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苏州口岸鼠类种群结构和季节动态变化.方法 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采用夹夜法对苏州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87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小家鼠为优势鼠种;6月为高峰期,年平均鼠密度为1.02%.结论 苏州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延吉机场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外寄生虫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月下旬连放3天,连续12个月,对该口岸鼠类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外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150只,隶属2目4科7属8种。蚤80匹,螨23只。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64%;该口岸年平均鼠密度为4.18%,密度变化呈双高峰,7月和8月分别为8.08%和8.25%,10月为12.9%;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33%,平均蚤指数0.53;鼠体平均染螨率为6.67%,平均螨指数0.15。结论延吉机场口岸鼠密度高于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鼠密度高峰期正处于该地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应经常开展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传传染病在珲春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于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夹夜法对珲春口岸辖区内4个出入境口岸区域的鼠情及鼠体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2.45%;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10月份鼠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革螨2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蚤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革螨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应进一步加强鼠类控制,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大榭口岸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本底情况,为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为大榭港区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从2006—2010年,采用夹夜法对大榭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从2007—2010年,采用鼠笼法捕捉活鼠,对鼠类体表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夹夜法共捕获鼠类486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4.14%;大林姬鼠为首次发现;年平均鼠密度为0.38%,4月和9月为高峰期。在用鼠笼法捕捉到的44只活鼠中检出寄生虫64只,经鉴定隶属蚤、蜱、螨3类。结论大榭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掌握太原航空口岸鼠类、蚤类密度、种群结构和季节消长规律,指导制定长期有效的鼠类防制措施,为控制口岸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太原航空口岸的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经调查共捕获鼠类115只,经鉴定啮齿动物种群构成1目3科5属6种;其中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和长尾仓鼠,分别占35.6%和20.8%。6月份鼠密度最高为9.06%,1月份最低,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98%。鼠体染蚤率为27.59%。[结论]做好口岸鼠类本底调查工作,根据鼠类、蚤类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特点,采取有效的灭鼠措施,可降低口岸鼠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南昌口岸鼠类及其携带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的情况,为控制媒介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对南昌口岸的鼠密度、种群及其体外寄生虫和携带的病原体情况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共捕鼠232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鼠类种群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黄毛鼠、小林姬鼠、臭鼩鼱。昌北机场的优势鼠种为小家鼠;昌北码头、滕王阁码头及李家庄仓库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64%,4个调查点鼠密度季节消长不一致。鼠体外寄生虫有蚤、螨、蜱3种,携带寄生虫率为37.5%。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鼠肾携带钩端螺旋体,54份检样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南昌口岸鼠类及体外寄生虫和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为今后防治鼠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空港口岸鼠类、蝇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本口岸鼠类、蝇类防制及国际卫生机场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5月~2004年4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从2004年1月~12月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14只,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年平均鼠密度为1.3%.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49.1%;小家鼠占25.4%;黄胸鼠占25.4%.雌雄性别比为10.97.在调查中共捕获蝇类1268只,分3科8属8种,其中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活动高峰期为8~10月.[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青岛空港口岸的蝇类情况,应在蝇类密度达到高峰前采取措施,控制蝇类密度,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青岛空港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简单.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鼠类种群、密度及鼠疫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01只,属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8.48%,夏秋两季为鼠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的本底情况以便适时灭鼠灭蝇。[方法] 1999年4月-2000年3月对太仓口岸鼠类、蝇类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鼠351只,隶属2目2科4属5种,以臭鼩蝇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季节消长以4—7月份为高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3.18%。共捕成蝇3.548只,隶属4科6属,金蝇为优势种群,占51.83%,季节消长高峰为8、9月份。[结论] 根据太仓口岸鼠类、蝇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应加强对办公、仓储、堆场的灭鼠、灭蝇工作.