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它具有慢性、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趋增。我科自1994年3月迄今,运用自制痹证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并与雷公藤治疗对照组作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类风湿诊断标准:每日关节展间至少1小时(≥6周);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对称性关节肿(≥6周);皮下给节;手X线片改变;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高。具备4条或4条…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络通痹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自拟活络通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治疗32例中,痊愈13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0.6%。结论: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合理,定能起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痹,有闭阻不通的意思,凡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胀或麻木等证,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总称痹证。痹证是疑难病之一,《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传统思想认为,痹证的病机主要是寒湿阻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此病。现将笔从事针灸工作以来,诊治痹证8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类风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辩证给予自拟除湿通络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d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D-二聚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增高的比例达到86_3%。2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5、30d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69±40)、(250±40)μg·L^-1,对照组治疗15、30d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42+40)、(334±40)μg·L^-1,治疗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活血化瘀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应用四物开痹汤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2例风湿、类风湿患者全部用中药四物开痹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疗程7天。结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四肢关节功能,总有效率96%。结论四物开痹汤能明显减轻四肢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同时还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正呃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膈肌痉挛,出现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的病证。本人在临床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治疗之,疗效颇佳,略有心得。活血化瘀法治疗呃逆呃逆之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因有寒热虚实之不同。清.汪昂云:"此病有因痰阻气滞者,有因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肌炎,周围神经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多种筋骨疼痛性疾病。临床上使用各种药物疗效均不甚理想。笔者近15年使用乾隆59年之尚书令“戈宜”所审之太医院方“圣度散”化裁制成散剂运用于临床;取得了可喜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6年 8月 -2 0 0 0年 1 0月 ,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治法 ,收治慢性前列腺炎 86例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 86例 ,均为门诊患者。2 0~ 3 0岁 6例 ,3 1~ 4 0岁 1 2例 ,4 1岁~ 50岁 3 1例 ,51~ 60岁 2 7例 ,61岁以上 9例。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4年。患者均有会阴部或直肠有不适感或疼痛 ,并有排尿不适、尿频、尿急、排尿有灼热感 ,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直肠指检 ,前列腺稍大而硬 ,表面不规则 ,可有结节。2 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方药如下 :赤芍1 5g、牛膝 1 2g、元胡 1 5g、炮甲珠 1…  相似文献   

13.
人身气血贵在周流有序,若气血运行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则可形成瘀血。瘀血即成则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其特点是肝细胞在坏死的基础上纤维化,并代之以纤维包绕的异常肝细胞结节,结果导致肝脏的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体系被逐渐改建,导致肝脏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临床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等表现。本病男女均可罹病,发病年龄大都在30-50岁,在中医学中肝硬化概属于“臌胀”、“单腹胀”、“症瘕”、“积聚”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肝硬化的主要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出现气滞、血瘀、痰浊凝聚。其病在肝、关联脾肾。其性本虚标实,因其病因的多样化,病证的复杂性,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单纯西药治疗难获佳效。笔者依据《实用内科学》肝硬化的诊断标准,采取宏观辨证和微观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再根据具体的病证进行针对性治疗。兹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50例,均用西医综合治疗(吸氧、排痰、抗感染、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和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30mg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或鼻饲)。2组疗程均为10~14日。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0%,84.0%),P均<0.05。治疗组脑出血血肿的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缓解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法治疗脂肪肝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进 《浙江临床医学》2006,8(4):375-375
2002年7月至2005年5月,作应用活血化瘀、化痰利湿法对脂肪肝60例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煎剂对强直性脊柱炎(AS)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2组均采用柳氮磺吡啶加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煎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IgA、纤维蛋白原及晨僵情况。结果:①2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93.6%和73.9%(P<0.05);②治疗后2组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Ig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之间比较,治疗组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IgA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案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明显优势,且能较快控制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古籍中还称之为"历节病"、"顽痹"。本文将从历代医家对痹证与血瘀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瘀证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疾病,表现为外周动关节持续性和进行性的滑膜炎,继而引起软骨破坏和骨侵蚀,造成关节畸形.该病病因未明,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目前没有特效疗法.辨证分型治疗仍为中医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活血化瘀在该病的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活血化瘀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易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并出现新生血管生成现象,且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证的基本治法,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行之有效的方法,抗血管生成与抗凝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该文主要针对此两种治疗方面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