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体外实验观察一贯煎诱导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定向分化肝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原代大鼠BMSC,第3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鉴定其干细胞特征;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一贯煎含药血清2种诱导方案连续培养BMSC共21天,PCR检测细胞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白蛋白(albumin,AIb)、肝细胞核因子4eL(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α,HNF4α)mRNA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AFP和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l8)的表达,染色高碘酸一希夫反应法观察细胞糖原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K18、Wnt 3α、α-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BMSC高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90、29、44,低表达CD34和CD11b,成脂诱导2周后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脂滴。一贯煎药物血清和细胞因子诱导均可提高BMSC表达AIb、AFP、HNF4αmRNA表达水平,促进CK18蛋白表达,诱导21天后可检测到AFP和CK18的表达,可见细胞合成糖原颗粒,观察到BMSC内Wnt 3α和β-catenin表达下调。结论一贯煎可诱导大鼠BMSC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其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人iPS细胞)分化成的类肝细胞的分化特征进行观察与鉴定性研究及对已成功分化的类肝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冻干粉后检测肝功能多项指标,观察雷公藤对人iPS细胞诱导生成的类肝细胞模型肝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模型在中药毒性体外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细胞因子四步诱导分化方法,即加入激活素A(Activin A)、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制瘤素M(Oncostatin M)等细胞因子23天,将人iPS细胞分化成类肝细胞,使用细胞免疫荧光、RT-PCR、吲哚青绿(ICG)摄取等实验来鉴定类肝细胞的特异性功能。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限定性内胚层细胞特异性蛋白叉头框转录因子A2(FOXA2)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7(SOX17),肝细胞特异性蛋白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肝细胞功能蛋白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和α1 -抗胰蛋白酶(AAT),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8(CK8)、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细胞角蛋白19(CK19)是否表达做最终的验证,ICG摄取实验检测类肝细胞排泌功能。在成功诱导的类肝细胞 模型中加入雷公藤冻干粉(相当于生药量1,2,4,8 mg?mL-1)作用后,取培养液上清检测AST和ALT的活性、取细胞检测MDA的含量,GSH和SOD的活性。结果人iPS细胞经过23天的诱导成类肝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FOXA2和SOX17的mRNA在内胚层诱导阶段表达,在肝细胞分化与扩增阶段AFP和ALB表达,CYP3A4和AAT在肝细胞成熟阶段有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特异性基因AFP、ALB、CK8、CK18和CK19在诱导完成的类肝细胞中表达;并且ICG摄取实验显示类肝细胞具有肝细胞的特异性排泌功能。加入不同剂量的中药雷公藤冻干粉后,检测AST和ALT活性,MDA浓度,GSH和SOD活性,经统计学检测,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细胞因子四步诱导法能诱导分化人iPS细胞成类肝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冻干粉检测AST、ALT、MDA、GSH和SOD肝功能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类肝细胞可应用于中药肝毒性检测的体外初筛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隐丹参酮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Paque液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隐丹参酮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NF-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0.5×10^6个细胞,15代可获得(2-3)×10^12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29、CD44、CD90、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隐丹参酮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F-H、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隐丹参酮在体外可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03-106
目的:观察珠子参皂苷对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快速处死SD大鼠,收集骨髓细胞,快速悬浮于预冷的NH4Cl低渗盐溶液中裂解红细胞,离心去上清,收集沉淀的细胞,D-HankS充分洗涤后,用含10%的低糖型DMEM培养基进行扩增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四代细胞,随机选择空白组、HGF组(20ng/ml)、珠子参皂苷(50、100和200μg/ml)组,分别与第7天和第14天后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合成糖原,摄取LDL及分泌尿素的能力,进行HGF、c-MET、AFP、Albumin、CK18基因表达和AFP、Albumin、CK18蛋白表达分析。结果:珠子参皂苷和HGF可诱导BMSCs分化为肝细胞,促进其合成糖原、摄取LDL及分泌尿素的能力;可显著增加肝细胞特异性HGF、c-MET、AFP、Albumin、CK18基因表达和AFP、Albumin、CK18蛋白表达。结论:珠子参皂苷体外能促进BMSCs分化为肝细胞,本研究为后续体内进行BMSCs移植和珠子参皂苷联用治疗终末期肝病(ESLD)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艳  邹文静  王盛丰  乔洪翔 《中成药》2014,(6):1124-1128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分组诱导培养14 d:1组(空白对照组),2组(1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3组(10 ng/mL FGF-4+2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4组(10 ng/mL FGF-4+5μmol/L姜黄素),5组(20μmol/L姜黄素)。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利用western-blotting分析肝特异性蛋白HNF-3β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4、CD45阴性表达,CD44、CD73、CD90表达阳性;药物诱导后光镜下观察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由梭形渐变成圆形肝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肝特异性蛋白HNF-3β。结论姜黄素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取第3代BMS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成纤维生长因子-4(HGF加FGF-4)组、鳖甲煎丸组、HGF加FGF-4+鳖甲煎丸联合组,分别于诱导第7、14、21、28天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甲AFP、ALB及CK18阳性细胞率。