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掌握我院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好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集上报中的18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5.7%(162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7.1%(89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5.6%(10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5例ADR分别从患者概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中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老年患者发生ADR相对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110例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通过对ADR上报范围及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促进我院ADR监测工作的进步。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上报特点。结果 14岁以下及45岁以上年龄段占比例较高;男性与女性ADR发生率大致相同;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品以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和中成药制剂居多;2012年ADR上报数量及质量较往年显著提高,药师上报ADR数量居首。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受人口学因素、给药途径、药品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医、护、药多种职业的协同优势,加强防患意识,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顾建东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73-2174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上报的共5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8类14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236例,占39.86%;静脉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有391例,占66.0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85例,占64.38%。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48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最多;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1.08%;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63.5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见,占60.14%.结论 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大庆市第四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20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类6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87例(占42.9%);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5例(占17.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68例(占82.7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57例(占28.1%)。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0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相关数据,通过Excel表格对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联合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引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男22例,女28例,20~49岁中青年21例,60岁以上老年人20例;有药物过敏史者3例,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0例,有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1例;联合用药的患者10例,其中二联用药5例,三联用药1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高发期在给药1h以内;涉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32例(64.00%)];涉及13类药品,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居前两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49例(49.49%)],其次为消化系统[11例(11.11%)]。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给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我院的药品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339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静脉滴注227例(66.96%)居首位,其次为口服75例(22.12%);给药剂型:粉针剂158例(46.60%)居首位,其次为注射剂102例(30.08%);ADR临床表现:皮肤及附件损害259例(76.40%)为最多。ADR病例上报人职业:药师217例(64.01%),护士120例(35.40%),医生2例(0.59%)。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ADR的监测,认真并及时完成ADR的填写与上报,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提供保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11-114
目的 分析辽宁某医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保证患者临床用药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2019 年辽宁某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54 例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发生年度、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给药途径、涉及系统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在60 岁及以上患者中多发,主要以中药注射剂为主(77.95%),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前5 位均为为中药注射剂,排名第一的药品是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结论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上报的5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5例ADR中,从涉及药品种类来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居于首位,占总例数的83.64%;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55%;从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56.36%。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力求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该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1至12月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人群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发生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结论 医疗机构要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定期分析ADR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职工医院2006年1月起上报的56例报告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以医师报告数量最多,占总数72%,与抗感染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最多见,占76%。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1%。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ADR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就我院2012年度上报的2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避免严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2月ADR的报告297份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高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上报的66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66例中有40例痊愈,24例好转,2例未好转。结论:在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洪斌  马晶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2):177-17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121蚀药品不良反应中,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和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三大主要因素。结论积极开展不龌反应监测工作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05~2007年上报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65例,占总例数的50.78%;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0.63%(5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7.13%(71例);严重的ADR报告1例,占总例数的0.78%。结论医护药人员应正确理解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8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州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黔南州8家二、三级医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表393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筛选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累及系统及ADR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抗生素药品ADR发生频次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28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严重ADR中,患者以10岁以下的儿童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78.13%)居多;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涉及药品73种,抗感染药最多,占36.2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的观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洁 《中国医疗前沿》2013,(20):89-89,7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以来上报的不良反应,对ADR发生的患者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发生ADR的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占57.14%;大于60岁的人群易发生ADR,占44.16%;静脉给药是最容易引起ADR发生的给药途径,占79.2%,中药制剂、抗菌药物和循环系统用药是ADR涉及最多的三类药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1.33%,其次是全身性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和综合医院相比,中医医院ADR的发生有其自身特点,与中医医院患者人群分布、用药特点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院1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寻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方法:对海珠区妇幼保健院2004~2010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涉及人群以儿童最多,占41%;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安全性,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