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84例,分为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各42例,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髓内钉组骨折线消失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在内固定术后桡神经麻痹、断钉断板或钉板松动、骨折再移位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与钢板组在肩关节功能评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达到愈合目的,但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不同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比自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方法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再骨折率和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定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并发症及愈合时间比钢板内固定有优势,而且并不降低肩关节功能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03例进行分析,其中加压钢板固定46例,交锁髓内钉固定57例,比较两种固定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对二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髓内钉组固定组可显著促进骨折愈合,其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障碍、桡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低(P<0.05),总体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钉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大,可以作为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方法三组患者,一组普通钢板内固定(17例);一组加压钢板内固定(58例);另一组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8例)。结果交锁髓内钉组骨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桡神经损伤低于钢板内固定组。认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加压接骨板、锁定加压接骨板、交锁髓内钉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肱骨干骨折内固定选择。方法:三组患者,一组加压钢板(DCP)内固定(42例);一组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19例);另一组交锁髓内钉(LIN)内固定(20例),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5年,LCP组及LIN组骨愈合率高于DCP组,LCP与LIN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DCP组。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对于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提供稳定的内固定并愈合,但对于骨折愈合及减少手术后并发症,LCP与LIN组要优于DCP组。  相似文献   

6.
孙泰岩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0-171
目的:对比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肱骨干骨折的本科住院患者112例,根据自愿原则,其中,A组60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B组5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固定后两组患者均行同样的术后护理及治疗。治疗8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比较看出,A组与B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及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十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选带锁髓内钉治疗,它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微创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49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功能影响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9±12.6)周.钢板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6±3.4)周,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3±2.1)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钢板组肩、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0%、100.0%,均高于髓内钉组的91.8%、89.8%(χ^2=98.5、106.6,均P<0.05);钢板组出现桡神经损伤1例,髓内钉组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4例、术后关节痛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4.2,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与微创锁定钢板稳定性相当,对于骨折治疗疗效大致相似,微创锁定钢板技术对于肩、肘关节影响较小,并发症少,相对于交锁髓内钉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群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99-100
目的比较髓内钉固定及锁定钢板固定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近期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选取80名分成2组,每组各40名,治疗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随访3~4个月,观察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肩肘关节功能回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愈合时间和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髓内钉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愈合时间短、术后肩肘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但应注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髓内钉组)和对照组(钢板组),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1周,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3周。结论髓内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能达到解剖愈合目的 ,手术并发症更少,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顺行自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到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顺行自锁髓内钉组(A组)和锁定加压钢板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放射线骨折线消失时间、临床骨骼愈合时间和骨延迟愈合率)、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桡神经麻痹、术后感染和患肢肿胀)发生率。结果①顺行自锁髓内钉组患者放射线骨折线消失时间和放射线骨折线消失时间、骨延迟愈合率、术后桡神经麻痹、患肢肿胀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0.05)。②两组术后Neer肩关节评分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顺行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具有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锁定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其余25例患者接受髓内钉方案治疗(髓内钉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肩关节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钢板组,出血量少于钢板组(P<0.05);两组颈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肩关节内旋活动度小于钢板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大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患者的螺钉切出、肩峰下撞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钢板组,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和髓内钉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相近,但髓内钉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近端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近端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其中10例为单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桡神经探查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逆行近端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克服了传统钢板螺钉内固定及顺行带锁髓内钉的不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205例胫骨干骨折,将其分成加压钢板组141例,交锁髓内钉组64例,加压钢板组中有30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他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治疗后对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对20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加压钢板组出现钢板断裂5例,感染6例,骨不连3例,踝关节及膝关节僵硬20例,较多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而交锁髓内钉组无上述并发症.结论 与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肱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或实施切开钢板和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方法治疗。钢板固定能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宰。能早期功能锻炼,但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钢板断裂等并发症较高,带锁髓内钉固定具有软组织剥离少、抗旋转稳定性强、能预防退钉。较少损伤桡神经的优点。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用以上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58例。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逆行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15例,锁定钢板系统内固定14例,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桡神经麻痹、放射线骨折线消失时间、延迟愈合和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1.5年,逆行交锁髓内钉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骨骼愈合时间、桡神经麻痹、放射线骨折线消失时间及骨骼延迟愈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鲜闭合性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在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较锁定钢板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顺行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对照组127例。观察组予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显著,内固定牢固,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骨科采用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7例(A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5例(B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钢板螺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带锁髓内钉(观察组)与锁定加压钢板(对照组)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计8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钢板组和髓内组,钢板组患者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内组患者使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钢板组与髓内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髓内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较之钢板组要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相近,但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情况要好于锁定钢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吴增平  陈剑  蒋忞 《中国药业》2013,(19):109-110
目的探讨顺行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钢板组(33例)和髓内钉组(32例)。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评价其疗效差异。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在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中,髓内钉组明显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41,P〈0.05);在HSS肘关节功能评定中,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Z=2.471,P〉0.05);髓内钉组患者感染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顺行肱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