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线形关系。近年来,对脉压(PP)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P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不亚于收缩压与舒张压。本研究对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PP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P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制定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全球统一定义即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合并有血糖、血压、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一身的综合征.其组成成分的任何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1].血压增高是MS的一种组成成分,老年人群收缩期高血压常见,脉压(pulse pressure, PP)增大.而现已证明,P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2],但PP与MS及其组份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文于2002年4月至6月通过对温州市50岁以上自然人群MS的调查,探讨MS与PP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詹莉  陆士娟 《心脏杂志》2007,19(2):169-16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脉压(PP),即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的差值,其由心肌收缩力、心搏量、动脉系统的弹性所决定。近年来有不少的研究认为PP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现就我科2003年1月至今的72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研究显示 :脉压 (PP)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增宽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1〕。其预测作用优于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或平均动脉压 ,其结果与Lyon等〔2〕结论相似。其中PP每升高 1 0mmHg( 1mmHg =0 .1 33kPa)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 1 .1 9倍 ;SBP每增加 1 0mmHg ,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 0 .93倍 ,因此减少PP具有临床意义。本文观察了 5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培哚普利 1年后血压及PP的变化。1 对象与方法对象 5 0例均为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间老年科或干部门诊患者 ,均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心脑血管疾病及靶器官损害(肾功能不全)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AASI结果,将AASI小于中位数的79例患者作为A组,大于或等于中位数的81例患者作为B组。对AASI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血脂以及24h脉压(24hPP)和24h平均动脉压(24h MAP)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合并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明显增多,24h PP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P0.05,P0.01)。合并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不合并患者AASI明显升高(P0.01);合并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不合并患者24h PP也明显升高(P0.05);有吸烟史患者较不吸烟患者24h MA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I和24h PP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14,P=0.000;r=-0.156,P=0.049)。结论 AASI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肾功能不全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入选EH 126例,根据PP水平分为≤60、61~89、≥90 mm Hg 3组,测定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及血浆TNF-α水平.结果 随着PP增大,颈总动脉内径(CCA)、平均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3组EH患者TNF-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越大血浆TNF-α水平越高(P<0.01~0.05).直线相关分析颈动脉IMT与PP呈显著相关(r=0.749, P<0.01),IMT和PP与血浆TNF-α水平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7、0.412(P<0.05).结论 PP是EH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血压参数,宽PP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危险因子.TNF-α是促进EH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重要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2003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中ISH患病率21.5% ,占老年人高血压总数53.2% .在西方国家,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60%~70% ,其中ISH约占60%[1].因而对老年ISH的防治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脉压(PP)增大是导致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用脉压指数(PPI)即PP与收缩压(SBP)的比值作为评价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指标要比PP更优越[2].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研究已表明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PP)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反映脑卒中、心脏疾病以及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增加,左室重量指数(LVMI)增大和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异常是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亚临床损害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脉压差变化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其降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高血压病程进展,会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AS)和靶器官受损的临床表现,尤其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大.一般传统上认为收缩压(SBP)是一个较舒张压(DBP)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预测因子,尤其在年龄50岁以上的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1,2]>.随着对脉压差(PP,SBP与DBP之差)与临床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PP增大也是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关系,探讨脉压和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左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指标。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7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全天平均脉压(ABPP),据ABPP值分两组:(1)PP/〉60mmHg,41例;(2)PP〈60mmHg,33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反映左室功能不全指标E/A比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美国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PP与LYEF、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PP≥60mmHg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PP〈60mmHg组(P〈0.01),PP与血浆BNP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PP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PP与血浆BNP水平密切相关,PP和血浆BNP可作为判断左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瑞华  管永泽 《山东医药》2004,44(19):42-43
近年来,有关脉压(PP)与心脏血管疾病关系的流行病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表明,PP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高的标志之一,且24小时平均PP较偶测脉压估测心血管事件更为可靠。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我们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与脉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脉压(PP)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证实,PP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P增大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50%以上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脉压(PP)增大.收缩压(SBP)升高及PP增大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存在独立而显著的相关性,是CVD独立的预测因子.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动脉增厚变硬、弹性减退是ISH患者主要的发病机制,这种结构及功能病变与CVD的发生有关.合理的研究治疗目标应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或逆转血管病变,从而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70岁以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肾功能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的84例老年患者(70~87岁)以简化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以GFR〈60ml/(min.1.73m2)定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同期肾功能正常者比较24h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1)肾功能不全组(44例)平均收缩压(SBP)〉130mmHg者及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高血压及非"杓型"血压病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肾功能不全组平均脉压(PP)明显高于对照组,最高舒张压(DBPmax)、舒张压波动幅度(ΔDBP)明显低于对照组。(3)患者年龄与SBP、PP、夜间SBP(nSBP)及夜间SBP负荷正相关;血清肌酐(SCr)与PP、最低SBP、nSBP正相关,与DBPmax、ΔDBP负相关,GFR呈对应改变;在控制年龄因素后,SCr与PP、nSBP相关性依然显著。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PP增大、nSBP增高和DBPmax、ΔDBP降低与肾功能损害有关,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多的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并存在更为明显的动态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主要的经济负担。以往的研究认为心血管疾病与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循环支链氨基酸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现就支链氨基酸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关系,为早期防治肾脏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71例患者1,2型糖尿病患者(DM)87例、高血压病患者(EH)8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DM+EH)9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UmAlb测定。结果 DM组UmAlb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PP显著正相关(P<0.05)。EH组UmAlb与SBP和P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DBP相关性则不显著(P>0.05);EH+DM组UmAlb与SBP、DBP、P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及0.05)。UmAlb与PP相关的显著性在EH+DM组中最大,r=0.282,P=0.002,三组患者中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则与SBP、DBP和PP无相关性。结论 在上述3种病人中只有PP总是与早期肾损害相关。因此,为防止DM和EH患者肾脏损害加重,降低PP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测定240例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UmA1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mA1b与PP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程度在EH+DM患者中最大(r=0.313,P=0.002)。认为PP较SBP、DBP能更敏感地反映肾脏早期损害,对T2DM及EH患者的治疗除降低血压外,更应控制PP。  相似文献   

18.
交替性预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心悸、心前区不适13年,加重7d被收入院。2年前曾因类似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入院后Holter检测一度如图1所示,PP间期规则发生,呈窄QRS波群与宽QRS波群相交替的现象,其中正常下传心室的窄QRS波群时限为0.08s、PR间期0.16s、QT间期0.36s、PJ间期0.24s;宽0RS波群时限0.14s、其前均有窦性P波,PR间期0.10s、PJ间期0.24s,伴有ST-T改变。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包括脉压的变化,以及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昼夜之PP的水平及PP的变化幅度,根据PP的水平分为两组: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血压参数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脉压组与低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脉压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研究均提示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其对中老年人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甚至大于SBP与DBP,有些学者甚至提出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应包括对PP的控制。但是现在尚不能肯定PP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是否独立于SBP和DBP,亦不清楚PP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在不同年龄段是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