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和超滤量,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各透析288例次,常规组低血压发生率41.15%,实际超滤量(3.53±0.62)kg,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技术低血压发生率13.17%,实际超滤量(4.03±0.4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技术可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超滤量,优于常规血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两组在透析的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情况、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结果在透析后3h、4h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较对照组稳定,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有利于充分脱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钠曲线及超滤曲线对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机器内置的钠曲线及超滤曲线进行透析,比较2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的联合应用对于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18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模式进行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仪器内置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进行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同时,对2组患者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前、透析过程中的1、2h 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无显著差别;透析过程中3、4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23±10/79±8)、(121±8/78±9),而对照组分别为(100±10/70±8)、(90±9/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透析前与过程中的血清钠离子浓度无显著区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容量下降率分别是10.24%和17.36%;2组患者的超滤量则分别是(3.7±0.7)kg和(4.1±1.2)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与超滤曲线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对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充分脱水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而对血清中钠离子的浓度不产生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与分析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在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找出更适用于低血压患者的个体化透析方法。方法: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且具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进行单纯超滤透析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治疗各5次,分别观察两种不同透析方法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症状发生率、平均透析中最低血压、平均透析后血压及平均透析中心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透析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与单纯超滤透析相比,前者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桂霞 《中原医刊》2011,(10):105-106
目的比较钠曲线(SP)、超滤曲线(UP)、钠曲线和超滤曲线结合(SP+UP)与标准透析(SD)在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方法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行SD、SP、UP、SP+UP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血压并记录低血压的发生例次。结果SD、SP、UP、SP+UP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分别174次、94次、102次和26次。SP+UP模式发生症状性低血压例次显著少于SD、SP和UP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P和SP模式低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UP对血容量有较好的维持作用,能显著降低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尿毒症的重要治疗方法。HD治疗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ID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20%-40%,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干体重,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我院血液透析室对同一人群采用常规HD与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HD,观察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尿毒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治疗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20%~30%[1],低血压时会出现各种自觉症状使患者感到不适,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干体重,并可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滤困难,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联合超滤曲线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预防。方法选择45例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肾病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按常规血液透析模式(CHD)和可调钠透析模式(PHD)、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分为3组,观察治疗过程血压情况,透析前后血钠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及口渴感。结果可调钠组及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治疗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了传统单纯高钠透析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崔小玲 《吉林医学》2010,31(13):1773-1774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规透析(CHD)、可调钠透析(PHD)两种模式,每组分别透析510例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CHD和PHD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2.8±0.4)%、(5.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可调钠透析对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维持有效血容量的作用.方法:对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各进行4 h的普通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CHD,透析液Na+浓度138 mmol@L-1)和可调钠透析(sodiurn profile hemodialysis,PHD,透析液Na+浓度由148 mmol@L-1线性下降到135 mmol@L-1),匀速脱水,病人自身对照,CHD和PHD时血流速相等,脱水量相当.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液电导、血钠浓度、红细胞压积、血容量、血压、心率变化,下次透析前记录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结果:PHD透析过程中血钠逐渐升高,2 h达高峰,随后逐渐恢复透析前水平.CHD血容量下降速度明显高于PHD.PHD能更好地维持血压.CHD和PHD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CHD相比,PHD能有效维持透析脱水过程中的血容量,并有维持收缩压的作用.PHD的这种作用不以增加病人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增重过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血透)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血透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20例患者,采用4种透析模式(标准常温常规组、低温可调钠组、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和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治疗,观察4组不同透析模式中低血压发生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超滤量、电解质、毒素等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标准常温常规组比较,低温可调钠组、可调钠+超滤模式组、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稳定动脉压,并且透析前后毒素均可得到有效清除,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尤其可显著降低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超滤量对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量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血透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规律透析患者,根据年龄、超滤量不同分组,超滤量以〈2.0L/次、2.0~3.0L/次、〉3.0L/次分为3组,年龄组分为39岁及以下组,40~60岁组,〉61岁及以上组;连续观察3个月;分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呕吐、肌肉痉挛、头痛、腰酸背痛等情况的发生例次。结果同年龄组中超滤量大者,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在相同超量下,年龄组大者,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若使患者在透析治疗中过程中减少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情况的发生,应严格控制超滤量;同时年龄增长、超滤量增加是血液透析治疗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发生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是否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同钠浓度曲线设定对患者钠摄入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低血压发生频率大于20%的16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每个患者均顺序经历3种透析模式,A组:采用0超滤曲线及钠曲线;B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38mmol·L^-1);C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43mmol·L^-1);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液电导、血钠浓度、血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等。结果:①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较透析前升高(P〈0.05),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与其他两组透析后钠浓度比较有差异(P〈0.05);②C 组透析后平均动脉压(MAP)比A组高(P〈0.05);③B组和C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比A组透析失败次数明显降低(P〈0.05);④B组和C组的Kt/v值较A组明显增高(P〈0.05);⑤3组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不同钠浓度设定不引起透析间期体重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程琼 《中国现代医生》2014,(3):88-89,93
目的探讨主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血透室行血透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实验组在常规透析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护理干预。研究期6个月。结果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8.87%,实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2.49%,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主动护理干预可降低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透析开始后注射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不注射;两组均在透析后注射左卡尼汀,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7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参麦可有效预防及改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的临床因素及护理干预对透析低血压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科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患者51例为观察组,设立同期49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未发生低血压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Glu、HbAlc、Hb、Scr、BUN、Na+、Alb、TC、TG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施以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结果:首次血透时观察组BUN、Scr明显高于对照组,C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Alc、Glu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Hb、Na+、Alb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UN、TG、Scr、T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发生与贫血、高血糖、血钠浓度、营养不良等有关,应提倡个体化透析。透析治疗期间加施以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