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群英 《吉林医学》2013,(29):6152-615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房颤患者40例,根据护理参与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都采用房颤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手术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术后慢性骨髓炎、肝肾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方法,重点论述了术后护理、护理观察要点、并发症护理、后期护理等四个方面的护理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研究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方式的解剖变异,指导临床射频消融术的进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心内科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120例,以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采用MPR、CPR和VR及仿真内窥镜等重建方式,对肺静脉解剖变异进行观察,并对房颤组及正常组肺静脉变异发生的性别及左右侧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静脉可分为5种类型,标准型最常见,占房颤组的62.5%(75/120);左肺静脉共干是房颤组最常见的变异类型,占18.3%(22/120);房颤患者肺静脉变异在左右侧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肺静脉的解剖变异,对临床手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融指数(ablation index,AI)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房颤患者39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I组与常规组,各199例.常规组行常规射频消融术,AI组在AI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比较2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单圈隔离率、双侧PV...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自第一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愈房颤以来,消融技术从线性消融到肺静脉的阶段性消融、延伸的环肺静脉消融、左房的线性消融、心脏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心脏神经节丛的消融等不断创新,一项新的方法在环肺静脉消融的基础上通过左房后壁来治愈房颤.射频消融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成功率较高,而在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效果欠佳,这些患者通过环肺静脉的消融加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消融可使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射频消融是房颤患者得到远期治愈的一种有效且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久性快速性异位心律[1]。它几乎占心律失常住院病人的1/3。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防止心房颤动复发,达到根治目的[2]。2009年-2012年,我科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并给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  相似文献   

7.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20-220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Vasamreddy等,通过无线心电监测系统,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随访发现,无症状房颤发作的次数是有症状房颤的4.5倍.若以无房颤症状作为治疗成功标准则临床成功率为63%~70%;而以无线心电监测中无房颤为标准的完全成功率则下降为50%(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6,17:13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9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则单用胺碘酮,不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其余如抗凝等药物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血压等,根据是否复发心房颤动等评价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如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冯燕 《大家健康》2016,(6):275-27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期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期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生理表现为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和血栓栓塞,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药物治疗效果差。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房颤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目前房颤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经导管消融手术。传统模式下,房颤消融需要借助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左房及肺静脉CT成像和造影图像的融合,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X射线和造影剂所带来的伤害。而三维心腔内超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X射线和造影剂的运用,而且可以清晰显示心房内手术相关部位解剖结构,可以实时监测心房内微血栓形成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2015年1月14日我院运用最新的SoundStar心内三维超声导管结合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完成1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扑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对一例阵发性房扑房颤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观察其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该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与射频相关性猝死;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作为多种治疗无效的房扑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适当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徐辉  葛建军  汪洋  程光存 《安徽医学》2019,40(4):381-384
