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中医》1983年第一期刊载了戴振德氏应用生姜泻心汤加减治愈一例胃扭转的报道,笔者试用于临床,对一例胃扭转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张××,男,45岁,邢台市冷冻厂干部。1985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有胃溃疡病史三年,近三天来感胃脘部胀满不适,呃逆频作。自觉气上冲胸。疑溃疡病复发,遂于1985年11月31日在本院放射科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造  相似文献   

2.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属中医"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包括西医学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等。笔者针药并用治疗357例以头痛为主症的患者(排除颅内感染、肿瘤、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头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凤莲 《河南中医》2002,22(5):61-6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是李东垣为治疗内伤脾胃病而设。余宗异病同治之旨 ,运用是方于临床各科 ,见效甚广。现择数案于后。1 盗汗李某 ,男 ,6 8岁 ,于 1997年 10月 8日初诊。自述盗汗半载 ,曾服中西药物调治 ,虽可获效一时 ,停药后盗汗依然。观其面黄少华 ,精神疲惫 ,肢体乏力 ,舌淡苔白。自诉头晕、心悸 ,动则气短 ,胃纳不佳 ,其脉濡弱无力。脉证合参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加减 :炙黄芪 30 g ,浮小麦 30 g ,党参 2 0g ,白术 15 g ,陈皮 10g ,当归 10 g ,柴胡 6 g ,升麻 6g ,桂枝 6 g ,白芍 6 g ,五味子 5 g ,炙甘草 5 g…  相似文献   

4.
三才封髓丹出自《卫生宝鉴》,由天门冬、熟地、人参、黄柏、砂仁、炙甘草组成,具有补肾泻火、健脾开胃之效,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遗精、牙痛、口疮、失眠等,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1,10(4):12-14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脾胃病证的重要基础代表方,主治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以及“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张仲景对此明确指出半夏泻心汤主治病证是心下痞满而不痛,而在临床中运用半夏泻心汤能否辨治心下满痛,能否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学用半夏泻心汤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浅述于次.  相似文献   

6.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10,23(8):34-34
《卫生宝鉴》由元代罗天益撰著。该书是一部理宗《内经》、《难经》,学承东垣,旁参诸说,结合个人经验编辑而成的临床治疗著作。“卫生”,即保护生命,防护邪侵;“宝鉴”,原指珍贵的镜子,此处尚有借鉴、明察之义。书中由4部分组成:一日药误永鉴,“知前车之覆,恐后人蹈之也”;二日名方类集,“古今之方,择之已精,详而录之,使后人有所据依也”;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动态观出发,立足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归纳其治。肾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兼顾法与超前法;提出肾病非虚、肾病非肾之糖尿病肾病辨治观点,并例举六经辨治、经方合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心得。  相似文献   

8.
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方为例,探讨《伤寒论》泻心汤证的处方特点,并以验案为例介绍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加味四物汤治疗血管性头痛9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陕西中医》2005,26(7):691-691
<正>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组成,具有补血调血之功,为治疗冲任虚损所致月经不调之主方,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98例,获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所治9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均系门诊病人,男43例,女55例;发病年龄最大68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0d。其中属典型偏头痛者21例,普通型偏头痛者68例,丛集性偏头痛9例。按中医辨证属风寒型10例,风热型者11例,痰湿型者16型,肝阳上亢型22例,血瘀型39例。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用以治疗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其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配干姜辛开温散,降逆止呕,芩、连苦寒降泻,人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辛开苦降,共起降逆开结、和中泻热消痞的作用.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用以治疗寒热夹杂之呕吐痞证.笔者近年临床用于多种病证,每每取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乐音子  谢金  颜帅 《河南中医》2022,42(2):177-180
半夏泻心汤在辅助晚期及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化疗协同增效、防治CRC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延迟性腹泻方面疗效显著.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抗炎与调节免疫防治结直肠癌.目前,研究尚存在以...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方,主治脾寒胃热、寒热错杂痞满证。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取得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心下痞”证。方中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七味药,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在功用上,具有寒热同治、辛开苦降、补泻兼施三大特点。该方临床应用广泛,现举笔者应用该方的验案如下:一泄泻案祁××,男,19岁,军人,1985年7月14日初诊。三天前由四川部队回沧探亲,突发腹泻,日夜二十余次,水样便,混浊而热臭。询其原因,乃时值盛夏,旅途劳累,进冷饮过多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是历代医家尊奉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想成才,必须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本文兹举临床验案3则,以抓主症、找病机为突破口,结合《伤寒论》条文,运用原方治疗疾病,取得一剂知、两剂愈的显著疗效,验证了《伤寒论》方药的神奇.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16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段条文其义有二,前者定其义,示何为坏病,并明其因,指其殊;后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则教以治则。下此以降,历代诸家以至于今,皆引申之、发挥之、广大之,皆认为此"十二字则"不独专为坏病而设,乃伤  相似文献   

16.
所谓"神"即"神气",主宰人体生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示。它包括精神、意识、心理活动等。《灵枢.本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治神"首见于《内经》,均是涉及针灸,是对医者在针刺治疗时掌握自身和病人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章浩军  刘启华 《新中医》2018,50(3):186-189
正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腹痛之症在《伤寒论》可见"腹中痛""绕脐痛""少腹满、按之痛""腹满痛""时腹自痛"等16条条文中描述,其在太阳篇有4条、阳明篇3条、太阴篇2条、少阴篇4条、厥阴篇3条。笔者通过对《伤寒论》腹痛相关条文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仲景论腹痛证治规律,并结合自身三十余年临证实践,将腹痛证简化分为阳明热结证、三阴寒结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泻心汤类主方,为中虚痞塞,气机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伤寒论》154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19.
总结《内经》对痹证的认识,分析各类痹症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征,以《内经》有关五痹经文为基础,并参考后世论述,结合个人体会,对各种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方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供作参考的意见,便于临床辨治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相关方证为目,构建咳嗽的六经辨证体系.太阳伤寒咳嗽麻黄汤主之,太阳中风咳嗽以桂枝汤治之,太阳伤寒咳嗽兼水饮以小青龙汤为代表剂.阳明热化咳嗽伴不恶寒、咽痛、脉浮数为主要临床症状,类似于肺热咳嗽,治之以桔梗汤或桑杏汤;阳明寒化咳嗽,以吴茱萸汤主之.少阳咳嗽为胆气宣发不利,郁而化热,治疗以小柴胡汤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