才能把鼠类、蝇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长沙空港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长沙空港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虫本底情况,为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2000年1月~12月对长沙空港鼠类及体外寄生虫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鼠13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8种,鼠类种群有黄胸鼠、褐家鼠、屋顶鼠、社鼠、黑线姬鼠、小家鼠、中麝鼩。优势鼠种室内为黄胸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年均鼠密度为1.84%,4、10月为鼠密度高峰期。鼠体外寄生虫共187只,有革螨、蚤、蜱3类,其中革螨隶属2科4属7种;蚤为3科5属5种;蜱为1科2种。[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每个季度应开展一次大面积灭鼠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龙口口岸鼠类及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采用夹夜法和笼诱法、蝇类采用诱蝇笼捕法。结果共扑获鼠类38只,隶属1目1科3属3种,平均鼠密度1.21%;蝇类3科8属10种,平均密度为8.28 只/笼/日,7-10月为高峰。结论初步摸清了龙口口岸鼠类及蝇类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盐田口岸的啮齿动物、蝇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采用鼠笼、鼠夹法对盐田口岸啮齿动物开展本底调查;采用蝇笼法对盐田口岸蝇类开展本底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2只,经鉴定为1科1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为0.28%,季节消长不明显;鼠体染蚤率为8.33%,总蚤指数为0.17;共捕获蝇类2670只,经鉴定为5科18属26种,平均蝇密度为4.51只/笼·h,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结论 盐田口岸鼠密度、蝇密度均符合《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要求,但蝇类高峰期密度超标,应根据本次本底调查结果,掌握其变化规律,继续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宁德口岸三沙港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体表寄生虫、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鼠笼法,每月连续监测2d,持续12个月.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6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95.38%,其余为臭鼩鼱占4.62%.年均鼠密度1.84%,鼠密度最高为9月份达4.34%.检出螨3只、蜱10只.检出汉坦病毒阳性10例、钩端螺旋体阳性1例.结论 宁德口岸三沙港区未达到国家无鼠害港规定的鼠密度低于1%的要求,应继续加强鼠类监测与防制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掌握西安陆运口岸国际集装箱堆放场鼠类本底资料、研究制定检疫策略和卫生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给该国际集装箱堆场的卫生监管注册工作打下基础。方法从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对西安火车西站国际集装箱堆场鼠类的种群构成、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49只,经鉴定归属为1科2属3种,其中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鼠形动物总数的63.27%,其次为小家鼠(34.69%)和黄胸鼠(2.04%)。结论西安陆运口岸国际集装箱堆场年平均鼠密度为0.68%,在无鼠害口岸评判标准以下,但是集装箱堆场外围区域的鼠密度(1.60%)却超出标准。要保证西安口岸鼠密度控制在标准以内,集装箱堆场外围区域是今后灭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深圳湾口岸蝇类的群落组成及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的防制和口岸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深圳湾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1266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1属14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蝇类的81.03%.蝇密度随季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龙口口岸蚊、蜚蠊的种类及季节消长情况,分析其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性,为制定口岸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诱蚊灯诱捕法和勺取法;蜚蠊采用瓶诱法。结果捕获蚊类3属6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全年蚊类活动呈单峰型,8-9月份密度高峰。蜚蠊2科2属3种,5、8月份为密度高峰。结论初步摸清了龙口口岸蚊、蜚蠊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盐田口岸啮齿动物、蚊类、蝇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密度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媒介生物防控要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盐田口岸2007年与2012年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数据.结果 2012年鼠密度、蚊密度低于2007年,2012年的蝇类密度高于2007年,蜚蠊密度无变化.种群构成方面,各种医学媒介生物无变化,鼠类优势种群为褐家鼠、黄胸鼠;蚊类优势种群为致倦库蚊;蝇类优势种群为大头金蝇;蜚蠊优势种群为美洲大蠊.季节消长方面,鼠类均不明显;蚊类高峰期均出现在3月至10月期间,2007年有明显的高峰期;蝇类2007年密度高峰期出现在5月,而2012年密度高峰期出现在3月;蜚蠊高峰期均出现在5月.结论 盐田口岸啮齿动物、蚊类、蝇类的密度指标均符合《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要求,盐田口岸的媒介生物防控措施得力、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珲春口岸鼠类种群的构成、季节消长规律及体外寄生虫种类,防止鼠类传播传染病在珲春口岸的传入和传出,为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和改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采用夹夜法在珲春局辖区的四个出入境口岸捕捉鼠类,并采集体外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326只,经鉴定分类为1目2科4属4种;其中褐家鼠占总数的52.45%,为优势种;其次为黑线姬鼠,占41.72%。季节消长情况:10月份密度最高,为3.50%;2月份最低,为1.50%;年平均密度为2.26%。体外寄生虫检出蚤和革螨两类,蚤分类鉴定为3科4属4种,总指数为12.88%;革螨分类鉴定为2科3属5种,总指数为109.44%。结论本次调查显示,珲春口岸的鼠类密度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要求。应掌握其变化规律,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台州口岸地区蝇类的群落组成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口岸蝇类的防制和口岸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台州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2 107只,经鉴定隶属于5科13属16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蝇总数的43.52%.蝇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307.04只/笼.结论 此次调查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台州口岸蝇类的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进一步开展蝇类媒介生物传播病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