结果:各组AFP阳性细胞率均于21 d达到峰值,28 d表达逐渐下降,各组ALB、CK18阳性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比率逐渐升高;在相同时间点,各给药组的ALB、AFP、CK18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第14天至第28天,鳖甲煎丸组、HGF加FGF-4+鳖甲煎丸联合组AFP、CK18阳性细胞率高于HGF加FGF-4组(P0.05或P0.01);鳖甲煎丸组在诱导后21、28 d的ALB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HGF加FGF-4组(P0.05或P0.01),而HGF加FGF-4+鳖甲煎丸联合组在诱导后第14天开始,其ALB阳性细胞率均高于HGF加FGF-4组(P0.05或P0.01)。结论:鳖甲煎丸含药血清可提高BMSCs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研究高糖刺激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同时进一步观测了黄芪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是否与影响 HGF 表达相关。方法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培养于不同浓度葡萄糖中,分不同时间段采用 RT-PCR 方法检测 HGF mRNA 转录水平,ELISA 方法检测 HGF 蛋白分泌。之后用黄芪含药血清刺激细胞,观察 HGF 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细胞早期就有 HGF 表达,之后表达逐渐下降。说明 HGF 表达与高糖作用存在相关性。结果进一步证实,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显著刺激细胞表达 HGF。结论黄芪可以通过诱导 HGF 的产生,起到抗纤维化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对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体外扩增培养。中药天麻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原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结果:大鼠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天麻诱导2h后大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大鼠MSC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 cells)诱导生成类肝细胞,建立肝毒性检测模型并用于中药毒性体外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细胞因子4步诱导分化方法,通过加入激活素A(Activin A)、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制瘤素M(Oncostatin M)等细胞因子,连续培养23 d,将hiPS细胞诱导分化成类肝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iPS细胞向类肝细胞分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异性标记:叉头框转录因子A2(FOXA2)、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7(SOX17)、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肝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和α1-抗胰蛋白酶(AAT)等蛋白的表达;采用q PCR法检测类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8(CK8)、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基因表达;采用吲哚青绿(ICG)摄取实验检测类肝细胞排泌功能。采用雷公藤冻干粉(1,2,4,8 mg·m L~(-1))对类肝细胞进行肝毒性实验,作用24 h后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或活性。结果检测到FOXA2、SOX17蛋白在内胚层诱导阶段有表达,AFP、ALB在肝细胞分化与扩增阶段有表达,CYP3A4、AAT在肝细胞成熟阶段有表达;肝细胞特异性基因AFP、CK19、ALB、CK8、CK18在类肝细胞中均有表达,诱导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摄取实验显示类肝细胞具有肝细胞的特异性ICG摄取功能。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各剂量组的ALT及AST活性显著升高、MDA浓度显著升高、GSH及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hiPS细胞诱导生成类肝细胞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诱导得到的类肝细胞具有人正常肝细胞的功能,可以作为中药肝毒性筛选的模型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 cells)诱导生成类肝细胞,建立肝毒性检测模型并用于中药毒性体外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细胞因子4步诱导分化方法,通过加入激活素A(Activin A)、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制瘤素M(Oncostatin M)等细胞因子,连续培养23 d,将hiPS细胞诱导分化成类肝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iPS细胞向类肝细胞分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异性标记:叉头框转录因子A2(FOXA2)、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7(SOX17)、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肝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和α1-抗胰蛋白酶(AAT)等蛋白的表达;采用q PCR法检测类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8(CK8)、细胞角蛋白18(CK18)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基因表达;采用吲哚青绿(ICG)摄取实验检测类肝细胞排泌功能。采用雷公藤冻干粉(1,2,4,8 mg·m L^(-1))对类肝细胞进行肝毒性实验,作用24 h后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或活性。结果检测到FOXA2、SOX17蛋白在内胚层诱导阶段有表达,AFP、ALB在肝细胞分化与扩增阶段有表达,CYP3A4、AAT在肝细胞成熟阶段有表达;肝细胞特异性基因AFP、CK19、ALB、CK8、CK18在类肝细胞中均有表达,诱导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摄取实验显示类肝细胞具有肝细胞的特异性ICG摄取功能。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各剂量组的ALT及AST活性显著升高、MDA浓度显著升高、GSH及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hiPS细胞诱导生成类肝细胞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诱导得到的类肝细胞具有人正常肝细胞的功能,可以作为中药肝毒性筛选的模型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丹参素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利用Ficoll-Paque液将骨髓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分离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丹参素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探讨丹参素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MSC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MSC在体外传代扩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166表达阳性,CDl4、CD34、CD45、HLA-DR为阴性。