目的评价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60例患者作为消融组,行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消融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 93±30. 06) min,术后监护时间为(1. 97±0. 96) d,术后住院时间为(11. 83±5. 50) d,术后病死率为1. 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消融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4. 58±43. 92) min,手术时间为(300. 03±53. 43) min,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术前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结果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术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Yu B  Li Y  Zhao WH  Pang XF  Tian W  Hu J  Qi GX  Li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714-1717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右房峡部消融,单纯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以及联合应用两种消融方法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房扑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6例,行单纯右房峡部消融30例(A组),行单纯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17例(B组)及二种消融方法联合治疗19例(C组)。术后临床随访平均30.5周±10.4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发率及手术的并发症。结果房扑复发率在术后12周A组(13.3%)和C组(10.5%)明显低于B组(52.9%)(均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3种消融方法间(A、B、C组分别为10%、11.8%、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复发率在术后12周至36周B组(分别为29.4%和23.5%)和C组(分别为31.6%和26.3%)均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46.7%和73.3%)(均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房扑合并阵发性房颤单纯行右房峡部消融对房扑效果好,而房颤复发率较高;单纯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在房颤得到根治的同时,房扑亦得到良好的控制;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同时行右房峡部消融,仅减少早期房扑复发,长期随访观察未显示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分步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10例)和持续性房颤(2例)患者,以三步消融方法进行消融: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和碎裂电位 (CFAEs) 消融。以每个阶段房颤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终点,或完成三个阶段。结果消融结束时,10例阵发性房颤不再被诱发,其中第1阶段7例,第2阶段2例,第3阶段1例。2例持续性房颤在完成所有3个阶段后仍持续发作,最后经体外电转复。3例于术后2d内短暂复发,继续随访后未再房颤复发,1例房颤并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患者术后复发房扑,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经(10±4)个月随访后,均无房颤复发,无左房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放电时间(38±11)min, X线透视时间(37±11)min,操作时间(3.0±0.5)h。结论 以房颤不再被诱发为手术终点、以环肺静脉消融为基础的分步消融治疗房颤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式即有良好效果,而对单纯环肺静脉消融不成功者结合节段性肺静脉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配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20例,同时予以术前、术中及术后有效的护理配合。20例房颤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78岁,平均(47.1±3.4)岁,房颤病史3-20年,平均(18.1±6.5)年。其中16例为阵发性房颤,4例为持续性房颤。结果本组20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手术时间2.5-3.0 h。术中2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反应,经处理停止操作后恢复。随访6-12个月,共2例(10%)近期(术后3个月内)出现房早、房速及房扑等房性心律失常,2例(10%)远期(术后3个月后)复发房颤持续时间〉30 s;均经过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后主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远期复发患者经沟通症状改善,未接受二次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9-24
目的 对LAAO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事件进行Meta分析。方法 以“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和“atrial fibrillation”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以“左心耳封堵术”和“心房颤动”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筛选出2005年7月20日~2018年5月20日刊出的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筛选和评估,再采用STATA 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共23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卒中事件发生率为1.5%(95%CI:0.9~2.1),心源性/神经源性死亡发生率4.8%(95%CI:0.1~9.5),装置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2.6%(95%CI:1.5~3.6),心包填塞发生率1.5%(95%CI:1.0~2.0),空气/设备栓塞发生率0.8%(95%CI:0.3~1.4),大出血发生率2.1%(95%CI:1.1~3.1)。结论 LAAO治疗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卒中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快速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的房室结消融+心脏起搏+药物能否有效控制心室率问题.方法将3例顽固性慢性快速房颤患者均给予房室结消融,放电中出现一过性快、慢速交界性心律,说明消融有效.若消融15~60 s未出现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R-R长间期≥3 s、心室率≤40次/min时,停止消融观察,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则安装心脏起搏器.结果1例患者完全阻断房室传导,心室率在38~40次/min,给予植入心室起搏(VVI)的起搏器.另2例患者未出现AVB及R-R长间期,心室率降至90~120次/min,适当用减慢心室率及强心甙药物效果显著.结论慢性快速顽固性房颤患者,用消融改良房室结+心脏起搏+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研究左心房和双心房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安贞医院305例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160例行双心房消融,另145例行左心房消融.其中男117例、女188例,年龄24~77岁,平均(53±10)岁.房颤病史平均(36±43)个月.瓣膜手术292例,14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随访3~42个月,平均(28±5)个月.结果 手术死亡13例(4.3%),其中3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7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左室破裂,1例死于猝死,1例死于心律失常.随访双心房组有3例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因不详.全组术后窦性心律占73.1%(223/305),其中双心房组66.9%(107/160);左心房组80.0%(116/145)(P<0.05).最近随访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0.8%,左心房组为81.9%,双心房组为80.0%(P>0.05).随访两组之间非房颤心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术前左心房径线≥80 mm是房颤复发的风险因素.结论 左心房和双心房消融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房颤的外科方法 .如果手术不需要切开右心房或对于重症患者,单独左心房消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