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 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 以为通过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秀丽  车琳  邓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23-124,127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开展心血管疾病的社区康复和社区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一部分,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主体是心脏康复。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整合,使心脏康复更全面,使二级预防更具体。应用心脏康复模式开展多方位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是实施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新陈代谢途径,其中溶酶体降解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并循环利用,对心血管稳态和功能至关重要,但过度或不足的自噬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运动是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方法。运动调节自噬是双向和动态的过程。对于自噬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运动可恢复自噬水平及功能,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心室重构。本文综述了自噬的主要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以及运动调节自噬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作用,得出运动对心血管疾病自噬的调节机制有益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但其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机制仍未充分阐述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敏州  戴韵峰 《循证医学》2011,11(6):322-324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已成为全球的重负,尤其在我国。心血管疾病迅速增长,并且日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遏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迫在眉睫。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脂异常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关键步骤.也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了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的配合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作。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新进展,提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展望。方法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对相关研究资料上关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新进展进行总结,提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展望。结果与结论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都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途径和方法,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不断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将大幅度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以上可归于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表明利用现有知识和技术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解析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并探寻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对心血管疾病早期治疗和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细胞表型转化是指细胞在环境改变时失去其特定的表型特征而获得另一种表型特征的生物学过程,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巨噬细胞极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内皮间充质转化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希望与广大研究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尹清珂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5-155
目的分析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临床疗效,以此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调取我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出院的病例250份,探讨研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的临床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状况,并依据药物利用指数来确定临床用药的有效性。结果对于常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15种药物中存在3种药物的利用指数DUI>1.0,而其余12种药物的DUI≤1.0。结论常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上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燕妮 《吉林医学》2011,32(15):2997-2997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三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析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IGT、DM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FG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呈正相关。结论: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应重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全科医疗在社区心血管疾病医疗服务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全科医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管理包括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长期管理、心血管急危重症管理三方面。本研究简要论述了全科医生在社区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需掌握的诊治要点和管理措施,为全科医生心血管疾病诊治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其出现早、进展快,轻度肾功能异常即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慢性肾脏病患者自发病起就可能长期暴露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传统危险因素已不能完全解释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部分高龄患者慢性肾脏病的高发病率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肾脏损害。故目前认为,慢性肾脏病本身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柳红兰 《中外医疗》2011,30(2):32-33
目的探讨个人应对心理压力的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将126人分成有心血管疾病组和无心血管疾病组,分别做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问卷,研究心血管疾病与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2组人群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个体对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结论心理压力的存在以及对其不良的应对方式直接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实施心理干预并将其应用到内科临床显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抑郁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后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负性作用。本文对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20,(5):164-168
心血管疾病(CVD)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其他未被证实的因素也可能导致其风险增加。近年来,对CVD预防筛查范围内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许多关于肺功能减退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分别阐述了肺功能减退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其死亡率的关系,并用于预测风险评估及筛查心血管疾病之中。这些发现将为人们提供关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思路。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的一些肺功能减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金莹 《开卷有益》2009,(12):19-19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干预血脂异常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明鑫  李素霞  宋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426-1430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双向关联,即抑郁症患者比健康个体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反之亦然,且抑郁症还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总结了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流行病学证据,以及二者共病的潜在发生机制,包括生活方式、炎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机制的发现可能对预防及治疗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提示早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筛查、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可以实现的目标。但如何实现还需要大量研究来确定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的最佳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是引起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补体介导的炎症已被证实在不同的心血管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补体激活可能参与了上述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补体系统代表了心血管疾病的新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免疫,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有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陈海果  胡红梅 《求医问药》2014,(3X):223-2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心脏的主要功能、作用;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心血管疾病的病种、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如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人数达2.9亿,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达2360万/年,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1].尽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临床药物、介入和外科治疗能有效缓解和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