丹参素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类似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 丹参素可以在体外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诱导转化率与丹参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甙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人参皂甙(GS)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刺激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造血细胞半固体和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检测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形成祖细胞集落的提高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液体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结果:GS(5~50μg/ml)能提高BFU-E、CFU-E、CFU-GM、CFU-GEMM集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绿素铜钠促进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A模型组(M)、环孢菌素组(Cs)、叶绿素铜钠小剂量组(X)、叶绿素铜钠中剂量组(Z)、叶绿素铜钠高剂量组(G)6组,每组6只,15日后处死,观察各组的骨髓病理,骨髓进行MSC培养,第3代MSC诱导成骨细胞,观察光镜下第2代MSC(F2MSC)、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SC调节植物血凝素(PHA)对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ELISA检测MSC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N、Cs、X、Z、G组的骨髓增生均比M组活跃。各组F2MSC细胞呈长梭形,第3代MSC可被诱导为成骨细胞。N、X、Z、G组的CD2+5FOXP3+明显大于M组(P0.05)。N、Cs、Z组的TGF-β1显著大于M组(P0.05)。结论:叶绿素铜钠能促进AA小鼠MSC对T淋巴细胞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黄芩甙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在无血清条件下,以中药单体黄芩甙作为主要诱导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同时以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和NF—κB亚基P65核移位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F—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评价细胞凋亡率。结果黄芩甙诱导后细胞形成较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同时表达多种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对照组无类似情况,但出现P65由胞浆向胞核移位,细胞内IκB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为(28.2±6.1)%;黄芩甙诱导后P65信号主要仍在胞浆中表达,细胞内IκBα表达水平降低程度较少,细胞凋亡率[(12.2±2.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芩甙可抑制NF-κB的活化,在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人参皂甙(GS)对c-fos,GATA-1转录因子的诱导作用,探讨GS在造血细胞内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粒系细胞株HL-60,单核细胞株U937,红系细胞株K562和巨系细胞株Meg-01作靶细胞,MTT法和祖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GS的增殖效应,用Western Blot来分析核蛋白抗原与c-fos,GATA-1抗体的结合反应。结果:(1)MTTI地和祖细胞集落培养法均显著GS(10ug/ml)能够明显地刺激三系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Western Blot分析表明HL060,K562和Meg-01 eqn x GS处理后核内c-fos转录调控蛋白量分别是未经处理细胞的1.5,2.0和2.5倍,但U937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3)除了U937细胞不表达GATA-1蛋白外,其他细胞株经GS刺激后TATA-1转录调控蛋白量分别是处理前的1.5,2.1和1.3倍。结论:GS能够明显地刺激3种系列的细胞株增殖,并能有效地通过诱导c-fos或GATA-1转录因子而调控造血细胞与增殖或分化有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健脾补肾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形成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C移植组、活血组、健脾组、补肾组,第2天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MSC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雌性大鼠体内。疗程结束后,取大鼠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道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到MSC移植组及中药治疗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usashi-1及TERT均有阳性表达,其中活血组与MSC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活血法代表方药桃红四物汤较明显促进MSC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7.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rat C6 glioma cells with Saikosaponin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effects of saikosaponins (a, b(1), b(2), c, d), isolated from Bupleurum Radix, on the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in rat C6 glioma cells were studied. Saikosaponins a and d were shown to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lter cell morphology. In addition to cytostasis, the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and 2',3'-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 (CNP) were also noticeab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saikosaponin a. Nevertheless, saikosaponin d only showed an increase of GS activity,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NP activity were foun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ikosaponin a can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6 glioma cells into astrocytes and/or oligodendrocytes, but saikosaponin d can only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6 glioma cells into astrocytes.  相似文献   

18.
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溃疡愈合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胃粘膜(8例)、胃溃疡活动期(GA组10例)、愈合期(GH组10)例)、瘢痕期(GS组10例)组织的EGFR的表达进行定位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GA组胃粘膜GEFR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时增加,GH及GS组更加明显。结论 在人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粘膜EGFR的表达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对小鼠G422胶质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G422胶质瘤腋下肿瘤模型,将实验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不同剂量人参皂苷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通过荷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碳粒廓清法小鼠单核巨噬功能的测定初步评价人参皂苷对小鼠G422胶质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结论:人参皂苷抑制小鼠G422胶质瘤可能与其刺激机体免疫器官,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